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在九连城的时候曾经购买过三个高丽女奴,一共花费了五百两银子。据那三名高丽女奴说,她们之中,以前绝大部分都是被关在军营之中,供当地卫所的将士玩乐。
不过草民比较幸运,购买的那三名高丽女奴是定辽右卫刚从高丽国购买不久的,还没来的及糟蹋,就因收到朝廷要调查此事的风声,所以急急的卖给了草民。
而那些早就被贩卖到辽东的高丽女奴,几乎无一幸免,都被辽东十三卫充做了军女支,几乎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单单定辽右卫那边,就不下三百名这样的高丽女奴,大人您说,如果说此事只牵扯到十三卫的高层,您信吗?”
“本官知道了!”看了王化用一眼,韩笑问道“此事你没告诉过别人吧?”
“大人放心,此事草民只告诉了大人您!”
“那就好!”韩笑点了点头,“千万记住,此事不要再声张出去!”
说完,韩笑仔细的打量了王化用几眼,说道“本官看你做人做事很机灵,可愿意为锦衣卫做事?”
王化用一听大喜,这不正是他前来见韩笑的目的吗?
所以那还敢犹豫,王化用急忙点头道“愿意!自然愿意!”
“那好,自今日起你就是锦衣卫在辽东的密探了!”韩笑说着就喊来一名锦衣校尉,对其吩咐道“你现在就带着王化用去登基一下档案,然后让其见一下他的接头人!”
说完,不再管王化用,韩笑回屋径自歇息去了。
躺在床上,韩笑思索着方才王化用所说之事要不要告知朝廷,因为此事牵连甚广,几乎牵扯到了十三卫绝大部分的将士,所以韩笑才有所犹豫。
其实在高丽解救了那些高丽女奴不久,韩笑就已经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只是一直在犹豫,再加上赵宸烽因此造反,之后韩笑就没再关注此事。
如今,赵宸烽谋反之事已经被强势镇压下去,也是时候处理高丽女奴之事了,可该怎么处理,韩笑心中还没有一个章程。
毕竟此事牵连的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十人二十人,而是牵扯到辽东都司十三卫数万将士。
如果按照大周律法,这数万将士只怕都要被审讯,严格执行下来的话,整个辽东的兵力算是彻底空虚下来,短时间内很难完全填补。
可如果不依法审理此事,韩笑又怕有一就有二,以后这类的事情肯定会再次见到,毕竟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算了,此事还是交给朝廷和军阁去头痛去吧!”想了又想,韩笑做出了决定。
抛开心事,韩笑很快合上眼入睡。
……
而此时,洛阳城这边,朝廷才刚刚得知辽东十三卫谋反的事情。
内阁和军阁匆忙商议了两天,做出了和周安一样的决定,调集旧都附近的将士出关平叛。
不料朝廷的使者刚刚由开封府渡过黄河不久,就又收到辽东叛乱已经被平定的消息。
宸安殿内,看过周安、韩笑、郑安民三人联名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书信,张凌阳对小福子笑道“真是没想到,朕真是没有想到,韩笑这厮竟然还有几分帅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辽东的叛乱给镇压下去。不错!不错!”
“还不是万岁爷您调教有方!”小福子恭维道,“韩指挥使经常跟随在万岁爷身边,言传身教之下,自然懂得很多东西。说到底,这还不都是万岁爷您的功劳!”
虽然知道小福子的话明显是恭维自己,可张凌阳心里依旧十分高兴,说道“还有复州、金州二卫指挥使,如果不是他们及时不乱反正,只怕韩笑也不能这么快就将叛乱给镇压下去。
去传旨给内阁和军阁,明日来宸安殿商议平叛将士的军功!”
“是,万岁爷!”小福子应了一声,就匆忙出宫传话去了。
此时宁国公孙定安教导了太子赵昊一天的课程,刚刚回到自家府邸门前,见大门口竟然停着数十辆车轿,召来管家问道“怎么回事?家里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管家笑道“还不是老公爷您料事如神,早早的就在辽东布好了局。如今,金州、复州二卫指挥使大人立了首功,他们二人是您亲信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洛阳。
如今,这些人都是前来恭贺老公爷您的!”
“有什么可值得恭贺的!”孙定安无动于衷,“老夫在宫里忙碌了一天,已经乏了。你去客厅给他们说一下,就说老夫回府就歇下了,让他们回去吧!
对了,还有他们送来的礼物,拣一些不太贵重的东西留下,剩下的全部送回去!”
“是,老公爷!”跟随了孙定安数十年,管家早就清楚孙定安的脾气、秉性,所以领了孙定安的命令之后,就去客厅打发众人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用过早饭,孙定安一如既往的入宫教导太子功课。
不想刚刚开课不久,就见小福子匆匆跑了过来。
看到小福子,孙定安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问道“福公公此来何事?”
面对孙定安这位三朝元老,小福子可不敢怠慢,恭敬的说道“现在宸安殿那边,万岁爷正在和内阁、军阁诸位大人一起商议辽东之事。不过想到太子殿下年岁已经不小,所以就命奴才前来请太子殿下去宸安殿听政。”
“听政!”孙定安一听,心里就有数了,对小福子点了点头,说道“老夫知道了,你且先回去,待太子殿下这边整理一下就过去面圣。”
待小福子走后,孙定安看向赵昊说道“太子殿下,这是您第一次听政,一会儿见了陛下之后千万要记得多听少说。”
“老师放心就是,孤知道该如何做!”赵昊轻点了下头,回里面换了一身衣服,就匆忙前往宸安殿。
待赵昊走后不久,孙定安还是有些不放心,想了又想,还是出屋向宸安殿方向走去。
还未踏入宸安殿大门,孙定安就听到殿内激烈的讨论声。
似乎,军阁和内阁对处理辽东之事的意见很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