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死贱男

583话:东林党争

不死贱男 雲中龍 5668 2024-01-30 11:28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穆宗死后,继位的是他的第三子朱翊钧,即明神宗,年号万历。他的母亲本来是裕王府的宫女,得到了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垕的私幸,生下了朱翊钧。朱翊钧自幼聪慧过人,读经史则过目不忘。

  六岁时,他看见穆宗在宫内骑马奔驰,便上前挡道谏阻说:“父王为天下之主,单身匹马的在宫中奔驰,倘若有一个疏忽,那可不得了。”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当即下马,立他为皇太子,自此更加喜爱这个孩子了。

  明神宗继位时,年仅十岁,难以担当大任。但是他的父亲为他留下的是一套非常好的朝廷班子,有很多贤臣辅助他,尤其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和明穆宗的皇后以及明神宗的生母两位皇太后的关系很融洽,她们都十分支持张居正,而且当时权势很大的太监冯保也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好太监。张居正搞好了和太后以及冯保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于是就能很顺利的实施自己的治国方略。

  在万历在位的头十年,张居正大展雄才,从政治、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稳定了边境,一时间明朝有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当时中国的国力世界第一,各项指标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当时存放在国库中的银子因为用不了,放得久了都发霉长毛;而粮仓里的粮食也因为吃不完很多都腐烂了。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明神宗给他风光大葬。不过第二年,就有张居正生前的政敌弹劾张居正和他的支持者冯保,加上冯保、张居正二人以前对神宗约束过严,使得神宗此时反感骤升。于是明神宗追夺了张居正的各种封号,不久还抄他的家,逼死他的长子张敬修。又以冯保欺君之罪,免他东厂提督之职,抄他家产,随之将张居正重用的人统统罢免。

  全面否定张居正改革,是朱翊钧本人由勤变懒、全面废弃励精图治的标志。

  当朱翊钧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从此以后朱翊钧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昔日少年天子的气派与风采,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长年深居禁宫,嗜酒、恋色、贪财,私欲膨胀,恣意妄为。

  作为富有四海的皇帝,明神宗依然贪财、贪权,他把所有的大事都揽了过来,自己不做,也不让别人做,许多奏折他都留中,拖而不决。后来连朝也不上了,嘉靖曾经二十多年不上朝,万历破了这个记录,连续三十年不上朝,长年深居禁宫享乐。

  但是这段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的内阁制度,由于内阁可以主持日常事务,因此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帝,而且还能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保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政治体制下,一个皇帝不需要太英名,他只需重用几个能干的人替他做事就可以了。

  万历二十年,宁夏发生叛乱,日本发动侵朝战争;万历十七年,西南也发生叛乱。明神宗下旨三路出征,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历时十多年获得全胜,但却丧师数十万人,耗银千万两,造成国库空虚。

  在明神宗统治的明朝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明神宗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做一个明主,那么中国的命运也许不同。不过事实却恰恰相反,明朝的明主大多短命,昏君却是长命百岁,万历皇帝在位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正因为他的长寿,才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后来,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东林党争是指明朝末年东林党与阉党等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东林党争在明朝延续了很多年,甚至是清政府统治下东林党争还是继续存在着,可以说东林党争对明朝和清朝时时期的政治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东林党的势力是最大的时候,正是因为东林党的强大,使得明朝财政捉襟见肘。

  万历年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被革职回到老家,顾宪成于是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开坛讲课,在讲课的时候他们经常性的会讽议朝政,裁量人物,长此以往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人称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并且得到了很多读书人的大力支持,但是却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

  这个时候一些浙江籍的官员也结成一党,成为浙党,还有的结为楚党,更有齐党等,这些派别与东林党互相攻击,并且之后东林党官员与阉党和浙党等派别也把持朝政贬斥其他党派的官员,甚至是掌握官员考核系统京察,使得其称为党争的斗争工具,对不是自己党派的人极力打击,这些党派互相争斗,逐渐的形成了影响国家政治的党派之争,人称东林党争,这就是东林党争的起因。

  东林党争中各个党派各有胜负,在明朝末年愈演愈烈,甚至是这种东林党争绵延到了大量起用明朝官员的清政府的统治之中。

  东林党争是从明朝末年一直绵延到清朝时期的东林党与阉党等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东林党人大都是知直不知曲的君子,对个人声名非常看重,这种看重甚至是超过了国家利益,争意气而不争是非,东林党虽然能够发现时政的弊端,但对于改善没有办法,所以东林党实在是属于对改革无能为力的一党。

  顾宪成被皇帝罢官后在东林书院讲学,之后便愈演愈烈,与阉党、浙党、楚党、齐党之间的争斗可以称得上是各有胜负,东林党人自视极高,一旦是与自己的政见不合往往就会将别人列为小人,而且不能做到团结不同党派的官员,正是由于东林党的这些特点导致了浙楚齐党都与阉党成为了一党,因此东林党争表面看来就成为了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斗争。

  明熹宗的时候魏忠贤掌权,打击迫害东林党人,等到明思宗崇祯皇帝继位之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被打压,东林党人的势力再次在朝廷抬头,东林党人主张废止向工商业户收税,于是导致了崇祯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党争对于明朝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朝灭亡之后到了清朝,清朝大量的起用明朝的旧官吏,使得东林党争延续到了清朝的统治之中,康熙时候,党争和满族的权贵斗争纠缠在一起,但是清朝时期主要争斗已经不是东林党争了。

  透过东林党中过程可以看到东林党争对朝廷的害处要远大于带来的好处,各个党派互有胜负,让最高的统治者皇帝无可奈何。

  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以致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

  在军事方面,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明神宗驾崩,他的长子朱常洛登基,为明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猝死,时年三十九岁。

  红丸案是明代三大奇案之一,明代泰昌元年,明光宗朱常洛病重,道士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

  朱常洛即位,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会因前嫌而报复自己,采取了措施,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

  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八名,喜爱美女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本来就因为生活压抑而虚弱的身体,骤然要承担如此多的政事,又贪恋美女,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基本上是累垮了。身体不行了,召医官陈玺诊视,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的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形容憔悴,圣容顿减。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清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泄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多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东林党人马上强调,不但崔文升用药不当,还拿红丸之事败坏皇帝名声。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乎念念不忘红丸,想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后,没甚动静,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丸药。结果不大一会儿,皇上就手捂心口,瞪着两眼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朱常洛才即位三十天,年号还没来得及制定了。

  最后一位刚入阁的、与双方都无牵连的大臣韩上书才平复了众议,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红丸案算是了结了,可是红丸案还有余波。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权,他要为红丸案翻案。于是声讨方从哲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被开除了官籍,夺去所有官阶封号,定了流戍,抨击崔文升的东林党人也受了追罚,高攀龙投池而死。崇祯年间,惩办了魏忠贤,又将此案翻了回来。

  崇祯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小小的红丸惹起的党争,简直是祸国殃民,后世不能不引以为戒。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