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涿州的第三天,卢象升骑着战马,在亲兵的随从下巡视军营,打算在出征之前给将士们打打气。虽然缺粮断饷,也要想方设法避免让大军带着怨气上战场不是?
从军营一路巡视过来,让卢象升略感欣慰的是,虽然将士们缺衣少粮,饷银也没有着落,但无人有牢骚怨言,精神状态还不错。天雄军是他一手招募编练的,前身虽然只是为了保卫当地治安的乡勇,但是跟随他南征北战之后,已经成长为一支战力不俗的劲旅。由于兵士彼此之间都是老乡、亲朋、族人的关系,凝聚力非常强,所以在缺粮断饷的情况下还能维持高昂的士气。
见卢象升巡营,一些跟随他多年的兵士自发地围了上来,询问道:“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去杀鞑子?”
卢象升胸中涌起一股暖意,转了一圈,团团作揖:“我对不住大家,跟着我千里迢迢赶赴北直隶勤王,却连粮饷都无法保证,实在惭愧。”
兵士们七嘴八舌地说:“大人,可别这么说,您向来与我们这些小兵同甘共苦,爱兵如子,眼下的难处也算不得什么,总会熬过去的。”
“是啊,大人,还是杀鞑子要紧,只要斩获首级,立下大功,朝廷总不会不管咱们的。”
卢象升有些激动,朗声说:“大伙说得对,困难只是暂时的,粮饷的问题迟早会解决。眼下粮秣紧缺,将士们都吃不饱,我身为主帅,也不能例外,从今日起,普通兵士吃什么样的饭食,我就吃什么样的!你们吃白米饭,我就吃白米饭,你们喝粥,我也喝粥,你们饿肚子,我也粒米不进!”
兵士们很感动,纷纷说:“怎能让大人跟着饿肚子?您要指挥大军,总得吃饱才行。”
这时军营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一群老百姓抬着箩筐走了进来。卢象升诧异地上前询问:“诸位乡贤,这是做什么?”
为首的一名老者回答:“卢大人,您是朝廷的大官,本可以在宣大那边享福,却不辞辛劳跑到北直隶帮咱们打鞑子,是不可多得的好官。咱们乡野之间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听闻大军就要出征,可是缺粮,大伙把家里的余粮凑了凑,蒸了一些馒头、烙了一些大饼,给将士们填饱肚子,好让你们有力气打仗。”
“这可使不得。”卢象升赶紧推辞,“本官来涿州是为了打仗,不是来扰民的。粮秣之事,本官自会想办法,怎么能夺走你们的口粮?”
百姓们纷纷劝道:“大人,就收下吧。您的大军和别人不一样,驻扎本地,宁可自己挨饿,也不骚扰当地百姓,人人心中有杆秤,大伙可都看在眼里呢!”
“大人,鞑子所到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祸害到涿州,大伙命都保不住了,还囤着这些口粮做什么?只求您领兵早日赶走鞑子,好让我们安心。”
百姓们一边说,一边将馒头和烙饼往兵士们的手里塞。
卢象升眼眶有些湿润,哽咽着说:“涿州百姓深明大义,本官铭感五内,无以为报,只有上战场多杀鞑子,回报诸位乡贤!”
送走百姓后,卢象升返回中军大帐,召集守备以上将领议事。
“诸位,虽然眼下粮秣有些短缺,但是全军上下士气正旺,且当地百姓倾力支持,军心可用,本官决定主动出击,袭击鞑子左路大军,你们可有异议?”
将领们齐声应道:“愿与鞑子一战,请制台下令!”
“好。”卢象升说,“根据探子回报,奴酋多尔衮的左路大军在巨鹿一带分兵劫掠,虏获丁口众多,防备松懈,正是发动突然袭击、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本官决定,明日拔营,行军两百里,然后趁夜奇袭,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同时联络驻扎京师广渠门的大军从西面发动夹击,乘胜追击。”
有心腹疑惑地问:“关宁军和山西、宣府、大同等镇已经被兵部调过去,他们难道会帮咱们夹击鞑子?”
“兵部命令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国难当头,本官相信高起潜高公公不会坐视不理。”卢象升说,“多尔衮托大,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分兵,正是各个击破的最好时机,高公公也是知兵的人,晓之以理,想必不会错过这个立下功勋大好机会的。”
将领们将信将疑,但见卢象升颇为肯定,也就不再议论,自行散去。
卢象升写了恳请高起潜出兵的亲笔信让人送往京师后,立刻又有兵士进来禀报:“大人,驻扎保定府的文登营指挥使命人送来了一封信。”
“文成伯的信?”卢象升有些惊喜,伸出手,“赶紧呈上来。”
一目十行读完陈雨的信之后,卢象升兴奋地拍了一下案几:“好一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话虽白,可是听着怎么就这么提气?”
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出大帐,遥望南面,憧憬地自言自语:“倒是很期待与你携手抗鞑的那一天,我也很想见识见识野战大败豪格、生擒杜度的文成伯之风采……”
两日后,京师,广渠门外。
关宁军营中,高起潜拆开信封,取出卢象升的信读完,冷笑了一声:“卢建斗大愚若智,平日瞧着挺聪明一人,可是到了大是大非的节骨眼上偏偏这么不开窍。”
一旁的祖宽问道:“高公公,信里说的啥?”
“卢建都以功勋为饵,想拉关宁军及宣府、大同、山西等三镇兵马去帮他打多尔衮。”
祖宽撇撇嘴:“他卢象升都自身难保了,还想拉着咱们浑水,脑子不清白吧?”他已经从高起潜口中知道了崇祯打算收回卢象升尚方宝剑的消息,对这位“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宣大总督已经没有了敬畏。
高起潜眼睛转了转,狡黠地说:“不过,咱家打算率军前往涿州。”
祖宽吃惊地问:“为什么?”
“嘿嘿,天机不可泄露,此时还不能说透。”高起潜眼睛眯了起来,“反正不会让关宁军身陷险境,你放心。咱们让卢建都顶在前面和多尔衮死磕,不靠近就不会有危险。”
杨嗣昌的信先于卢象升到达,高起潜精明的很,立刻知道了杨嗣昌的意思。此时领兵向卢象升和多尔衮靠拢,并不是为了支援天雄军,而是近距离监视卢象升,同时伺机与多尔衮秘密取得联系,透露求和的意愿,投崇祯之所好――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