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上一章章节名忘了写了,等假期结束会找编辑补上,见谅。)
帝元2470年八月十三,嬴政出行邯郸,公子扶苏监国摄政,丞相王绾辅政。
在监国的第一天扶苏很不在状态,近乎于一言不发,让辅助的王绾觉得扶苏似乎谨慎的过了头。而扶苏这样的表现,却并非王绾所想的谨慎过头,而是他第一天就被削了面子,而且是被自己的老师削了面子,魏缭在扶苏监国的第一天就没有出现,让扶苏忐忑不安,难道魏缭是因为自己去找李斯求助,而没有去找他,就闹了意见。
扶苏等着王绾等人将政务处理完毕,誊抄之后在王绾的监督下,加盖印章,然后毫不停留的就离开了咸阳宫。
扶苏先是给芈氏请安,并汇报了朝堂的情况,就匆匆离开王宫,去往魏缭的府上。
魏缭见到扶苏来到府中,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领着扶苏到了自己的书房。
“老师今日为何没有……”扶苏话才说了一半,就被魏缭伸手打断。
“我没有出现,不是因为公子,公子不要自虑过甚。”魏缭依旧是一副冷冷的样子。
“那是为何?”看起来魏缭会为扶苏解释一番,但扶苏还是忍不住开口相问。
“秦国已无敌手,我在朝堂何用?”魏缭随手为扶苏倒了一杯茶。
“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你是我的弟子,我对你也算有些了解,你是大王的公子,性情却与大王截然相反,大王刚毅果断,心志狠厉,而你却是善心泛滥、妇人之仁,如果你不是嫡长子,又聪敏过人,将来绝无可能继承王位。”魏缭一开口就不给扶苏留情面。
“不过我相信你会是个适当的君主。”魏缭并没有多说。
“你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你,我的这些书,全是留给你的。”魏缭随手指着书房里的书。
扶苏随着魏缭的手指打量着魏缭的书房,除了大量的纸质书籍之外,魏缭的书房里还有很多竹简,看起来都有了些年头。
“老师……”扶苏很想劝说魏缭留下,但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你不用再劝,我去意已决。”魏缭道。
扶苏和魏缭都安静了下来,书房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老师要去往哪里?”扶苏沉默半晌,问道。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魏缭引用来一句《诗经》的话作为回答。
“老师离开朝堂不怕会有杀身之祸吗?”扶苏轻轻问道。
“若是数年之前,我或许还有这样的疑虑,但现在吗!”魏缭难得的露出笑容道:“韩赵相继而亡,其余四国无论如何都是回天乏力了,纵使四国出现再天才的人物,也改不了灭亡的命运,大王的气度,岂会在意我这样一个老朽。”
魏缭顿了一顿,道:“如果公子把《三十六计》此时刊印,我想杨将军和大王不会阻止的。”
扶苏再次沉默,魏缭在平时沉默寡言,一开口就不给人反驳的机会。
“老师,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老师答应。”扶苏放弃了劝魏缭留在朝堂的打算,另起一题。
魏缭看了扶苏一眼,还没有说话,书房的门被人打开。
“叔父,公子。”魏通向着魏缭和扶苏行礼。
“公子是来送叔父的吗?我还发愁叔父这么多书怎么给公子送去呢!”魏通笑呵呵的说道。
“魏兄不是去了上郡吗?何时回的咸阳?”魏通也曾经参与思贤苑的培训和后来的户口统计,后来去了上郡去做县令。
“叔父半年前就给我去信,让我返回咸阳了。”魏通道。
“魏兄也辞官了?”扶苏看了魏缭一眼,魏缭这是全面脱离了朝堂啊。
“是啊,通家贫,从小就是靠叔父接济,如今叔父年龄大了,要归隐终南,我当然要跟随伺候。”魏通理所当然的道,对自己的县令职位好不在乎。
魏缭看向魏通的目光中全是欣慰,他这个侄儿不仅有才学,而且有孝心,要说有什么不足,你那就是和自己一样有时候不善言辞,当然在魏缭的眼里这并不算大问题。
扶苏听了魏通的话,眼中精光一闪,有戏。
“老师,我的提议你一定要答应。”扶苏好像来了信心。
魏缭没有回答扶苏,而是对魏通道:“东西都收拾好了?”见到魏通点头,魏缭又对魏通说:“那你去备车吧,我跟公子有些事情要交代。”
“老师!”扶苏急切道。
“你先听我说完。”魏缭用手虚压,阻止了扶苏的话。
“公子与大王的性格迥异,将来若有不顺心之事,还请公子一定忍耐一二,否则会有不测之祸。”
魏缭的话让扶苏悚然而惊,难不成这魏缭也是个穿越人士,这推断堪称是神准啊,如果是原本的扶苏的话,还真的是因为劝谏嬴政而被远窜边塞,和蒙恬一起休长城。
“多谢老师。”扶苏想了一阵,向魏缭行礼道。不过行礼结束,扶苏继续劝道:“老师,我的话,你一定要听一听。”
魏缭似乎是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心愿,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轻轻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在扶苏眼里,竟然有了一股仙风道骨的意思。
“老师既然执意离开朝堂,扶苏绝不敢阻拦。”扶苏先是表态道,完全不为魏缭选在自己监国期间辞官而去而恼火。
“但扶苏实在是有事不得不麻烦老师。”扶苏再次站起对魏缭一礼,先不管魏缭是不是答应,行了礼再说。
“老师当知道我在咸阳城外兴办了一所学宫,我想请老师去学宫任教习。”扶苏恳切道。
魏缭笑而不语,只是看着扶苏。
扶苏只好道:“老师的兵书乃当世奇书,如果因为老师的归隐而不能传承,实在是可惜。”
魏缭笑容更盛,道:“说到当世奇书,可不敢跟公子的《三十六计》相比。”
“《三十六计》不过是取巧罢了,老师家传的兵书可不是寻常的兵书战策,里边可是有很多治国之道,扶苏可不敢与老师比较。”扶苏谦虚道。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