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死贱男

560话:诛杀忠臣

不死贱男 雲中龍 4469 2024-01-30 11:28

  建文帝兵部尚书铁铉被逮到京城,朱棣坐在御座,铁铉背对着殿廷,至死不肯转身面对朱棣。朱棣派人割掉铁铉的耳鼻,在热锅中烧熟,然后硬塞入这位忠臣的口中,问道:“此肉是否甘甜?”

  铁铉厉声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甜!”

  于是朱棣下令寸磔捏碎铁铉,这位忠臣至死骂不绝口。怨恨之下,朱棣又把铁铉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放逐到海南做苦役,狠杀他十几岁的两个儿子,并硬逼铁铉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入教坊司充当军妓,任由兵士蹂躏。

  对于建文帝刑部尚书暴昭,由于他看见朱棣大骂,朱棣先拔掉他所有的牙齿,接着折断他的手脚,以刀慢慢割断他的脖子而死。

  对于礼部尚书陈迪,由于责问时不屈服,朱棣命令卫士绑送他及他六个儿子一起到刑场凌迟。朱棣先派人割下陈迪儿子陈凤山的鼻子和舌头,塞进这位忠臣嘴里逼他下咽,陈迪虽然为文士,至死不屈,怒骂而死。

  对建文帝右副御史练子宁,也是因为在殿上怒骂,朱棣命人先割掉他的舌头,之后寸磔碎骨而死,他宗族被杀的人有一百五十一人。对建文帝兵部尚书齐秦,也是因为他不屈服,送到刑场凌迟。对太常卿黄子澄,也是灭他三族,凌迟处死。

  对建文帝监察御史高翔,因为他穿丧服入见,朱棣命令卫士杀他于殿上,但是没有诛族,但又挖掘高氏宗族的墓地,焚骨抛尸,交杂狗骨马骨四散丢弃。

  对于建文帝监察御史王度,宗人府经历宋征、监察御史丁志、监察御史巨敬,朱棣皆施以诛族之刑。

  建文帝大理寺丞刘端弃官逃去,被抓入殿。朱棣问:“练子宁、方孝孺是什么样的人?”

  刘端笑答:“是忠臣!”

  朱棣问:“你逃亡了,你是忠臣吗?”

  刘端回答:“我是保存生命以图报先帝之仇!”

  朱棣狼性大发,命人用刀割去刘端的耳鼻,狞笑着问满头血污的刘端:“像你如此的面目,你还算是人吗?”

  刘端骂道:“我有忠臣孝子的面目,九泉之下也有面目去见建文皇帝!”

  朱棣狂怒,亲手用棍棒把刘端捶击而死。除了多位建文帝忠臣自己或全家自杀外,朱棣虐杀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属共一万多人,历朝历代异姓相伐相杀,从未有这样惨屠对方官吏臣下的举动。

  话说回来,对建文忠臣杀则杀,杀他可以成全他千秋万世之名,王朝皇族更迭,诛杀前臣也不算太过份的罪行。而朱棣秉承朱元璋老混蛋血脉中残暴凶残的因子,把多位忠臣孝子的大好清白妻女送入教坊司做军妓,每天承受二十多精壮汉子的羞辱,生下男丁当家奴,生下女孩长大后接着做军妓,死后便下旨:“抬出城门喂狗吃了。”

  直到二十二年后,朱棣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才下诏:“建文帝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的人,全数恢复平民。”

  建文帝忠臣唯一善终的人,只有魏国公徐辉祖一人。朱棣召见,徐辉祖不出一语,由于他是功臣徐达之子,家有免死的誓书铁券,他的弟弟徐增寿又因为想投降朱棣被建文帝杀掉,朱棣才免他一死,革除他的俸禄,把他一直软禁在家。

  残暴如此,坐稳龙椅后的朱棣很想换张脸皮以仁德形象留诸后世。特别可笑的是,永乐二十二年的甲辰科举考试,本来第一名状元是孙日恭,考试官员最后把录取名单呈给朱棣过目,这位流氓皇帝一反常态,细细研读,竟咬文嚼字起来:“孙日恭第一名,不行!日恭两字合起来就是暴字。朕一向以仁心为本,平生最恶残暴苛刑,隐暴于名的人断断不能为我大明状元。”

  老混蛋批来批去,从三甲之中点了一个名叫邢宽的人为状元。邢宽乃是刑宽的谐音,以此来显示永乐皇帝治下轻刑薄赋、仁德四海的太平景象。

  这位动辄诛臣下十族、杀人过万眼都不眨、处心积虑把忠臣妻女送入窑子每日定量供人玩弄的凶戾之人,临老又忽然变得似乎连只蚂蚁都不愿踩死,连一个暴字都堵心碍眼仁德之人,不得又让人佩服职业统治者的演戏才能,已经是臻乎炉火纯青之境界。

  朱棣的评价大多褒大于贬,对外方面,特别是他五征漠北,先后击败瓦刺和鞑靼诸部,元朝灭亡后分裂为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兀良哈早已归顺明朝,大宁的朵颜三卫即是兀良哈部。同时他又在西北设置关西七卫,增设贵州布政司,在安南设交趾布政司。对内方面,他发展经济,休养生息,使国家岁粮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剥夺藩王的实权,更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文化方面,他授命臣下编篡《永乐大典》,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他自己歌功颂德和篡改史实,对文化典籍进行系统的整理。

  虽然明朝之亡追根溯源是亡于万历,但是一切深祸至忧皆肇自这位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的成祖皇帝朱棣。

  明朝正是从朱棣起开始大用宦官,因为正是建文帝的宦官向朱棣报告金陵空虚的实情,朱棣才一反一直在河北、山西诸地兜圈子的常态,直捣京师,得登帝位。篡弑成功之后,朱棣大用太监,其间有郑和下西洋,李兴充当前往暹罗的国使,马靖镇守甘肃,马骐镇守交趾。

  特别是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又开设专由太监负责的东厂,朱棣恢复了朱元璋本已废除的锦衣卫,厂卫之祸,流毒深远。宦官拥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坐镇、刺探等诸多大权。

  明太祖本来有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朱棣却一反其制,听凭太监们学文化,到了明宣宗更是在内廷设置内书堂,派大学士教小内侍们书写。这些太监们时间充裕又无青春期的烦扰,明古今、通文墨,如狗添冀,更能在关键时刻运用筹算智诈,欺君作奸。所以明朝太监之祸日烈,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积重难返,直到明亡。

  对外,朱棣主要防备蒙古,尽破坏朱元璋的边疆政策。本来谷王在宣府,宁王在大宁,韩王在开原,辽王在广宁,沈王在沈阳。朱棣自己篡位后,深恐兄弟重蹈自己的路,尽迁五王于内地,以致东北无边防强兵,边疆严重内缩,山西等地也逐渐失去屏依。

  虽然朱棣在朱元璋所设辽东都司的基础上又设奴儿干都司,但却用女真族太监亦失哈掌管大权。太监贪财重货,每每骚扰女真各部,种下矛盾多多,又激使女真各部相互联合重组。到明朝中后期,奴儿干都司仅是一空名机构,满洲日益强大,而建州附近又无重镇,以致连连败绩,直到明亡。明朝最终未败于蒙古,而亡于明初不知名的满洲,细究原由,正是基祸于这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一直很注意宣传工作,他任命两个降臣李景隆和茹瑺为正、副监修官,以大才子解缙为总裁。同时朱棣对修史官员奖罚分明,对听话有意袒护朱棣篡改史实的,如胡广、黄淮等人,升官;对直书无隐不避朱棣忌讳的,如叶惠仲,诛族。

  此次修史,主要是为朱棣篡位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不仅明白地写明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其实他是硕妃所生,还编造了马皇后梦见朱棣解救自己的故事;此外史臣们又编造了老皇帝朱元璋在临死前一直咽不下气,反复问:“燕王来没?”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直相信父子家天下的朱元璋,如果临死前念叨燕王,肯定是告诫皇太孙和大臣们要提防这位四皇子,绝对不会在临崩前想把皇位传给他,更不会说什么:“国有长君,吾欲立燕王。”况且建文帝即位时已经成年,根本不是什么不懂事的娃娃幼君。

  所以文字这东西的力量绝不可小看,加上史书更是可以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大家有时评价一个皇帝,都是往往听信史臣的史书,以为风骨文人们会直笔铺陈,所谓国亡而史不亡。

  其实真正的情况往往大相径庭,比如明朝的正德皇帝,后人一讲起此人就觉得他荒诞昏庸、荒唐至极,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他死后无子,皇位由他在湖北当藩王的堂弟朱厚璁继承。

  旁支入嗣的自卑,大臣们坚持朱厚璁应该依礼以正德父亲明孝宗为皇父,而不能以他的生父兴献王为皇父,使得这位世宗皇帝在修史时,心怀隐恨,大暴正德皇帝这位堂兄的短处,满书都是前任皇帝的丑行,一点也没有为尊者为讳的意思。

  使得明武宗这位并非特别坏的皇帝成为明朝坏皇帝的最高榜样,由此可知历史的涂脂抹粉和歌功颂德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