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

  ntent

  安置灾民的事,朝廷全权委托工坊城那边主导了。政事堂的诸位,心思都在官家要建宫殿的事情上……

  “左右藏库结余几何?”韩琦沉着脸问。

  政事堂的公廨里,相公们都在,甚至户部的尚书及左右侍郎也在。

  “回相公,左右库钱粮度支除年初拟定外,结余钱粮在四十万贯左右。”

  如今的户部比往年好活多了,税入逐年递增,年初的预算总是会有些结余的。

  官家要营造宫殿的事,朝堂臣工都知道了,这个保密不了。

  户部尚书也知道韩琦问这话的意思。河北道大旱,朝廷应该全力用在救助灾民上,在这个档口官家要营造宫殿…~

  御史台劝谏的奏折,这几天就没停止过,政事堂没给官家遮掩的意思,或者还私下里撺掇。

  只是因为多次被官家打脸,相公们才没有撸袖子往前冲。

  可惜,不管有多少劝谏的奏折,官家一律留中不发。

  政事堂也找官家集议了,官家哼哼哈哈的,看不出是从善如流还是一意孤行,让相公们很是无措。

  最后,政事堂不得不想出这釜底抽薪的办法来……把左右库清空了。

  这些年朝廷的收支好不容易平衡了,不再继续寅吃卯粮。这日子刚刚宽裕,官家就要折腾!

  若是常时,官家要修补内苑,朝廷或许也就同意了,毕竟皇宫确实多年失修了。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百姓受灾,君王还大兴土木?说什么政事堂也不能任由官家折腾。

  四十万贯呢!想什么辙可以清空了?

  这时候已经不考虑其他了,就想着不让官家折腾,没想自己随意的支配这些结余也是折腾。

  “以三万流民为基础,朝廷需要支撑到明年夏粮,且需要为灾民提供过冬的粮食,以及明年的种粮。现在就一并办了。”

  以往从来没为灾民考虑这么周全过。

  韩琦这时候也是拼了,改善灾民的处境,总比让官家折腾了强。

  见政事堂的相公们没意见,户部尚书点头应了,就是薛向也跟着应了。

  薛向现在挂着户部的职,政事堂召集也跟着来了。也是户部尚书王珪心眼多,专门通知他了。

  官家好像知道会有这档子事,私下就交代过,让他就带着耳朵来。

  “官家的承诺要紧,要求半月完成灾民安置点的营造。这是官家诚信,是民心,朝廷需要大力支持,不能光让马儿跑不喂马儿草。把简易房的用度一并拨付给工坊城。”

  这两项不用什么奏疏,甚至不用官家专门批复。这是官家应许下的,户部就可以做主。

  韩琦之所以提出来,是要为户部背书,扛住官家责问户部的事。

  问题是,即便如此,左右藏库的结余还是没法清空呀。

  相公们相互对视……原来都是愁没钱,现在有钱了也愁。

  “荆南路水贼猖狂,荆南路军备更换原定于明年。如今有结余钱粮,倒是可以对荆南路诸军进行改造了。”

  文彦博如是说…~

  朝廷一直压着新军备的进度,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没必要耗费钱粮在军备上,或者说好了伤疤忘了疼。

  “可,将相关费用一并与工坊城结算了。”

  韩琦没含糊就答应了。

  司马光有阻拦的意思,想了想官家要修宫殿……还不如改善军备呢。

  “京官的消暑也该着下发了,若有可能奏请官家恩赐开封府子民消夏钱粮……”

  这是要干嘛?日子不过了?官家修宫殿不合适,可这般胡乱的糟蹋钱粮就合适吗?

  王安石觉得不合适,却没法开口阻止。

  这本来就是政事堂商量好的,要把左右藏库的钱粮消耗完了,避免官家在这时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他王安石还做不出出尔反尔的事来。

  不过这样也好,唯有朝廷缺钱粮了,他的市易法才能早一些推开。

  就这样,在各怀心事的情况下,政事堂推出了几项举措,把左右藏库的钱粮给清空了。

  薛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为此专门给官家递个折子,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念头。

  既然官家让他带着耳朵来,也就是说官家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自己再多余的去告密,反倒会让官家不喜。

  韩绛和吕公弼心思也很乱。

  河北道大旱,这是朝廷的大事,本该是节衣缩食应对灾难的时候,官家偏偏这时候大兴土木。他俩也觉得有点过了。

  所以,整个商量的过程,他俩没发表任何意见。

  至于是不是私下里告诉官家……他俩都没想过。劝谏官家,他俩为做了,既然表明了态度,就没必要再反复。

  欧阳修纯粹是一副打酱油的心态。富弼再有半年就回朝了,他遵循官家的意思,等着富彦国回来即可,没必要再掺合朝堂的肮脏事。

  劝谏官家,怎样的措辞都可以。可仅仅因为官家的一句话,还没有实施之前,执宰们就这样背地里用这种方法逼迫官家,欧阳修不认同。

  只是有得过且过的心思,又无心争辩,也就这么着了。

  讲武堂确实是个好地方。欧阳修去了几次,真心喜欢上那地方了。他能在那里感受到勃勃生机,满满的朝气……那才是适合他的舞台。

  所以,当韩琦给他递来奏折让签字时,他没有犹豫……

  有些事政事堂能决定,有些事还必须得征求官家的意见。

  由政事堂相公们一起,合并兵部、户部一并上奏,这是早议定的。

  谁又要倒霉了?王中正看着官家那笑容,就知道又有人倒霉了。

  多少年了,多少回了,只要官家这样笑,肯定是有人要被打脸了。

  釜底抽薪吗?赵曦看着奏折,没有丝毫的犹豫…~同意了。不仅是同意,还查缺补漏的指出了政事堂这一连串做法的不足之处。

  比如,灾民运输、发放损耗需要考虑;比如,荆南路在配备军备时,应该抽调新军校尉开展训练;比如,消暑费发放群体可以再扩大一些,把讲武堂进学的将领也一并考虑等等。

  自从第二次南征后,政事堂一直压制着新军改造的进度,难得他们这样主动,哪有拦拌的道理。挺好。

  政事堂感觉这样做可以让赵曦灭了建造宫殿的念头,殊不知除了那劳什子消暑费,其他都是赵曦想做的。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