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打响后,密集的炮火将德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到卷起的烟尘中,夹杂着被撕碎的残肢和武器零件,德军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苏军会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像以往那样,把兵力转移到第二道堑壕,以躲避苏军的密集炮击。
炮击刚一停止,空中便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看到进攻的信号,隐蔽在堑壕里的几千指战员狂喊着“乌拉”,从各自的藏身之处站起来,端着武器直着腰朝敌人的阵地冲去。
由于刚刚的炮击,差不多将堑壕里的德军全部消灭了,因此苏军指战员在进入第一道堑壕时,只遭遇了零星的抵抗。那些被炮弹震得晕头转向的德国兵,摇摇晃晃地站起身,企图阻止冲进堑壕的苏军指战员。但往往他们才开了一枪,然后整个人就被乱枪打成了筛子。
苏军指战员在肃清了第一道堑壕的敌人后,又沿着交通壕冲向了第二道和第三道堑壕。战场上的形势对苏军显得格外有利,仅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德军的第一道防线的三道堑壕,就全部被苏军占领了。
朱可夫看到这里,立即吩咐罗科索夫斯基:“好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可以让坦克军出场了,让他们引导部队继续向德军的防御纵深发起进攻。”
在下达完这道命令后,朱可夫就和左右两翼的两个集团军进行联系,向两位**夫将军了解在他们负责的地段的进展情况。
右翼的第61集团军司令员**夫报告说:“大将同志,我们的部队从柳季诺沃地区展开了进攻,正在向德军盘踞的贝托什推进,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
而左翼的第10集团军司令员**夫则报告说:“我们在霍特科沃发起的进攻,遭到了德军顽强的防御,不过我们的指战员已经冲进了德军的第一道堑壕,正在展开近战,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们就能占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
听说左右两翼的进展都很顺利,朱可夫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正在进行的战斗。刚刚获得近卫第31师荣誉称号的原步兵第328师,在占领正面的德军阵地后,稍作休整,又向几公里外的德军第二道防线发起了冲击。
不过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以为会待在战壕里的德军,居然在几十辆坦克的掩护下,朝着苏军实施反突击。
见到这种情况,朱可夫立即扭头冲着空军司令员库采瓦洛夫喊道:“喂,我说空军司令员同志,你的飞机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战场?”
库采瓦洛夫抬手看了看表,不紧不慢地说:“大将同志,请您放心,最多再过五分钟,我的飞行编队就能到达战场的上空,到时就会给德国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还要五分钟。”朱可夫嘟囔了一句,随后问罗科索夫斯基:“快点调坦克上去支援,否则我们的进攻部队就会被德军冲垮。”
“放心吧,朱可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把握十足地说:“我已经命令近卫第31师交替掩护着后退,而坦克第90旅则上去挡住敌人的坦克。”
近卫师的指战员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成功地退进了他们刚刚占领的战壕,在这里建立新的防御。而坦克旅的坦克,上去和德军坦克进行了一番对射,在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后,成功地遏制住了德军向前的推进速度。
就在这时,苏军的机群出现在战场的上空。一架又一架的强击机从空中俯冲下来,用新装备的火箭弹,攻击地面的德军坦克。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本还耀武扬威的德军坦克,陆续变成了燃烧的废铁。迸发的弹片,还将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成片成片地扫倒。
待在后面的德军指挥官,见到自己的进攻部队遭到了苏军的空袭,连忙发出了撤退的命令。让部队撤回第二道防线重新进行集结,准备再次发起对苏军的反突击。
见德军败退了,近卫师的指战员立即离开了战壕,在坦克的掩护下,穿过了弥漫着呛人硝烟的开阔地,朝着敌人的防御阵地冲去。
德军看到苏军的进攻又开始了,立即开始了猛烈的还击。阵地上的机枪所射出的子弹,如同一道道暗红色的火鞭,在战场上来回地甩动,所编织的层层火网,将苏军一个个身影扫飞。而落在进攻队列中爆炸的迫击炮弹,则不时地将队列打出一个个缺口。
面对德军密集的火力,苏军指战员没有丝毫的胆怯,他们在指挥员的哨声中,不断地向德军的防御阵地发起冲击,如同海浪般拍打在堤坝上;被挡回来,再拍打过去……
虽然苏联的空军不断地轰炸和扫射德军的防御阵地,但受到的效果却不大。弥漫在战场上的硝烟,极大地干扰了空中飞行员的视线,影响到攻击的精确度。随着炸弹的投光,子弹的打光,越来越多的飞机开始返航。
就在这时,西面的天空中出现了密集的黑点,这是德军赶来增援的飞机。面对这些刚刚进入战场的敌机,苏联飞行员们是有心无力,一是弹药早就消耗殆尽,而且油料也不足了,只能带着遗憾调头飞离战场。
德军重新掌握了制空权以后,对正在发起冲击的苏军指战员和坦克部队进行了狂轰滥炸,迫使苏军部队不得不重新退回了他们所占领的第一道防线。
“朱可夫同志,情况不妙啊。”罗科索夫斯基看到这里,立即提醒朱可夫:“敌人出动了空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我建立部队应该立即停止进攻,并就地转入防御,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朱可夫又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最后终于不甘心地说:“好吧,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命令部队暂时停止进攻,等我们的战机重新返回战场以后,再考虑是否重新对敌人发起新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