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辅炎汉

178、争执不下

辅炎汉 南乡书生 5220 2024-01-26 20:38

  刘备更加错愕,只听说有人嫌官小,还没听过有人嫌官大的。

  身居主簿,大司马府内外之事,公文、条例,皆要从刘玄之手经过,可每日讨好之人,络绎不绝,这等好事刘玄不要,反而去当一个区区县令。

  这也算是蝎子拉屎――毒一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玄对于政务处理,的确不行。

  除了各种献策,以及建言之外,处理公务并不是很精通,很多事还是要经过诸葛亮再次调整,才能真正施行。

  当然,这也是正常之事。

  刘玄自出士以来,先入江东、后进许都、再入汉中这才折回,期间没有碰过一次政务。

  而且刘玄读书之时,学的只是,又不是处理公务,而刘备却突然授主簿一职。

  而刘备统辖四郡,每日需要处理之事,做少以百斤竹简而论。

  若是民生、计算刘玄倒是可以信手拈来,可若涉及军事之类的,那可就直接抓瞎。

  虽然待在大司马府,成长速度会很快,但对刘玄而言,不过是揠苗助长。

  说句拽文的话,那边是才不配位!

  政务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明白,这是需要亲手实施的。

  诸葛亮在刘备手上,可是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正式岗位的。

  而且诸葛亮自己天资卓越,又兼之其在荆州多年,于荆州施政一事,可谓耳濡目染,多少有些见地。

  刘玄不同呀。

  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多了一些历史知识而已,对于民政他也只不过是,按照历史知识,然后瞎套罢了。

  真要让他独当一面,早晚就会翻车。

  就连明朝,以政治治国的国家,新科进士一般都需要观政,或者待在进城待授。

  等到朝廷分发岗位之后,这才带着幕僚上任。

  刘玄这是什么?

  等于考中进士之后,直接授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参赞机要之职。

  这能玩得开?

  刘备现在事物肯定没有明朝多。

  但其中之理,则是大致相同。

  且明朝内阁大学士也不会直接任用新科进士,一般都会让他们在翰林院熬资历,结交党羽,学习成长。

  然后再塞到六部当侍郎、尚书,再经过大家推举,这才皇帝亲信的岗位。

  而刘玄则省略了所有过程。

  没出乱子,已经是刘玄有足够多的历史知识,往上瞎套的功劳了。

  听到刘玄此言,刘备愣神醒来之后,调侃一句:“君亦图宰辅邪?”

  刘玄笑着回答:“不欲为宰辅之官吏,何言善吏好官?”

  “哈哈哈!此言甚是有理!”刘备听到这番谬论哈哈大笑,盖因刘玄之表现,心直口快,不似狡诈之徒。

  故而刘备不禁抚手大笑,甚至还夸赞刘玄一句,可刘备始终还是有点不舍:“君所言固然有理,然时世变异,岂可一概而论之?卿又非犯错,孤如何能够贬谪?是故所请不允,日后切勿再言!”

  刘玄固然现在对政务不是非常熟稔,但只要在岗位之上多加历练,早晚就会熟悉。

  政务嘛!无非就是那几种,会分蛋糕即可。

  是故有云:

  宗周三公职能非常简单,那就是论道,经济邦国,辅佐天子调和治理国家之事。

  与明朝有着“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十六字职能的内阁大学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国家疆土扩大,战争变得频繁,人口直线上涨,庶务也变得繁杂,由此三公加开府职能,为君上分担政务。

  不过眼下的大司马府,则并非有这么多事情,正是学习好机会。

  一旦刘备立国,刘玄直接可以一跃入三公九卿,辅佐天子。

  这也是汉代历来升迁习惯。

  比如东宫官吏,陪着太子一起历练,熟悉东宫小朝廷的政务,一旦太子成为天子,这些潜邸旧臣基本上都有着飞跃进步,最次也是封疆大吏,主政一方。

  正因为有这种速度飞升,刘玄这才不愿。

  按照时间推测,不出意外的话,十有**刘备麾下会在最多十年之后,劝刘备称王称帝。

  那个时候刘玄才多大?

  不到三十岁而已。

  而刘备却垂垂老矣。

  那个时候,作为帝王心态的刘备,会不会疑心?

  这点并不好说。

  作为谋身而言,刘玄遂拜辞:“敢问主公今岁几何,臣亦几何,嗣主有几何?

  今明公以高官待之,他日臣若辅佐尊驾扫平天下,朝廷如何封赏下臣?

  裂土封王分列家国,导致国家再次陷入离乱?或是陶朱公告少禽:‘狡兔死,走狗烹;蜚鸟尽,良弓藏?’”

  刘备听到此言,一拍桌案:“汝以朝廷乃勾践乎?”

  “非也!”刘玄摇头否认,接着又道:“臣尝闻,夫人臣者,进退有据,谋身佐君;人君者,奖赏有度,心怀天下。

  今明将军厚赏在下,而臣不知进退,岂非为来日埋藏祸根?

  非朝廷刻薄,实乃在下年纪尚幼,猝居高位,日后恐有伤君臣之谊,伏望公听之用之?”

  “卿之功绩,有目共睹,何人胆敢置喙孤之决议?”

  “明公威加海内,群臣自是不敢讳言,然君执意如此,岂非陷臣他日险境?还请主公怜惜卑臣,勿有他日刀枪加身之刑!”

  诸葛亮看到刘玄去意已决,旋即起身走到刘备耳边轻轻说道:“主公,纲纪所言颇为有理,年少登高位,并非善事。且显圣非弃公而去,而是请任一地,待日后寻机升迁便是,不必在此刻相争!”

  “如此岂是善待功臣之礼?”

  刘备听了之后面色微怒,轻轻责备诸葛亮一句。

  诸葛亮并未在意,依旧轻声解释:“如此并非善待功臣之理,然主公如此厚赏,恐日后诚如刘君所言呀……”

  话后,刘备不停咀嚼着刘玄此前之言,心中也慢慢的认同说法。

  毕竟刘禅才虚岁两岁而已,而刘备现在已经48,多年沙场征战,一身刀疮剑痕,每当阴雨绵绵之日,还会旧病复发隐隐作痛。

  按照这种情形,能够活到六十岁,就烧高香了。

  可他六十岁的时候,刘禅才十几岁,刘玄才三十余岁,这样绝非什么好事。

  当然刘玄说出来了,证明他没有那个心思。

  可是日后发展,谁又知晓?

  遂刘备再次问道:“纲纪以为何时送赖将军入交州为好?”

  刘备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群臣眉头一皱,刚才已经说过,此事已经聊过了吗?

  怎么又转头聊了回来?

  众人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刘备为何此时又一次询问刘玄。

  请记住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