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游觉得自己就像是做梦一样,前一刻他还在臭烘烘的牢房里数着刻痕算自己还能活多少天。
这一刻,他却穿着一身干净的文士长衫,神清气爽的坐在一间清新雅致的静室里享受着美食。
“你这家伙,不知道是不是祖上积德了,太子殿下居然能对你格外开恩,赶紧吃吧,莫要耽搁,吃饱了我们还要去请太子殿下给你出题,能不能活命,现在可还是两说的。”
李少游手里拿着一只鸡腿正吃的津津有味,听到东宫武卫的话,停下了咀嚼。
他低头思索了片刻,放下了鸡腿,挑着案几上没有荤腥的素食吃了一些。
然后,李少游拱手对东宫武卫说道:
“劳烦军爷去禀告太子殿下,罪民已经准备好了,请太子殿下赐题。”
“李少游,你可没吃多少啊,不是因为我们催促,你才不吃的吧,太子殿下可是说了,让你吃饱喝足,你不会是想通不过考核而赖在我们身上吧。”
李少游的脸上挤出了一丝苦笑,说道:
“搁着以前,我确实是要这么干的,但现在不会了,蹲了两百天的大牢,让我想通了许多事情,军爷,在下确实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去请太子殿下赐题了。”
负责看守的东宫武卫看着一桌子美食,这可是他们平时都吃不到的。
“李少游,你还是再吃一些吧,太子殿下可是要连续给你出三道题目,不吃饱了如何答题。”
这些东宫武卫也是好心,他们可不知道,这三道题,李少游是要足足的答上三天的。
“多谢军爷好意提醒,少游家境一般,平时也是很少能够吃到肉食,而且,吃的太饱了只会让人想睡觉,脑子糊涂的时候,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祝你好运吧。”
“多谢军爷吉言,少游一定会有好运的。”
武卫撤去了美食,又给他摆上了文房四宝,然后去请太子赐题。
不一会儿的功夫,武卫回来了,带来了太子给出的题目。
“诚而为人。”
李少游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诚而为人,太子殿下怎么会知道这才是我李少游坐牢两百天的最大感悟呢。
那么,太子殿下给我出这个题目,又是怎样的心思呢?
李少游端坐在那里,想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太子殿下的用意。
其实,他又何必要猜呢,他最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好好的写文章。
快到午夜的时候,李少游还在奋笔疾书,由于太子殿下特许,东宫武卫按时给他送来了晚膳,李少游也只是浅尝即止。
就算他要如厕,也会在东宫武卫的看押之下,带他前往茅厕,而不是像科考时,全都在室内解决。
因为没这个必要,李少游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是在武卫的监督之下换上的,这里还是太子东宫,根本没有夹带私抄的机会。
郭宗训跟符金环母慈子孝了一番,二人共同向皇上写了一封书信,很详细的把今天发生的事情都写在了信中,并且共同向皇上请罪。
离开了延福宫之后,郭宗训还特意绕道过去看了一眼李少游,只不过没让李少游知道。
“魏伴伴,这李少游依你看,是个什么样的人?”
魏忠贤很清楚,主子现在确实是需要他给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皇上已经御批了两次,定了李少游的死罪,想要更改又谈何容易。
“主子,依奴才看,李少游此人应该是有些本事的,只不过是走了弯路,非要去跟着一起去投名帖献文章,这捷径没走对,那就是弯路,甚至是死路。”
郭宗训点点头,对魏忠贤的回答非常满意,感叹道:
“是啊,捷径走错了,就是弯路,甚至是死路,孤之所以愿意给李少游一个机会,并不是看重他什么,而是在替今年的秋闱筹谋。”
“主子你高瞻远瞩,奴才跟在主子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呢。”
“魏伴伴,你记住,孤交给你的东厂,你弄的好了,那就是孤手中的一柄利剑,若是你弄不好,你就等着孤把头发还给你吧。”
“主子您请放心,奴才和东厂都会成为主子手里斩妖除魔无往不利的一柄利剑的。”
“去告诉武卫,该休息的时候,就让李少游休息,在牢里关了好几个月,只怕是这人都关傻了,不要第一篇文章写出来,孤就立刻判他个立斩决。”
“奴才遵命,这李少游可真是好福气,此人若是不死,想来必定会对主子您忠心耿耿的。”
“孤也这么觉得,运气好而且还很有才华的人,总是要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的,如果这李少游真是这样的人,又能对孤忠心耿耿,孤也不会介意送他一个锦绣前程。”
“忠心肯定是有了,但愿这李少游是个运气好又有才华的人吧。”
魏忠贤确实是说到了郭宗训的心坎上了,他现在需要的就是有才华又能忠心耿耿的人,哪怕是品行上有些瑕疵,只要不是穷凶极恶之徒就好。
郭宗训现在缺人,这才是他给了李少游活命机会的原因。
这就好比千金买马骨,李少游的死活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传播出去所带来的效应。
李少游若是知道,太子殿下压根儿就没在乎过他的死活,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呢?
“走吧,回东宫,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李少游这边写完了,就安排人誊抄,糊名之后送到弘文馆、翰林院和国子监去。
“主子,您是打算今年的科考也采用这一方法吗?”
“正是如此,孤听说武周时,则天皇帝当政,科考时就采用过此法,只是没有能够延续下去,孤认为这个办法很好,誊抄后糊名,可以杜绝很多弊端。”
“主子您英明。”
“还有,届时还要颁布一项法令,严禁投名帖献文章之事,在朝官员敢收考生名帖者,去官免职,考生若犯,取消考试资格,剥夺功名,十年内不得再考。”
“主子,这项法令一出,秋闱之时,那些朝廷大员的府门口,只怕是要门可罗雀喽。”
“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二日,早朝,这也是太子监国的第一个早朝。
象征着大周至高皇权的龙椅左侧,摆放了一张座椅,郭宗训终于可以坐在这里俯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了。
武将这边,韩通、石守信、曹彬为首。
文官那边,站在最前的只有一个魏仁浦。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平身。”
“谢太子殿下。”
郭宗训身穿淡黄色的龙袍,只不过龙袍上绣的是四爪金龙,皇帝的龙袍是明黄色,绣五爪金龙。
“诸位爱卿,父皇昨日御驾亲征,孤受父皇之命监国,望诸位爱卿能够勠力同心,共保我大周朝堂稳定,州府和宁,百姓安康,孤在此谢过诸位爱卿了。”
郭宗训起身向着文武百官拱手施礼,文武百官再次跪倒,齐声说道:
“臣等谨遵皇上圣旨,谨遵太子殿下旨意,必定会勠力同心,共保我大周江山社稷。”
“众卿平身。”
“谢太子殿下。”
一套惯例走完,郭宗训重新坐下,扫视了一圈满朝的我文武,虚的整完了,那就来点儿实的吧。
“如今,宰相范大人去了淮南赈灾,孤就是想让范大人亲眼去看看,淮南是否真的遭灾了,到底是谁敢在父皇出征之后,散步这些流言,其蛊惑动荡之心昭然若揭,属实可恨。”
满朝文武俱低头不语,他们也不知道淮南是否真的遭灾了,有心替宰相范质辩解的也都识相的闭嘴了,就怕自己也被太子殿下命人押着去淮南转一圈。
要说郭宗训为啥就断定淮南旱灾是个谎言,那是因为百战英雄堂的崔据,每年就是从淮南购买粮食来酿酒的,前几天才有几船的粮食运进了开封。
淮南现在是大周的粮仓,郭宗训认为,父皇把淮南交给李重进是十分不妥的。
但这只怕也是郭荣权衡了再三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够资格镇守淮南的,就只有李重进、张永德和赵匡胤。
这三人中,在郭荣看来,李重进反心最大,赵匡胤最值得信赖,张永德相对李重进要老实的多。
李重进作为太祖郭威的外甥,即便是要反,他也是不敢干出勾结南唐、吴越的事情来,这是通敌卖国之举,除非他想要做个太祖逆贼,另立山头。
那样的话,李重进造反,一不占大义,二不占纲常,别说其他地方,淮南的老百姓都不会跟着他干。
这其实等于是给李重进上了一个夹板,让他不敢反也不能反。
不敢反不能反,不甘心的李重进只能搞一些小动作,比如皇上前脚御驾亲征刚出发,后脚就在开封散步淮南大旱的流言,意图搅乱朝堂,造成百姓的恐慌。
这种做法如果成功了,必然会给郭荣的御驾亲征戴上一个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的帽子。
郭荣打赢了还好,一旦战事出现胶着甚至败势,相信李重进还会使出更加阴损的招数。
“范大人身为当朝宰辅,父皇亲自任命的辅政大臣,居然如此的不辨真假,遇到事情手忙脚乱,不辨不察,还是范大人觉得孤很好哄骗,故意装作慌张,想骗着孤把处理朝政的权力都交给他之后,他再恢复了该有的宰相能力?”
这就有些诛心了,但郭宗训就是想要这么说,不管范质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总之,这种糊涂是绝对要不得的。
“还有宰相王大人,父皇任命的另外一位辅政大臣,看看他昨日的表现,连番藐视孤,藐视监国太子,难道王大人此前在父皇面前的所作所为,都是装出来的吗?”
这更是一句诛心之言,郭宗训就是要说些重话,看看满朝文武的反应。
还算这帮人识相,昨日两位宰相的遭遇,还有后宫中太子、皇后之争,无一不充分表明了,如今的太子殿下,谁敢惹谁倒霉啊。
“父皇将王大人送回来,直接送进了刑部大牢,说是由孤来发落,诸位爱卿,依你们看,孤该如何处置王大人呢?”
满朝文武还是没有一个敢答话的。
郭宗训看了一眼刑部侍郎马毅林,开口问道:
“马爱卿,你来跟孤说说,该如何处置王大人。”
马毅林昨日在东宫跟太子待了一个下午,不仅对太子殿下的聪慧惊叹不已,而且他也知道了太子的一些心思。
这个时候,是该他出来劝谏太子了。
“太子殿下息怒,臣斗胆,要替王大人辨白一番。”
郭宗训眯着眼睛看着出班躬身于阶下的马毅林,心说了,都是人精啊,这官场混的都挺明白的。
“马大人你且说说看,难道是孤做错了?”
“臣不敢,王大人驾前失礼,确实不该,但当时的情况,皇上才刚出征,就有人散步淮南旱灾的流言意图扰乱朝堂,而且还是由范大人亲自递上的奏折,莫说是王大人,就是臣也是惊诧万分的。”
“马大人,你是认为散步流言之人太过狠毒,一时间令群臣都来不及反应,这其中也包括王大人和你马大人?”
“臣惶恐,但臣不敢欺瞒太子殿下,臣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震惊万分,若不是臣所处位置靠后,怕是也要被太子殿下发现驾前失礼的。”
郭宗训点点头,马毅林给出的这个台阶还凑合,想来个混淆视听,法不责众是吧,那孤就顺坡下驴吧。
“马大人言之有理,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的后背发凉,加上处置范大人的手段又有些强硬,这也是孤想快刀斩乱麻,迅速制止流言继续传播,不得已而为之的,倒是委屈了范大人。”
“太子殿下当机立断,臣等是十分佩服的。”
“既如此,这王大人驾前失礼之错,孤就不予追究了,不过父皇前脚才把王大人送进大牢,孤今日就将他放出,那是对父皇不敬,就先让王大人在牢中反省三日,三日后,回归朝堂,孤还有很多事情要仰仗王大人和众位爱卿的。”
藐视太子改成了驾前失礼,这罪过可就小多了。
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齐声说道:
“太子殿下宽厚仁德,是我大周之福,臣等多谢太子殿下。”
郭宗训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搁着自己的脾气,趁着这个机会,能把范质和王溥赶出朝堂是最好的。
但他还真就不能这么做,别说父皇不会同意,就连他自己,现在还真是不得不用这些人。
但愿收拾了一顿之后,范质和王溥能老实一点吧。
“宰相范大人去淮南巡视一事,既然已经全民皆知,那就不能半途而废,改赈灾为巡视,礼部负责,该有的仪仗都给配齐了,赶紧出发,我大周宰相,万不可失了威仪。”
估计范质现在还不知道朝廷的情况,郭宗训这么做,也算是派人去通知他一声,孤打了你的脸,又给了你体面,你若是还不老实,孤不会介意让你光着腚回来的。
接着,郭宗训又把案犯李少游的事情大大方方的摆到了朝堂之上。
借着这个机会,颁布了他作为监国太子的第一条诏令。
秋闱禁止投送名帖,有违反者,官员去官免职,考生剥夺功名,十年内不得参加科考。
所有考生试卷,誊抄后糊名,再交给主考官和阅卷官员评断,择优录取。
这一举措,无疑会大大提高朝廷科举的公正性,无疑将会振奋广大寒门学子的赴考热情。
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学子将有机会鱼跃龙门、金榜题名。
以李少游案件为引子,推出了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郭宗训此时已经决定不杀李少游了。
当然了,如果李少游的三篇文章写的太烂,郭宗训也不会介意再次举起屠刀的。
魏仁浦在阶下一边抹冷汗,一边对太子殿下佩服不已,这绝对就是明君之相啊。
该狠的时候绝不手软,该宽厚的时候从谏如流,该公正的时候大义凌然……
“启禀太子殿下,臣魏仁浦有本奏。”
是时候出来表现一番了。
“魏大人平身,有何本奏?”
“臣所奏之事,乃是要弹劾翰林院编修秦立,臣弹劾此人目无法纪,窥探我大周禁军机密,还敢堂而皇之的将这些机密写成书册在开封城公开售卖,其心可诛。”
魏仁浦此言一出,朝堂上哄的一声就乱了起来,一众文官纷纷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魏仁浦,就像看一个怪物一样。
郭宗训皱了皱眉头,示意了立在一旁的魏忠贤一下,魏忠贤立刻开口喝道:
“朝堂之上如此哄闹,诸位可是还要藐视太子殿下吗?”
群臣立刻又安静了下来,倒是那些武将一个个咧开大嘴,虽不敢笑出声,但是他们高兴啊。
他娘的,我们大周军队的事情,都被你们这帮子文人给卖了个底儿掉,终于有人出来仗义执言了,而且还是当朝宰辅兼中书令的魏仁浦,这份量够重。
现在就看太子殿下如何处置这件事情了。
“魏伴伴,将魏大人的奏折递上来。”
连同魏仁浦的奏折一同递上来了,还有几册书籍。
郭宗训先是看了一眼魏仁浦,可以啊,我还以为这个时代的文官都是糊涂蛋呢。
历史上有关文官出书变相卖国的事情,郭宗训知道不少,大部分都发生在宋朝,却没想到,五代十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这些文官们为了著书立说,为了写诗作赋,无所不用其极的窥探着各类本该是列为国家机密的东西。
当然了,这也是管控不严所致,才弄得这帮文官胆子越来越大。
郭宗训在魏仁浦递上来得奏折中,在这位名叫秦立的翰林院编修的著作中,震惊的发现了一个连他都不知道的秘密。
皇帝郭荣本次御驾亲征,统帅的五十万大军都是从哪里抽调的,配备如何,军队战力评估,校尉以上的将官都有谁,战马多少,粮草几何……
除了没有出现马蹄铁,估计这个确实是皇帝郭荣封锁的比较成功的。
其余的,简直是事无巨细,甚至将官统兵的战绩都很详细的罗列了出来,还分析了该名将官的优缺点……
郭宗训还特意看了一下,秦立是如何分析赵匡胤的。
“元朗素有胆谋,将兵有方,深得皇上器重,然窃以为,元朗用兵过于谨慎,非稳胜时绝不轻易出手,临危之际又过于刚烈,若能把握时机,败之不难。”
好吧,郭宗训觉得自己真的是受教了。
好在岳飞崭露头角的时间不长,秦立给出的评价多是勇武和练兵方面的,但就这也够让郭宗训窝心的。
这厮居然能把岳飞练兵的细则都弄到了,这可是我跟岳飞一起讨论出来的,里面加入了不少我前世知道的一些练兵知识。
最后,秦立还做出了总结性的预判:“我大周天兵所指,必是辽狗。”
他娘的,这秦立一个翰林院编修,居然能把手都伸到大周禁军里面去了。
而且还是把大周禁军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该摸的不该摸的,能摸的不能摸的,都摸了个遍……
这人不去做间谍,可惜了啊。
郭宗训叹了一口气,这事儿魏仁浦不应该拿到朝堂上明说啊,这只怕仅仅是文官变相卖国的冰山一角吧。
这事儿该如何处理,才能彻底杜绝,才能使损失降到最低,才能使坏事变好事?
这是一步大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是绝对不能贸然动手的。
眼前,这个叫做秦立的翰林院编修……
“此事着刑部查证,所售书籍立刻封禁,翰林院编修秦立关入刑部大牢待审,殿前司即刻派兵包围其府邸,许进不许出,有敢出逃者,殿前司可当场格杀。”
刑部尚书一职空缺,马毅林和石守信出班领命,立刻去派人捉拿秦立封**籍了。
满朝文武又是一阵子嗡嗡,纷纷向魏仁浦投去仇恨的目光。
“退朝,魏大人、韩将军、曹将军留下,东宫议事。”
郭宗训现在是没有权力动用御书房和养心殿这样的场所,那是皇帝才可以用的,所以,议事都在太子东宫。
把石守信支出去,也是不放心此人,石守信可是赵匡胤最忠实的拥趸之一。
散朝后,郭宗训带着魏仁浦、韩通和曹彬来到东宫政事堂。
“魏大人,今日之事,你做的莽撞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