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死贱男

546话:神机妙算刘伯温 1

不死贱男 雲中龍 5265 2024-01-30 11:28

  刘基,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判,不久弃官隐居,着有《郁离子》,揭露元末的暴政。

  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伯温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伯温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很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伯温请出来当了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伯温出了不少的计策,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在李善长、徐达等劝谏之下,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刘伯温为太史令。刘伯温精通天文地理,任太史令之后,以元代《授时历》为基础修订了历法,制定了《大统历》,于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一年颁行,成为明朝的历法。

  这时候朱元璋所建立的政权已经产生了质变,朱元璋已经从农民阶级的代表,变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当朱元璋为梦象所惑,打算杀掉一批囚犯破解梦象的时候,刘伯温假借梦象劝说朱元璋停止行刑,不要滥杀无辜,说这梦是得士得众之象,不久海宁州来降,朱元璋认为是梦的应验,因此把犯人交刘伯温审理,而刘伯温释放了所有的犯人。

  明朝占领了山东、河南之后,朱元璋从应天到了汴梁,会见北伐诸将,研究战局和部署夺取元大都的步骤,让刘伯温和李善长在南京留守。刘伯温这时的官职是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他领导监察御史纠察各级官吏的非法违禁行为。

  刘伯温认为宋、元两朝末期,由于纲纪不严以致失了天下,所以他要求各御史官对违禁行为要认真查处,不管犯禁的人权势有多大、官职有多高。那些宿卫朝廷的宦侍近臣如果犯法,他总是先报告皇太子然后将他绳之以法,人们都害怕他执法严明,不敢轻易违禁。

  就在这时候,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了死罪,李善长出面为他求情,刘伯温铁面无私,没有理睬李善长的说情。由于事关重大,刘伯温向朱元璋做了书面报告,经过批准后立刻杀了李彬。

  杀了李彬后,李善长蓄意报复,在朱元璋从开封回到南京之后,李善长便极力诽谤刘伯温。这年天旱,说刘伯温在祈雨坛下杀掉李彬,是对上天的大不恭敬,以致于招天怒,祈雨不灵。另外一些对刘伯温不满的人也纷纷落井下石,说刘伯温的坏话。

  朱元璋问到刘伯温时,他对朱元璋说:“在战争中死了那么多战士,他们的妻子家属或别葬或寡,没有什么抚恤和照顾,几万人的阴气郁结,怨气冲天,这是第一;大批工匠死后骨骸暴露野外,无人掩埋,这是第二;江浙官吏投降的人都编入军户,让他们一家人世代充军,住在固定的监所,怨恨之气,这是第三。有此三条,人怨天怒,以致于不下雨,希望陛下善为处理。”

  朱元璋接受了刘伯温的说法,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是十几天过去了,天仍然不下雨,朱元璋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温感到很尴尬,恰巧他的妻子在这时候死了,刘伯温便以丧妻为借口告老回家。

  这时候徐达攻陷了元都,朱元璋计划集中兵力消灭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刘伯温临行前对朱元璋提出两条建议:“凤阳虽然是陛下的故乡,但这里地理条件不好,不宜在此建都,元军虽然被打败,但扩廓帖木儿还是元军的一个潜在势力,对他用兵应该采取审慎态度,千万不可轻视。”

  刘伯温走后不久,朱元璋深感刘伯温对他的无限忠诚,又亲自下令表彰刘伯温的功勋,把刘伯温召回南京。

  朱元璋也很讨厌李善长的跋扈,有意撤换他的丞相职权,曾向刘伯温征求关于丞相人选的意见。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李善长是对建国有大功的元勋,他能调和诸将。”

  朱元璋说:“他几次要谋害你,你怎么还替他说好话呢?我看还是让你来当丞相吧。”

  刘伯温知道在李善长等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他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连连辞谢说,换顶梁柱须要用大木,如若捆起一束细木代替,那会立刻被压垮的。朱元璋又问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等人如何?

  杨宪是刘伯温的好朋友,但是刘伯温却说,杨宪虽有相才,但是器量不够,当宰相必须不能意气用事;说汪广洋心地褊浅怕比杨宪还厉害;说胡惟庸像一匹驾辕的马,就怕它中途扑倒。

  数来数去,朱元璋说:“臣相之材,确实没有超过先生的。”

  但是刘伯温却一再表露自己有缺点,说他嫉恶如仇,脾气过于急躁,对繁杂的事情缺少耐心,深恐有负了皇上的重望。

  元朝末年,刘伯温在西山教私塾,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岁月,谁还有心事读书,塾馆也只得关门。刘伯温一介书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的学问可多了,除了会教书,他还精通易经、药理学,还常常上山采草药。

  一天,刘伯温到一座庙里闲逛,看到许多人到庙里进乡还愿,乞求天下太平,乞求身体健康。刘伯温眼睛一亮,一拍手掌,有了,他托人雕了个太上老君,摆在堂屋中央,然后贴出告示:太上老君,赏赐仙水,包治诸病,确保平安。

  起初,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拜菩萨,求神灵。问医求药后,喝下了刘伯温的仙水后,说来也巧也怪,这些人的身体果然大有起色。于是大伙一传十,十传百,刘伯温的声名鹊起,来刘伯温家拜神仙讨仙水的人,络绎不绝。

  其实这哪是什么仙水,是刘伯温根据不同的病所熬的不同的草药汤。香客在拜神仙时,刘伯温总要询问病的症状,然后对症赐汤,身体自然会有起色。

  有个小伙子,拜刘伯温为师,刘伯温就将医药知识传授给他。刘伯温在家忙了一阵子,就将事情托付给徒弟,自己身穿道袍、手执拂尘云游四海去了。

  一次,元朝皇帝跑了匹御马,这御马可是匹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元朝皇帝心中的至宝。大家伙都知道,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善于骑马,狩猎。元朝皇帝龙颜大怒,限令三日之内找回御马,否则要侍卫们提人头来见。

  侍卫们哪敢怠慢,四下里寻找,可这也只是大海捞针。已经是第三天了,是皇上的最后限期,侍卫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侍卫们来到城外的一座山上搜寻,这时刘伯温身穿道袍,手执拂尘,刚好和侍卫们相遇。

  侍卫们看到了刘伯温,便叫住了他。刘伯温问道:“官家有何事情?”

  侍卫头说:“你看到一匹马吗?红棕色的毛发,出的汗都是红的了。”

  刘伯温刚才路过后山时恰巧碰到这样一匹马,还是他把马系在树上的。但他却说:“马倒是不曾看到,不过我可以给你们算算,看马在哪里?”

  刘伯温捏着指头,双眼微闭,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他拂尘一扬:“有了。”他告诉侍卫们马就在后山,被系在一棵树上,马正在那里嘶鸣。

  侍卫们立刻向后山赶去,果然汗血宝马被系在一棵树上了,马正在仰天长啸。御马找到了,元朝皇帝满心欢喜,他询问侍卫们是如何找到的,侍卫们一五一十地告诉皇帝。皇帝感叹:“天下竟有如此的奇才?”

  这个元朝皇帝还真不走运,刚找回了御马,又丢了御印,这御印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没有了御印,皇帝怎么下圣旨?这盗印者一定是吃了豹子胆。

  元朝皇帝叫手下人四处查找,可皇宫都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到御印的影子。元朝皇帝想起了御马的事,就派人把刘伯温找来,叫他查找御印的下落。

  刘伯温来到了京城,他明察暗访,没有一点儿线索;他苦思冥想,没有一点儿头绪;他起掌掐算,没有一点灵感。一天夜里,刘伯温昏昏欲睡,突然一个声音在叫他:“伯温,伯温。”

  睡梦中,刘伯温看到一头狮子在叫他,这不是皇宫前面的那头大石狮子吗?这头大石狮子已经有几百年道行了,修炼成精了,这下它正托梦给刘伯温。狮精告诉刘伯温,御印是给老鼠精偷去的,在大殿第三个台阶下一丈二深的地方,有一块大石板,石板下就藏着御印,不过得用十二个劳力去挖才能挖出。

  刘伯温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见元朝皇帝,皇帝派出了十二个劳力,在大殿的第三个台阶下开始挖。挖了一丈二深,果然看到了一块大石板,掀开大石板,御印果然在下面。

  元朝皇帝要封刘伯温做官,刘伯温不肯接受,说云游四海自由多了。元朝皇帝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刘伯温只拿了些银子作云游四海的盘缠。

  刘伯温从皇宫出来,天色已晚,他找了家旅馆歇息下来。半夜有老鼠精托梦给他,这老鼠精就是偷御印的那个,因狮子精泄露了它的秘密,它怀恨在心,这次他是来报复狮子精的。

  老鼠精告诉刘伯温,皇宫门前的石狮子的口中有三颗夜明珠,只要刘伯温拍三下狮子头,夜明珠就会滚出来。如果刘伯温吃下它们,就会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因为这夜明珠是狮子精几百年的修炼所在。

  第二天天刚亮,刘伯温就赶往皇宫,守门的卫兵都认得刘伯温,以为皇帝又找他有事,很客气地让他进去了。

  刘伯温来到狮子前,抬起手在狮子头上拍了三下,果真有三颗夜明珠滚出,刘伯温便把它们吞入肚中。从此刘伯温真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而那头狮子就只是头呆头呆脑的石狮子了,几百年修炼的道行一下子全没了。

  后来,刘伯温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