却说靖夏交兵会于东夷西城,夏国由此逐渐得势。为了遏制夏朝,同时也不让前方战事就此息止,北燕大长老罗伊再度谋计。便以商务战再起波澜,以此乱于夏朝后方供给。
负责主管夏朝后方供给的道安得知此讯,便立即做出了明断。
他虽为小隶,却深知国中面临的危机。待得屏退报事军卒之后,便以此思谋良策应对。一夜苦思,道安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只是当他想出决策的时候,对于自己日后的命运,也有了相对应的感悟。
“罢了,为了解除前线战事之危,我也只有牺牲自己一条道路了。”
道安一声叹息,就此决断。
次日天明,他便召集后方督运粮秣的各地官员集会一堂。待得众官齐聚,道安便自身居主位。他先以国中面临的形势告于众人,以此引得众人的面面相觑。看着众人全都没有主意的样子,道安就此站起了身来。
“如今国家形势不容乐观,前方战事又急需军资做以补充。如今大势当前,本官虽然是我朝小隶,不敢不以国事为先。如今已有决策,便借此机会传命于各位。各位只需鼎力相助,届时但有罪责,本官愿意一人承担。”
众人闻讯,不知道安何意。面面相觑之间,便询问他心中良策怎样。
道安道:“国中缺粮,商家由此哄抬市价。为了前方战事,不得不走险图。正规征粮既不能成,唯有取决一些极端的手段。但以本官之间,如今我们便可并分两道而行。其中一路取于各地乡民,另外一路便是国中供粮大户商客。能征则征,若不能征,抢也便要抢来。如今前线战事正处在关键时期,断然不可因为后方供给不足,以此误了王国中大计。”
众官闻讯,无不震惊,皆道:“似此而行,只恐引发了民变的。”
道安道:“但为国家,本官无悔。可先写下借条,承诺日后偿还。诸公切记,不可以国家为名,只以我私人名义便可。纵有罪孽,本官也
好一人担下,自与公等、国家无关。”
决议既出,众官不敢不服。于是当下便按照道安的决策,兵分两路而进。于是国中商客皆有怨言,虽然粮草匮乏得以缓解,却让负责夏朝后方供给的道安身处众矢之的。
一时间民怨载道,呈报弹劾道安的文书堆积如雪。道安自知罪重,运达粮草辎重抵达前线的时候,也直接将自己绑缚着来到吕戌的面前。
对于后方之事,吕戌早有耳闻。对于道安的行事果决,其实吕戌在心中是予以敬服的。只是如今国中商客、民众怨声载道,矛盾剑锋所指全都在于道安一人。吕戌纵有平复之心,可毕竟此时的自己身处在前线不能抽身。而当他看到道安自缚而来并且一副大义凛然般样子的时候,吕戌也基本了解到了他此番的觉悟与来意。
“国中变乱之事,你可知晓吗?”
闻听吕戌所问,道安只是充满淡然的为之一笑。
“一切发展,尽在下官预料之内。”
面对道安的坦然而答,吕戌不禁一声叹息。
“形势如此,你身为本朝官吏,为何不选择奏报呢?”
道安浅笑,言道:“国中遭难,不及禀报。禀报虽然可令下官退清了责任,却让国事有误。下官既受大王恩命,不敢以私废公。当断不断,必然导致国家蒙受损失。此等罪孽,下官于心不安。”
吕戌默然多时,复问道:“你这般形势,可想到后果如何?”
道安决绝道:“但为国家,微臣不惜一死。只盼大王早绝前线之患,让我朝中再无今日战端。万民得以休养,以此稳固国本方为大计。如今微臣前来,便已自知下场如何。恳请大王便赐微臣一死,以此平复民怨。若以臣一人性命,换来我夏朝一世之安、一战之胜,臣虽死无恨。”
闻听道安所言,莫说吕戌,便是帐中诸将也都不觉为之动容。
吕戌一声叹息,便道:“公为国家,不惜己身。用心如物,孤王
岂不知晓。纵施有罪,孤王又安忍治你死罪?”
一语言毕,便既离座。由此前,便要为道安解了身的绑绳、扶他起身。
道安见势,誓死不从。怒道:“大王身为国主,岂可便有妇人之仁?若不杀我,国中民变岂能因此而息?届时敌攻于前、民乱于后,我夏朝百年基业,岂不因此断送了吗?似如此论,下官用得此计又有何用?”
吕戌闻言,不知如何作答。只面露踌躇,因此不语。
道安道:“若为友人,大王不失千古义气之名。可今番既是王主,岂可便以私义而废国家大事与不顾的?想我夏朝自从圣祖开国以来,已历数十年。先王临终禅位,使大王承继基业。其中大义怎样,大王难道不知?今纵使不负道安一人,然国家变乱、天下不宁,大王却如何对得起我夏朝万民与我朝历代先王所愿的?”
道安慷慨直言,致使吕戌为之汗颜。诸将皆有色变,大帐之中瞬息静若寒蝉。待得沉默多时,吕戌这才闭目不禁一声叹息。他传命唤来刀斧手,就此将道安擒下。但见吕戌有所决策,刚刚慷慨激昂的道安终于脸露出一抹欣慰般的笑容来。
吕戌但见道安模样,自知他早有觉悟,只道:“公之杰义,孤深感宽慰。你死之后,你妻儿老小,孤自赡养。此番是孤是过,让你蒙受不白之冤。”
道安含笑,言道:“王一代雄主,为我夏朝兴国大计夙兴夜寐。臣虽为小隶,却也略知道理。今国中逢难,微臣岂能坐视不理?愿舍残躯救我国难于水火,也不负一代夏朝人。”
言毕再度跪拜,就此辞别吕戌。
吕戌含泪而望,便使入帐刀斧手将道安推下。以此当着万军之面,就地便将道安予以斩首。随即发诏命与国内,以此平息万民之愤,自然不在话下。
这正是“但为国事甘愿死,以此不负夏朝人”。预知道安就义吕戌又当如何打算,前后双方战乱情势若何?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