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城的内城之中仍旧安逸。
原本吕范屯兵的大营,现在已经住满了凶猛剽悍的丹阳兵。孙家一族作为武人统治江东的基石,就是手中这些丹阳兵。
如今整个内城已经成了江东霸主孙权的大帐!
孙权手中的丹阳兵可以说的上是江东军之冠,甚至可以说,整个三国时代,都留着他们深深地烙印。
建宁二年的时候,丹杨山越作乱。
那时候汉灵帝刚上班两年,年方十二,还不是特别能作。天下还是比较和谐的。
汉灵帝闻报十分震惊,竟有刁民想害朕!朕还是个孩子啊!
丹阳太守陈夤一看吓到宝宝了,这还了得。出动了手下的丹阳兵平定了这场暴乱。打完仗没多久,会稽郡又乱了,陈夤顺手把会稽也平了。
这给幼小的汉灵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丹阳人好造反,但也能打仗。”
后来黄巾之乱发生的时候,汉灵帝已经长成了一个荒淫无道的邋遢大叔,但他仍旧不忘初心,念念不忘“丹阳人好造反,但也能打仗!”
于是一个丹阳人趁机崛起,成为一方诸侯,他就是陶谦!
再到后来天下大乱,诸侯讨董。眼见董卓裹挟着皇帝要迁都长安了,诸侯们终于下定决心,大家一起追。
结果,追出去的实在人曹操被揍得鼻青脸肿,其他诸侯则躲在酸枣偷笑看戏。
曹操又是心冷又是心酸。
但是他微微冷笑。
因为他在追击董卓的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先皇遗留的一份密书。据说,这里面有先皇留给太子将来平定天下的秘密。
这封密书现在就藏在曹操的衣袖中!
曹操屏退众人,珍而重之的打开了那份封存的绢帛,嗯?有些破损。
唔,料也无妨。
曹操一个字一个字,字正腔圆的念道,“丹阳人好……,但也能打仗。”
咦,不是很通顺呀?
不过孟德心中安慰,意思到了就行!
额,大概吧……
东汉这个时代交通很不发达,谁都不敢确定千里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只有朝廷,只有高高在上的天子,才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秘辛。
曹操闷声发大财,秘密派曹洪去丹阳征得了数千丹阳精兵,又去庐江征得两千庐江兵作为掩饰。行径之猥琐,不堪入目。
曹洪和夏侯惇带着士兵秘密和曹操在龙亢会合。
曹操心满意足的看着这些精兵,激动的小脸通红,他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十分满意。
这就是自己扶保汉室的根本啊!
哈哈,哇哈哈哈!
曹操的热情彻底把丹阳兵搞毛了,一个个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无从想象,只余五百士兵不反的数千叛军是何等危局。无从想象,曹操那一夜是如何亡命奔走。无从想象,曹操是如何狼狈的手杀数十人才得活命。
后来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了。
曹操再也不爱汉朝了……
再后来,曹操的老爹意外地死在徐州。
曹操哭得肝肠寸断,正抽抽呢,意外的听到了一句话,顿时就不哭了。
陶谦是丹阳人——
阳人——
人——
好吧,不用解释了,那就开干吧!
……
曹操和丹阳兵的友谊走到了尽头,刘备和丹阳兵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被曹操打得焦头烂额的陶谦死了。
刘备高高兴兴接收了徐州,以及陶谦赠与的四千丹阳精锐。
四千精锐丹阳兵啊,好珍贵的样子。
就在他激动的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的时候,一个文士在外求见。
“我是曹操的前好友。”
“我是曹操的前好友。”
“我是曹操的前好友。”
这句话连说了三遍。于是刘备相信这个家伙真的可能是曹操的前好友。
接着文士报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叫陈宫!”
随后陈宫给刘备讲了一个曹操裸身夜奔的故事。刘备听了后一连笑了两顿饭,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笑了,打发人去驿馆把陈先生请过来。
刘备的表情十分沉重,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因为他发现手下的丹阳兵果然是群养不熟的狼,下一个裸身夜奔的很可能就会变成自己。
陈宫于是笑了起来,“想镇压住这些丹阳兵有什么难的,我把吕布带来徐州如何?”
刘备心痛的无以复加,但是他手中兵力微弱,要想压制徐州,必须有个强力的外援。
随后他答应了陈宫的要求,容纳吕布入了徐州。
那群想要叛乱的丹阳兵听说此事,只是微微一笑,敢瞧不起我们丹阳人?!
你以为吕布在,我们就反不了了吗?
呵呵,现在的年青人还真是天真!
于是在刘备出远门的时候,丹阳兵在中郎将许耽的带领下叛乱,赶走张飞,投降了吕布……
至于江东和丹阳兵的关系就靠谱许多了。
孙策的舅舅吴景做过丹阳太守,孙策起家的底子就是丹阳兵。等到孙策打天下的时候,吴景已经不在重要岗位上了。但是新上来的丹阳太守周尚也没外人,那是周公瑾的亲叔叔啊。
你说这样的关系叼不叼,硬不硬。
有这样的宝地,孙策自然千般小心,万般在意。成功的打败了王朗之后,立刻就让周瑜回去护窝子。随后更是任命了大表哥徐琨做丹阳太守,等舅舅吴景回来,又继续让吴景在丹阳镇着。
凭这样的关系,按理说江东政权那就是丹阳人的亲儿子啊!但是丹阳人要造反,管你是什么孙曹刘。
我就是要造反!
我就是要造反!
于是孙权只能一边吐血一边每年招募大量的丹阳人,镇压丹阳人叛乱。
今日的内城之中格外清静,守门官从早上起来就在守候。一直到了中午,才见两个年轻武将出来询问。
守门官连忙拜倒在地,“见过两位孙将军。”
出来的人乃是孙权堂兄孙河的两个儿子,孙助和孙谊。
孙助握着腰间宝剑,朗声问道,“来了吗?”
守门官低头回曰,“未曾……”
接着眼皮一抬,看着辚辚而来的一辆大车,眼睛一亮。
“来了!”
ps:能把这东零西碎的历史材料,一条线捋下来,我也是个人才,居然还说的通,哇哈哈哈。
说实在的,太多的历史多一个观察角度,就会完全不一样。嗯,下一本主角是魏国的。这两本看下来,基本上整个三国时代的事儿,都声情并茂的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只要有人聊三国,盆友们都可以装逼流畅不卡顿的秀一下。不过,有些三国的书,你可能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
另外,感谢东方茹梦同学再次支持。我的输入法已经记忆你的名字了,~o(n_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