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死贱男

621话:多尔衮 2

不死贱男 雲中龍 5193 2024-01-30 11:28

  凭心而论,面对多尔衮的一生功过,也许农民起义军这样对待他,人们还可找出求得心理平衡的理由,而对于入主中原的大清国来说,就这样将多尔衮打翻在地,再踏上亿万之脚,显然有失公道。但这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所致,自古皆然,只是人骗不了自己,最先觉得不安的就是清世祖福临了。

  顺治十年,世祖谕工部,说睿王坟园因罪恶而被毁坏,实属不忍,将他坟园房屋门墙进行修理,柱用黑色粉漆,仍命令信郡王拨人看守。如果恨之入骨,问心无愧,顺治帝何须过问多尔衮坟墓之事,任其毁坏即可,为什么要进行修葺,又为什么要派人看守?此时的世祖,恐怕也觉得在对待多尔衮的问题上做得有些太过分了。

  无独有偶,顺治十二年,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书为多尔衮鸣不平,认为诸王之中,论功应该以多尔衮为冠。多尔衮不仅首倡扶立皇上,而且还曾经立斩私谋拥戴他的阿达礼和硕托。而且多尔衮大权在握进入燕京后,并未自立,而是迎皇帝迁都。多尔衮屈死豪格并娶其王妃确实有错,但功多罪少,请求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他的爵位,修葺他的坟墓,乞赐昭雪。

  此事遭到当政的济尔哈朗的强烈反对,上疏不仅将多尔衮骂了个狗血淋头,而且建议将彭长庚和许尔安论死,没收他们的家产,妻子为奴。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看,世祖心中虽然曾经不安,但他并不想这么快就给自己扣上反复无常而且忘恩负义的帽子,既不想平反,又不想重处理要求平反的人。因此他特意下诏从宽处罚彭长庚、许尔安二人,将他们流放到宁古塔之地,许尔安的一等子世爵则由他的儿子承袭。

  一百多年过去,乾隆三十四年,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下诏,称多尔衮摄政有年,因威福自专,以致获罪。但念他当初统众入关,檄定中原,曾有的功绩不应该泯灭,而今他的坟茔杂草丛生,荒芜不堪,令人恻然。故命令内务府派员查看,修缮墙屋,种植松树、楸树,并准许多尔衮的近支王公等定时祭祀,多尔衮的冤案开始有了转机。

  九年之后,高宗得闲而翻阅记录清代历朝皇帝生平事迹的史书,有感于祖宗创业的艰难、功臣辅佐的勋劳,思及后来有些人因事降职削爵,或更改了封号,大不以为然,于是决定追复封爵,而首先为之翻案的就是多尔衮。

  高宗颁诏,称多尔衮如有谋逆之心,完全不必于以他死后僭用明黄龙衮这一个帝王御用之物来作为证据,因为多尔衮生前完全可以自立为皇帝,并举出宋太宗赵匡义谋篡太祖之子赵德芳之位而自立的实例。

  而且高宗还指出,多尔衮在摄政期间,办理政务秉公持正,只是由于他威福专擅,所以小人才在他死后诬陷他谋逆,构成冤狱,这一切并不是出自于世祖的圣裁,否则作为后世子孙的他是不敢翻案的。此外高宗还充满感情地说,每当他读史看到多尔衮感太宗待他最厚而深明君臣大义,忠心辅佐幼帝的事迹时,都忍不住为他落泪。

  因此命令恢复睿亲王的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命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葺他的茔墓并为他树碑立传。同时命令多尔博的子孙继承多尔衮之嗣,所以多尔博的曾孙淳颖蒙特恩复为睿亲王。高宗此举,很有些英雄泪,以安多尔衮之魂。

  为多尔衮平反,高宗确实办了件公正的事,但同时又为尊者讳,命令将从前关于此事的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所以有关多尔衮的档案被销毁,以致于多尔衮的传记及他死后被清算等史料寥寥,很难弄清楚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的真实情况。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是无可奈何的,而且高宗的行事作风一贯如此,后来令修《四库全书》时,也是将记录清朝坏话的史书尽行烧毁,并进行删节篡改,犯下了不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恶行。

  那么多尔衮到底想不想当皇帝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谁不想当皇帝呢?评价多尔衮之功,最可贵之处应该是他在无奈之下顾全大局的睿智。

  拥立福临登基是两黄旗与两白旗势均力敌所致,而高宗为他翻案的重要证据则是当摄政王统兵入关之时,世祖年幼尚未亲政,多尔衮如果萌生异志,兵权在握,有什么事不可为呢?

  当时多尔衮确实有自立的可能,当时中原只知道有摄政王,没有人知道辽东关外还有幼帝,而且多尔衮首次入京于武英殿,即被前朝官员士绅当成皇帝而朝拜。此时多尔衮如果自立,结果与当日在大政殿会议皇位继承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起大清国的内讧而导致各旗间的兵戎相向。

  如此这样,中国历史上还会有清朝这个朝代吗?于是足见多尔衮对于大清王朝的意义所在。因此时至今日,论及多尔衮,对他个人而言,实乃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对大清王朝而言,却是飞云过尽,谁与争功?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此后清军在各地实施剃发易服,清军采取多次屠杀以予镇压,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史称甲申国难。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了更多的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的忠臣。

  清军入关杀了多少人?战争造成平民死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就是屠城,而其中又以清初的屠城事件最为著名。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净减三分之二。

  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被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八十多万人。

  豫亲王多铎指挥的清军主力,围困南明督师史可法所守卫的扬州城。清军围困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豫王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

  多铎命令清军不惜代价攻取扬州城的西北角,清军在进攻的鼓声和炮声中蜂拥而上,每当一名清兵倒在箭下,另一个便补了上来。很快尸体越堆越高,一些清兵甚至不需要梯子就能爬上城墙。清军攻城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但是随着清兵越上越多,守城的南明将士也开始慌乱起来。纷纷跳下城墙逃跑,这些人有的被摔死在城墙下,有的则在之后的巷战之中,死于乱军之中。

  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扬州城被清军攻陷,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军俘虏,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为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的头可断而志不可屈。”于是英勇就义。

  扬州的城防崩溃后,扬州城居民只有听天由命了。尽管当时大雨倾盆,但是一些居民忙着烧香,期望能透过这种主动的讨好,能保住性命,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大量地隐藏金银财宝。但是这座古老的扬州城在腥风血雨中陷落之后,再次面临更大的劫难,城陷不久,清军统帅多铎便以不听招降为名,下令屠城,一时间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清军入城之后便在那些投降的汉人带领下从一个富户进入另一个富户,清兵们先是抢银子,后来就无所不掠了。直到二十日的白天,还没有人身伤害。但是夜幕降临之后,人们听到了砸门声、鞭子抽人声和受伤人发出的嚎叫声。那个夜晚火势蔓延开来,但是有些地方的火被雨浇灭了。

  到了二十一日,一份告示保证说,如果藏起来的人能够出来自首的话就会得到赦免,于是许多藏在自己家里的人走了出来。可他们走出来后却被分成五十人或六十人一堆,在三四个士兵的监督下,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就开始用长矛一阵猛刺,当场把他们杀死,即使扑倒在地的人也不能幸免。

  一个清兵提刀在前引导,一个清兵横槊在后驱逐,一个清兵居中在队伍的左右看管以防止逃逸。三个清兵驱赶数十人如驱赶牛羊一样,稍有不走向前的人,即加以殴打,或立即杀掉。妇女们还被用长绳索系在脖子上,以绳索拖挂,累累如贯珠,女人们由于小脚难以行走,不断跌倒,遍身都是泥土,一步一蹶。

  此时街上但见满地都是被丢弃的婴儿,或是遭到马蹄的践踏,或是被人脚所踩,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路过一沟一池,只见里面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流入水中,化为五颜六色,池塘都被尸体填平了,街中尸体横陈,互相枕藉,天色昏暗无法分辨死者是谁。在尸体堆中俯身呼叫,漠漠无人声应答,远远地看到南面有数火炬蜂拥而来,城墙脚下尸体堆积如鱼鳞般密密麻麻。

  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那些从城墙上跳下去企图逃跑的人不是摔断了大腿,就是落到了流氓无赖和散兵游勇手中,他们把这些人抓起来拷打,要他们交出财宝来。在城里一些人藏到垃圾堆里,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脏物,希望以此躲开人们的注意,但是清兵不时地用长矛猛刺垃圾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

  大火蔓延开来,那些因为藏在屋子里或地下室里仍然活着的人们,或者是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或者是战战兢兢地跑到街上来,被那些仍然在屠城的清兵杀死了。甚至那些被正规的清军放过去的、赤身露体在街上游转的、孤弱无助的市民,又被成群的散兵拦住,乱棒打死。

  到了二十五日,即滥杀和抢劫的第六天,这场大屠杀方才结束。清军接到豫亲王的命令,就此封刀,和尚们得到命令开始收集和焚烧尸体。到了二十七日,开始赈济口粮,根据焚尸簿的记载,在这次大屠杀中死难的人共有八十多万人,其中还不包括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在偏僻处自缢的人。

  惨绝人寰的屠城使得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废墟之地,江南名镇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后人称为扬州十日。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