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兴许难,却比之守成容易许多。
就像战场上的杀伐不管诡道与否,也好过官场上利益相争勾心斗角直来直往得多。
胡亥不是嬴政定下的储君,扶苏才是。
对胡亥,嬴政心中谈不上多少愧疚。
若是他胡亥愿意等,那即便嬴政身后留下遗诏任命扶苏继位,胡亥再争也有可争,但他胡亥不愧是最像嬴政。
在得知嬴政并未身死后,更是打算亲手弑君弑父,所以死的理所应当。
若是立下储君,眼下胡亥已死,那无疑扶苏是不二之选。
但谈及立下储君,这在秦皇朝堂之上,却一直都是禁忌。
嬴政求取长生陷入疯魔,天下皆知。
而立下储君,无疑是犯了嬴政禁忌。
奏本之人,却是一名五品小吏,没有背景,也没存在感。
这是铤而走险,想依傍上扶苏这颗大树吗?
嬴政如今倒是不再为此事生出怒意,看了一阵之后,将奏章放下。
陈毅,你劝说朕立下储君?嬴政高坐高堂,开口道。
那五品官吏赶忙跪地参拜,不敢开口,却是瑟瑟发抖。
嬴政却是沉声道:亥儿的墓葬可曾安下?
而后立马有人将嬴政出行后胡亥的安葬事宜告知。
扶苏顿时听出了猫腻,他与胡亥不合,也并非一日两日之事。
扶苏虽明面上不想与胡亥争,但胡亥却从不肯放过扶苏。
而扶苏也在暗中组建势力,二人明争暗斗多年,扶苏落了个宅厚的名声,却也名不副实。
如若说他扶苏当真对那皇位没有想法,那扶苏大可装疯卖傻一回,无需搞些小动作,去做个天下第一的富家子来自坏名声即可。
当然,对此嬴政也是乐得看见,所以这些年对二人明争暗斗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胡亥将目光全然放在洛阳与朝堂,意图凭借权贵,直接压下扶苏。
而扶苏则把目光放到了洛阳外的百姓民意,以及各地军政,甚至许多各党派的势力之上。
所以如实说他扶苏当真是个宅厚之人,却也是谬论。
但嬴政也同时心中明了,扶苏若是与胡亥异位相处,那二人兴许都会是另一个结局。
可眼下胡亥身死,毫无疑问,若是当立下储君,那扶苏自然是不二之选。
奉常何在?嬴政扬声问道。
奉常连忙站出,开口道:参见陛下,臣在!
择选良辰吉日,立下储君一事,由你操办,马虎不得!嬴政如此开口,顿时引来朝堂之上一片沉寂。
对于那五品官吏陈毅来说,他此行思略许久,这才铤而走险上奏。
身旁的官吏听闻他奏章写了劝说陛下立下储君,早已不自觉的隔着远了些许。
但嬴政这般开口,却是顿时让众人都不禁对其侧目。
毫无疑问,这陈毅此次,算是彻底傍上了扶苏这颗大树。
嬴政接着开口道:立下储君一事奉常一手操办,不过眼下,九原之上,陈兵不退,朕要亲征北上!北域,当纳入朕大秦版图之上!
嬴政轻笑开口,不似早先那般肃穆,恢复青春的嬴政,话语间好似有一种特殊魔力,开口便让人不禁侧目。
朝堂上有臣子见过当年嬴政最是意气风发之时,不曾想时隔数年却是再见到嬴政这般风采,不禁感慨道:陛下青春永驻,得获长生,大秦之幸!北域自当不足为惧!
扶苏,汝随朕一同前往前线,随朕看看,这北域蛮夷有几分能耐与朕大秦将士相争!
儿臣自当在其左右,父皇大可放心!扶苏心中也是感慨。
此次再见嬴政,嬴政却不似早先那般不喜他扶苏了。
扶苏心想或许是胡亥的缘由。
如今定下储君,嬴政自然不会对扶苏再有异议,他所行,当是如何便是如何,嬴政对扶苏,倒是信任有加,自九原战场一战过后,嬴政心中明了,这扶苏算是彻底想了个通透。
而宫中自然少不了扶苏的眼线,对于胡亥护驾而战死一事,扶苏心中也有一二定数。
若是没有胡亥坐镇,若是没有嬴政病危,那又有何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此事虽说有了定论,但毫无疑问,其中疑点都被嬴政压下了。
立下储君一事耽搁了五日时光,而匈奴对于陈兵的大秦虎视眈眈,也是开始着重布防。
九原上,一队车马正在缓缓朝南行驶。
马车内坐了一名老者,老者年近八旬时光,身着布衣若是被人看见,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此布衣老者正是挞拔圣,匈奴赫赫有名的国师。
说道挞拔圣,此人乃是匈奴中不亚于冒顿一般的传奇人物。
此人出声微末,立身草莽,据说是西方来人,并非北方原住民。
但他却凭借着外族身份,活生生在草原上以计策谋得了匈奴重臣之职位。
在冒顿幼弟得势后,不仅不去贴近,更是反水在冒顿身上。
当初前单于打算将冒顿放作弃子,但冒顿回返,弑父之后,挞拔圣更是得势。
冒顿幼弟被冒顿亲手格杀,挞拔圣直接只手遮天,成了匈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早先科莫手下挞拔熊便是挞拔圣亲孙,挞拔圣在北方匈奴中娶妻生子,如今已然八旬高龄,却依旧权势遮天。
子嗣后人尽数是匈奴重臣,若非冒顿不仅是个开明的首领,还心狠手辣,换做冒顿幼弟继位,怕是挞拔一族早就成了匈奴身后之主了。
五月的雨说来就来,说停就停。
九原地处大秦帝国北疆,不是江南之地,没有梅雨一说,更没有一场雨下上一旬的例子。
倒是到了冬日,一场暴风雪在营地之外,一吹便是十余日。
淅沥沥的雨让大地变得湿润,随着越过中山国旧地,进入太行山脉,车轨也没了作用。
拉车的四匹白马再度辛苦起来,行军速度也缓慢起来。
陛下,此处早先为中山国,如今是我大秦恒山郡。从巨鹿郡匆匆赶来的大夫蒙毅恭敬道。
中山国嬴政哂然,他倒是对中山国知道不多,反倒是中山靖王颇为了解。
只可惜,大秦没有封王传统,一直都是郡县制。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