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5799 2024-01-26 20:29

  平康坊这里的繁荣,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城市的繁荣,靠的绝不仅仅是富裕阶层,普通老百姓的贡献同样不可或缺,若是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加入,任何繁华街道都会瞬间变得门可罗雀。

  这似乎也能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贫富差距严重的帝国,真正富裕的贵族只是少数,也就是能够进入平康坊两侧店铺消费的都是少数人,而若要充实整个街道,让街道行人来往熙熙攘攘,这就离不开普通的老百姓了,而街道能够吸引普通老百姓的,无疑就是在街边摆小摊的小贩了。

  当然,若是这些在街道上摆小贩的小贩过多的话,会造成交通的严重拥堵,甚至是寸步难行,如此,富裕阶层想坐车过来享受都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让街道维持一定数量的小贩,这样,既能够让街道熙熙攘攘,同时,也不会出现太严重的拥挤状况,拥挤度如何把握,这个自然有相关的衙门负责。

  比如,平康坊街道上,有很多小贩是禁止进入的,比如卖农具,卖种子,卖家具的都不行,而卖糖葫芦,卖烤红薯,卖混沌生煎这些小吃,还有各种小饰品脂粉之类的就可以摆摊,数量方面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每一个小贩每天都在固定的位置,摊位错路有致,再加上行人的衬托,让整个街道看上去既满足了热闹,同时,也不会拥挤的难以通车。

  有钱的贵人过来享受,基本都是上酒楼青楼里潇洒,尤其是坐在二楼三楼的窗口,一边品尝美味谈天说地,一边欣赏外面的熙熙攘攘人群,而普通人过来,一是为了感受这里的繁华气息,顺便,也能买点小吃尝尝,还能买点小饰品,胭脂水粉啥的,这无疑是非常让人快乐的事情。

  三层楼并不高,窗口距离地面最多也就七八米的样子,所以,临近街道上行人和小贩谈话的内容都是能够听得见的,谈话稍微大点声都能听得很清楚。

  这不,一名不足两岁的孩童,一只手指着前方的糖葫芦,然后嘤嘤的哭泣,这哭声听得非常清楚,而孩子哭泣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想吃糖葫芦了,只要抱着他的大人把糖葫芦买了,这个孩子就不会继续哭了。

  不过,大人并没有答应孩子,而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哭的更凶了,哇哇的大哭,无休止的大哭,并很快引起了路人的不时回头围观。

  路人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嘴角挂着笑意,觉得很开心,或许是觉得孩子都是这个样子,看到好吃的不给买就闹,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自己的孩子曾经也是这个样子的。

  也有的路人表情木然,看不出在想什么,或许已经看多了这种场景,比较的麻木罢了,当然,也有一些眉头微蹙的路人,或许是觉得这个家长太不近人情了,一串糖葫芦都舍不得买。

  还有路过的孩童,一边舔着手里的糖葫芦,一边怔怔的看着哭泣的同龄孩子,或许心里还有一丝小小得意,他们的家长已经给他买了糖葫芦了。

  这种情况下,被围观的家长,自然不会觉得很舒坦了,拿起手掌便在小娃娃的屁股上一连打了很多下,打的小娃娃哇哇直叫,哭的更伤心了。

  “哈哈哈!”

  小娃娃被打的哇哇叫,周围的人却笑了,这可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看的太多了,觉得小孩子挺可爱的,孩子的哭声并不难听,听着让人快乐,甚至,有些人就喜欢听婴孩的哭泣声,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孩子痛苦的基础上的,是不太好,可也无伤大雅,毕竟,孩子的哭泣来的太容易了,甚至,只是因为家长没给买糖葫芦就哭泣,这种委屈能大到哪里去,只会让人觉得可爱,一笑置之。

  “哈哈哈!还是孩子好啊!想哭就哭,委屈了就哭,一点也不用掩饰。”

  李安笑着说道。

  这算是孩子的特权了,成年人想要哭泣的话,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否则,无缘无故的哭泣,是会被人嘲笑的,自古华夏就有一句话,说的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甚至,遇到了伤心的事情,也不能轻易哭泣,要尽可能的忍着,似乎只有忍着不哭,才符合一个大男人的特质,才是一个铁血汉子,才值得众人敬佩。

  受伤了不能哭,就算断胳膊断腿也要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若是地位高的话,就更加不能随便哭泣了,就比如现在的李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易哭泣,否则,那就太丢人了。

  但有的时候又必须要哭,就算没有眼泪,也要想办法让自己有眼泪,比如至亲去世,皇帝驾崩,都是必须要哭泣的,至少也要挤出几滴眼泪。

  古代对忠孝是非常看重的,不忠不孝是会被世人唾弃的,忠指的自然是皇帝,而孝指的就是长辈亲人了,所以,当皇帝和亲人长辈过世的时候,是可以哭泣的,除了这些少数情况之外,平常的时候是不能哭泣的。

  李豫点头道“说的是啊!孩子就是孩子,不给买点心就哭闹,活得自由自在,看这个小子,哭成什么样了,满脸都是泪啊!哈哈哈!”

  “可人总是要长大的,像这个能胡闹,自由自在的年纪也就几年而已,稍微大些就要受罪喽!”

  李安若有所思的说道。

  其实,在大唐,孩子还算不上受罪,比后世的孩子要幸福多了,竞争的压力也不大,富贵人家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入学读书,而穷人家的孩子到了同样的年纪,就会帮忙料理家务,都不会很自在,而现在,随着李安强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穷人家的孩子与富贵人家的孩子一样了,到了一定的年纪都要入学,都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再也不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后世的情况也是一样,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入学,但竞争的压力远远高于大唐这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公平竞争的,所以,竞争自然是极为激烈的,很多孩童的家长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别人家的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从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刻苦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程度堪称残忍,一个只有几岁的孩童,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要去上学,晚上天黑放学之后,还要去补习班继续学习一两个时辰,回到家之后,天色都已经很晚了,洗洗刷刷就该睡觉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如此,周末休息?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周末是有的,而且,还是整整两天,但孩子们为了不输给别人,也是要补课的,甚至是全天补课,紧张的要命。

  也就是说,后世的孩童,从几岁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非常严重的竞争环境之中,学习的知识难度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多,压力自然也是与日俱增,甚至,让很多孩子早早的就得了近视,甚至,在几岁的孩子之中,都产生了部分厌倦人生的现象,觉得人生毫无眷恋。

  当一个几岁的孩子发出,别生弟弟妹妹了,就让我一个人在这世间受罪!这种感叹岂不让人震惊,而后世发出类似感叹的几岁孩子是很多的。

  朝廷自然也看到了这种现象,所以,也chū tái了很多措施,要给孩子们减负,学校的课程更少了,周末也如期放假,可是这种措施根本就没有效果,因为将来还是要考试的,若是不努力通过课外补课的方式把知识学的更加的牢固,将来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掉,如此,人生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朝廷虽然提出了减负,让孩子们更轻松的成长,但将来上更好学校,还是需要考试的,所以,家长们仍旧不敢掉以轻心,就算朝廷提出减负,但家长并不敢让自己的孩子真的减负,反而会更变本加厉的增加自己孩子学习的时间,以期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考取更好的学校,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所有家长都拼了老命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竞争的白热化便开始了,学习的压力有多大,关键取决于有多少人参与残酷的竞争,十个人竞争一个位置,与一千人竞争一个位置,这种竞争的压力是有很明显区别的,当有太多的人都要竞争同样的位置,并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这份竞争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竞争究竟有多激烈,李安是深有体会的,在他小的时候,能考九十多分,就已经是班级前几名了,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而到了十几年之后,一个班级的小学生,甚至会出现一大半的双百,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学生都考了满分,这份压力可想而知。

  而到了考取学校的时候,为了拉开差距,考试的题目必然要增加难度,而若是不进行非常刻苦努力的学习,又如何能够在难度极大的考试中获胜呢?所以,减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除非有的孩子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将来去搬砖就行了,能不能学的好无所谓,这样在减负的大背景下,这个孩子就能比较快乐的学习了,童年将会无比的快乐。

  不过,这是以牺牲孩子将来的生活为代价的,搬砖那可是非常辛苦的,而且,以后都用机器搬砖的话,人力搬砖的工匠是会被淘汰了,如此一来,这些没有学好的孩子,只怕就要失业了,将来的人生道路肯定不会很顺利,甚至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未来。

  大唐这个时代还好,各行业都还没有精细化,机会可谓遍地都是,一个孩子不论文化成绩学的如何,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将来是不会没有饭碗的,最多也就是继续处于底层罢了,无法晋升到富裕阶层而已。

  所以,李安觉得,大唐这个时代的孩子还是挺幸运的,他们还没有赶上竞争白热化的社会,就算在家种地,也能很好的活一辈子,也能娶上媳妇,不用担心娶不起老婆而单身一辈子。

  而后世的老百姓,在农村种地倒也是可以的,但种地根本就不挣钱,更不可能靠种地去城市里买到一处房产,而城市里没有房产,是很难娶到媳妇的,只能被迫打一辈子光棍,这样的日子肯定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拥有的,而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挺无奈的。

  李豫似乎听懂了李安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外面的行人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卖糖葫芦的小贩,也在人群中来回的走着,一边走一边吆喝着糖葫芦,声调很有特色,让人根本就听不出喊的是什么,但听习惯了之后,就会知道是卖糖葫芦的,之所以走着贩卖,也许移动贩卖能够取得更好的销量!李安没有亲身试验过,所以,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卖生煎,混沌的小摊,生意非常的不错,不停的有顾客光顾,有坐在小桌子旁吃的,也有打包带走的,而很多从酒楼走出的贵人,也会让仆人去打包几份带走。

  生煎只需要一小块油纸就可以包装了,非常的方便,而混沌这种小吃,却需要用陶碗装,所以,打包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贵人打包自然不用在乎成本,而普通的行人,若是要打包带走的话,都是自带大碗的,就犹如后世出门打豆浆,很多时候都是拿着茶瓶去打的,直到后来坚固塑料袋普及了之后,才改用塑料袋,不过,这样真的非常不环保,朝廷并不提倡这种方式,只是老百姓为了方便,才采取这种错误方式的。

  要说这些小贩的存在,会不会影响路边酒楼的生意呢?这个自然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因为平康坊的酒楼都是高档的顶级酒楼,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没有卖小吃的小贩,这些普通百姓就不会来了,只会减弱街道的人气。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