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心之所至,知人知面知心,知穴位所在,知经脉流向,知施针深度。用心施针,身体为天下,一针可断江河,一针可定江山。
刘射天将华佗的话牢记在心,回到屋中静心凝气,慢慢体会。
大虫与武松大战之时,华佗的金针竟能刺中其死穴,准度、劲力恰到好处,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他如何施针的竟未被察觉。
第一天。
刘射天闭目养神,幻想着一枚飞针在手,对手在百米外一动不动,金针射出,正中其神庭穴。
第二天。
他幻想一枚飞针在手,对手在百米外移动,金针射出,正中其神庭穴。
第三天。
他幻想一枚飞针在手,数十个对手在百米外疾步狂奔,金针射出,幻化成千百道金光,将所有对手射杀,而且个个都是射中神庭穴。
“师傅,我领悟了!”
刘射天欣喜不已,大喊着来到了华佗房中。
华佗正给陶渊明讲解《青囊经》,陶渊明但有不会的,免不了啪啪啪的耳光伺候。
“真的领悟了?”华佗冷冷地问。
“师傅,真的领悟了!”
刘射天看着陶渊明被扇得跟猴屁股似的脸颊,心底原有的十分自信心顿时降了大半,说话没有底气。
“领悟了就好,反正是给你自己学艺,学艺不精被人打死的是你,又不是我。”华佗说。
“师傅,我也是给自己学艺,您也别再打我了!”
啪!
陶渊明刚说完即被扇了一耳光。
“你是学医,不是学艺,你医术不精医死了人,那不是丢为师的脸吗?现在全天下可都知道你是我的徒弟。”
“可是师傅,师兄学武不精,要被人打死的话,不也丢您的脸吗?”
啪!
陶渊明又挨了一耳光。
他的脸型本来是方形的,当时已经变成球形了。
刘射天实在看不下去了,“师弟,你干什么,尽惹师傅生气,师尊为长,说你几句怎么了?快出去,省得师傅烦你。”
他顺势想将陶渊明推出门去,却被华佗喊住了。
“师傅,师弟都知错了,您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为师现在要教你针灸术,让他留着做人体样本,为你试针。”
“师傅,师兄根本不会医术,让他施针,您还是杀了我吧,省得白遭罪!”陶渊明哭天喊地,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被扒了个精光,乖乖躺在桌上,任人宰割。
刘射天见华佗取来的是普通银针,于是问:“师傅,为什么不用金针?”
“金针**是银针的百倍之痛,你火候还不到,很容易扎偏,还是用银针先练练手再说。”
刘射天应了声是,取了一枚银针在手。
“扎云门穴半寸。”华佗吩咐说。
“师兄,你悠着点,瞅准了扎啊!”
刘射天轻轻一扎,那银针刺溜一下进了足有一寸之多。陶渊明鬼哭狼嚎地尖叫一声。他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第一次,有点急了。”
穴位都是自带吸附功能的,施针者稍不留神,便会扎的太深。
刘射天已做好了挨打的准备,脸都凑了过去,岂料华佗不但没打,还夸道:“不错,第一次能入一寸而不伤筋肉,已经很好了。”
刘射天大喜,又接着扎了几个穴位,或许是没了心理压力,越来越准,华佗说入六毫,他绝不入七毫。
当然,陶渊明的尖叫声是少不了的,随着刘射天扎的越来越准,变成了享受,而不是尖叫。
“师傅,接下来扎哪儿?”刘射天问。
“步廊、期门、不容、太乙……”
华佗每念一个穴位,刘射天便扎一个,双手齐施,手速越来越快,扎的也非常准。
一天时间下来,刘射天对针灸术基本掌握得差不多了。
陶渊明下到地上时,瘫软在地。
为表示感谢,晚饭时,刘射天将自己碗里的肉全夹给他吃了。
次日,继续练习针灸术,还是原班人马。
这一回陶渊明没有躺着,而是靠墙站着,刘射天以飞针刺他穴位。
“师兄,如果你没把握刺中的话,劲力用少点也行!”陶渊明吓得哆哆嗦嗦,两腿都发颤。
“别动,再动我就教他飞刀绝技。”华佗斥道。
这话果真奏效,陶渊明站立如松,一动也不敢动。
“扎玉堂穴,入六毫。”华佗说。
刘射天手握银针,瞄准玉堂穴射了出去。
“啊……哦……”陶渊明一下瘫倒在地。
刘射天忙上去拔掉了他胸口的银针,将他扶了起来,“不好意思师弟,扎膻中穴了,抱歉,抱歉,回头我请你吃烤鱼。”
“还行,差了一寸而已。继续,扎华盖、云门、中庭……”
华佗随意说着穴位名称,刘射天随其声出针,陶渊明被扎得吱哇乱叫。
师徒三人配合默契,一气呵成。
陶渊明瘫倒好几次,又重新站起来。
“不错,不错!”华佗满意地点点头,“你们继续练,我睡一觉再说。”然后躺在床上睡着了。
两个徒弟继续练习飞针术。
刘射天毕竟水平还有限,扎错穴位是很正常的事,深浅就更不好控制了。
为免打扰华佗睡觉,陶渊明再痛也不敢叫唤,哪怕嘴里开始吐黑血了。
嘭!
陶渊明跌倒在地,口中鲜血飞溅。
刘射天还以为他要死了,吓得都准备逃走了。
华佗梦中惊坐起,看了看说:“不要紧,死不了,继续吧!”
刘射天于是将陶渊明绑在柱子上练习,这样就不怕他再跌倒了。
就这样,刘射天练习了三天飞针术,总算有了一定火候。
陶渊明满身的鲜血,已奄奄一息,幸得华佗出手相救,将他小命挽回。
刘射天的银针练的差不多了,该换金针了。
陶渊明跪倒在华佗脚下,痛哭道:“师傅,师兄这水平直接是杀人,哪儿是学艺,换个人吧,再练下去你就要失去一个徒弟了。”
“是学艺没错,不过是杀人的技艺。没事,快起来陪他练吧,失去一个徒弟我再收一个不就行了。”
陶渊明又转向刘射天,哭道:“师兄,如果你不想失去一个师弟的话,还请用心一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师弟,放心吧,你的死会重于泰山的。”
刘射天又用金针练习了三天,总算神功初成。
庆幸的是,陶渊明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