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死贱男

589话:袁崇焕之凌迟 1

不死贱男 雲中龍 5083 2024-01-30 11:28

  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京畿的北面越过长城,威胁北京,袁崇焕率领部队回京勤王,正当袁崇焕部队开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清军突然鬼使神差的出现了,给崇祯造成了假象,是袁崇焕的部队引清军来攻城的。

  因此城上的守军坚决不准城外的部队进城,千里奔袭而来的袁军此刻已经是筋疲力尽,即不能进城休整,又要面对强大的八旗军队,但是袁军还是成功的打退了清军的进攻。这个夜晚,皇太极派手下心腹将领在明军俘虏面前大肆宣扬如何与袁崇焕约定献城投降,然后故意放俘虏逃跑。

  俘虏怎么会知道是反间计,回城后一五一十地向崇祯皇帝作了汇报。本来就多疑的崇祯将几件事连系在一起,便认定袁崇焕必定是汉奸无疑,于是将袁崇焕诳进城内,打入大牢,并于数个月之后凌迟处死。从此明朝失去了唯一的东北屏障,八旗军队得以驰骋东北大地如入无人之境。

  明朝末年,出现了三日并举的局面,一是北京以崇祯帝为首的明政权,二是沈阳以皇太极为首的清政权,三是西北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

  说到李自成,农民军起家,本在舅父老闯王高迎祥手下为将,舅父被俘就义之后,被公推为新闯王。明朝对农民军战绩要远远好于对清军的战绩,明军的将帅洪成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熊文灿都有对农民军的辉煌胜利。

  陈奇瑜曾经将农民军逼入车厢峡,险些让李自成、张献忠困死在其中;孙传庭潼关大败农民军,并活捉了老闯王高迎祥;熊文灿追得农民军走投无路,纷纷投降,张献忠、罗汝才也在其中;卢象升滁州大捷,农民军尸横遍野。更有大将左良玉、贺人龙、曹文诏、曹变蛟、高杰冲突左右。

  本来扑灭农民军的星星之火不是没有可能,但就是崇祯皇帝的性急,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农民军,明军将帅稍有败绩,非死即贬,明朝的栋梁之才损失殆尽,陈奇瑜被贬,熊文灿被斩,孙传庭入狱,一个个将星的陨落,注定了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被熊文灿追得无处藏身,被迫躲进了商洛山中,当李自成再一次从山中走出来的时候,熊文灿已经成了冤死之鬼,李自成再次组成了自己的军队,吸收了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知识分子,洗去了农民军固有的匪气,一股天将降大任于斯的气势,目标直指紫禁城中的蹯龙宝座。

  他占领洛阳,斩福王,破襄阳,取武昌,一路奏凯,并在西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称帝之后,李自成一路东进,仅在宁武受到沉重打击,其他重镇如宣大等,均传檄而定。终于在崇祯十七年,焚烧了昌平明十二皇陵后,包围了北京城。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曾经一手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但是他对朝中大臣的不信任,还是导致他走向了亲信宦官的毁灭之路,明朝一万多人的庞大的阉人队伍并没有给崇祯带来任何好运,而是慢慢的消磨着明王朝这个巨人的精血。直到最后一刻,也是把守各城门太监的临阵叛变,彻底断送了大明王朝的江山。

  农民军攻入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将皇子托付给了外戚周奎,田弘遇,下令周皇后、张太后自尽,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匆匆逃到景山,在寿皇庭东侧的一颗歪脖树上自尽身亡,在对面陪伴他上吊的还有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

  崇祯皇帝不是一个荒诞的皇帝,也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他对明朝中兴的迫切心情,每一个读过他事迹的人都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但是历史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他的祖父,哥哥,虽然荒唐,但是平安的渡过了一生,可是祖辈制造的苦果,去要由后辈人去品尝,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摊子,又怎能要求年轻的崇祯皇帝什么呢?

  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经六部九卿会审,最后杀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变。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彻底击败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入塞。

  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到山海关。

  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如熊廷弼、王化贞、杨镐,他们要嘛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嘛死于崇祯的一纸诏书,要嘛死于事败后的畏罪自杀。但是与一代名将袁崇焕之死—凌迟而死相比,他们的死已经算得上非常的体面、非常的人性化了。

  崇祯三年,北京城一派肃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到后金军队骚扰的北京吏民无不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的汉奸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以勾结后金、阴谋叛逆的罪名被捕的。

  袁崇焕被凌迟到皮肉已尽时,还没有断气,心肺之间叫声不绝,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吞下肚子。吃的时候必骂一声,没有多久,袁崇焕的肉全数卖尽。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因为生得黑瘦矮小,崇祯曾亲切地称他为袁蛮子。像明朝的大多数官员一样,袁崇焕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同年被授福建邵武知县。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宣布与明朝誓不两立,它像一座城市的地标,是晚明的标志性事件。对袁崇焕来讲,意味着这位固执自负的南方人,即便是身处远离辽东数千公里外的福建做地方官,却依然在处理钱粮与诉讼之余对辽东边事无限关注。

  天启二年,袁崇焕刚被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不久,恰好遇到广宁战役中明军大败,朝廷商议派人守卫山海关。袁崇焕得知此事之后,单骑前往山海关明察暗访,由于没给兵部首长请假,部队里竟然不知道这位主事去了哪里,家里人当然也不知道。过了段时间,袁主事回来向首长表示:“给我军马钱粮,我足以守卫此关。”

  努尔哈赤去世时,身为宁远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袁崇焕不经朝廷授权,就自作主张派人前往吊唁,虽然究其实质,乃是想借吊唁之机刺探敌情,但是后金毕竟是大明多年来的强硬敌对者,没有朝廷命令而擅自与之互通往来,乃是大忌。

  袁崇焕是一个优秀的实干家,一个行动主义者,他富于理想和激情,却往往为了理想而置游戏规则于不顾。作为体制内的高级官员,他喜欢独行专断,机杼自出,凭借他的才华和一腔报国激情,他也的确干出了一番成效。

  但他不明白一个事实,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而恰好他的主子崇祯也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两个刚愎自用的人成为上下级,当外面在形势紧张之时,他们或许可能有合作蜜月,但互相猜忌一定会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潜滋暗长,而这种潜滋暗长的猜忌注定有一天会酿出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悲剧。

  崇祯元年,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经过几十天的长途跋涉,袁崇焕从家乡来到了熟悉的北京城,崇祯立即在平台召见。然而此次的平台召问,再次暴露了袁崇焕的性格弱点,他不假思索的豪言壮语,成为日后遭受极刑的诱因之一。

  崇祯礼貌地和袁崇焕寒暄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问袁崇焕:“后金强盛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的方略,可以俱实奏来。”

  袁崇焕回答:“所有方略已经另写奏本,臣受皇上的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若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收复。”

  他肯定是第一个在崇祯面前为平定辽东定下日期的人,一听说只要五年时间就能化解辽东的大麻烦,被汹汹天下搞得焦头烂额的崇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旁陪同接见的内阁重臣们也莫不欢欣鼓舞。

  然而也有人对袁崇焕的五年计划表示怀疑,此人就是兵科给事中许誉卿。他趁着崇祯接见中途回后宫休息的间歇,悄悄问袁崇焕有何方案,然而袁崇焕的回答大出许誉卿的意料:“聊慰圣心而已。”

  许誉卿闻言之后大惊,他提醒袁崇焕:“皇上英明至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你怎么办?”

  当崇祯再次回到平台时,袁崇焕立即对五年计划提出了相当的条件,第一要户部保证钱粮,第二要兵部保证武器,第三要吏、兵二部保证给他用人上的主动权。对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崇祯一一应允,并赐给他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而正是这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尚方宝剑,后来断送了袁崇焕的性命,也在某种意义上断送了大明的江山。

  知识分子出身的袁崇焕尽管久在沙场,过着铁马甲衣的行伍生活,但仍然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夸夸其谈、好为大言的特性。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无可置疑,对所负责任也竭尽全力,但却无法掩盖一个铁定的事实,他们往往有志大才疏的嫌疑。

  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忠心与赤诚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却不知道大厦将倾时已经是独木难支撑。更何况手捧尚方宝剑,在崇祯热切的期望里远赴辽东的袁崇焕面对的是一个极其麻烦的烂摊子。

  首先是钱粮,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但是守卫辽东的将士却长年领不到军饷,因此几乎横贯了晚明军史的主线就是缺饷的士兵不断哗变、逃亡。就在袁崇焕赶往辽东之时,辽东最高行政首长毕自肃和总兵朱梅等人被缺饷四个月的士兵抓住后打得血流满面,毕自肃获释后,愤而上吊自杀。

  袁崇焕到任后,朝廷的确给辽东拨发了部分军饷,但与巨大的开支相比,仍属杯水车薪。袁崇焕不得已向崇祯上书,要求崇祯能把内帑用于辽事,否则兵变还会不断发生。而崇祯最恨大臣们提议动用他的私房钱,哪怕这私房钱是用来保卫他们朱家的江山和朱家的性命。

  所以可以想象,袁崇焕的提议根本不可能被崇祯采纳,反而还会在崇祯心里投下第一道不满的阴影。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