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王反了!燕王也反了!
朱允炆登基还未满一年,囚禁了七叔、十三叔,流放了五叔,逼死十八叔,在黄子澄的连环计逼迫下,又逼反了他的十二叔与四叔。
湘、燕二王相继以奉天靖难为名造反,二王皆破了朝廷布置的困局,收纳旧部,攻城略地,已然做大。
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空前的内战已不可避免。
战争的前幕迅速拉开,一切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化为泡影。
齐泰颤抖着双手,将书案上一份份打着火漆的紧急军报打开,里面写着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坊间传闻的更加真实、详细。
看得越多,齐泰的双手就颤抖得越厉害,他的目光中有震惊,有黯然,惶恐,更多的却是后悔!
湘、燕二王终于反了,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黄子澄的逼迫计划成功了。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甚至还在掰着手指数着湘、燕二王什么时候起兵造反。
对黄子澄逼反藩王的计划,齐泰虽然心存顾虑,但那天他却没有坚决反对,因为他也认为即便湘、燕二王造反作乱,在如今的形势下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朝廷只需付出一点代价就能完全扑灭。
湘王、燕王不负众望,起兵造反,没想到的是,形势的发展与朝廷的期望截然相反。
湖广行省、北平以及周围的几个重镇,现在都已经不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湘、燕俱已拥兵十万!而且二王打着太祖的名号,发表了起兵檄文,还恬不知耻地相互夸赞对方起兵乃是大义之举,并且发出同气连枝的盟约,誓要直捣京城,清君侧,除奸佞。前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造反将在本朝重演!
无尽的后悔之后,只剩下了惶恐与担忧,齐泰对着老朱陵寝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老泪纵横、失魂落魄地请罪道:“臣没有辅佐好皇上,没有尽好为臣之道,搞出了如今的局面,臣愧对太祖英灵、愧对朝廷的俸禄、更加愧对死去的军民……呜呜呜……臣罪该万死……呜呜呜……臣罪该万死……”
死是懦夫的行为,罪孽已然在身,只能用行动去弥补过失。痛哭流涕之后,齐泰缓缓起身,收拾了一下心情,整理好仪容,镇定下来。
这两件天大事情的传播速度定然很快,哪怕兵部的军报传递六百里加急,但军报上面说的也是几天以前的事情了,时至今日,两个叛王又打到哪里去了?
齐泰不敢迟疑,立马叫人备马进宫。
此刻天还未全亮,但齐泰在进宫的路上,已经从街头巷尾的动静中感受到紧张的气氛,看来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湖广丢失、北方大乱的消息!在对局势议论纷纷的同时,他们也都把目光对准奔驰而过的齐泰身上,这个兵部尚书没有坐轿,而是打马进宫,如此急迫,看来正是去宫中商议处置这事。
也不知朝廷面对如此局势会如何应对?对两个造反的藩王是剿是抚?也不知皇帝会如何抉择。
一些有心计的士人,却是从不断飞驰出城的兵部信使以及城中诸营的日夜喧闹中推测出了端倪——朝廷就没想过要善罢甘休!
现在掌握朝局的黄子澄与方孝孺等人,这些读书人虽然迂腐守旧,但对于妄图颠覆正统的叛乱,立场定然是坚定的,读书人对正统二字看得比性命还重。湘、燕二王造反,等于在挑战他们的信念。
士人的看法非常一致,朝廷绝不会妥协,定会选择铁血镇压!
街头巷尾,各种流言满天飞,也不知哪个真哪个假,反正是人心惶惶。
皇宫也并不平静,奉天门外已经站满了穿着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员,在紧闭的宫门之外焦急地等候朝会开始。
刚刚升起来的太阳照亮他们的脸庞,所有人的脸色都很凝重。湖广失陷的消息,本来还能压上一压,但由于谷王狼狈不堪地渡江回京,各种不利于朝廷的战争讯息,即将传遍整个大明。
每时每刻各地都有塘报雪片般飞入各部堂大佬的手中,从大佬们的脸色中就能看出,每一封带来的都不是好消息,应该又是些哪里哪里失陷、哪里哪里投敌的奏报。
金壁辉煌的琉璃瓦下,群臣面上都是一片愁云惨雾。
西边的湖广与北方的幽燕两路看来彻底糜烂了,两路叛王的大军已经不可收拾。
时辰还没到,宫门不开,大家都进不去。不过齐泰他们这个级别的人不需久候,大太监王中会从侧门带他们进宫。
“陛下整晚都没有睡着。”王中没有回头,但身后的重臣正好听清了他的话语。
大步向前的黄子澄无意间发现身边的齐泰突然一脸愤然,步履也不太稳当,甚至整个身子都有些发抖,也不跟他们这些人走在一起了,而是挪到郁新、杨靖这两个托孤老臣的身边。
这两个可都是亲徐辉祖,反对改制新政的!
黄子澄顿时就很不高兴,心道:“没想到这齐泰竟然是这样的人!国难当前,还想着争权夺利!要不是我们东宫一系,你齐泰能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
“尚礼,尚礼……”黄子澄提醒似的轻唤了两声。
齐泰生硬地转头看向了他,冷冷问道:“什么事?”
黄子澄皱眉,口气也变冷了。
“齐大人不满子澄?”
“我早应该对你不满!只恨自己发现得晚了!”齐泰愤然道:“我也不满我自己!我从没想将事情弄成这样,可是事情真的变成这样了!都是我处处考虑方略的稳妥,事事思考朝臣间的和睦,都是我太想顾虑周全了,这才搞到现在这个难免收拾的场面。咱们对得起太祖英灵!?”
说完之后,他看也不看黄子澄的反应,一脸嫌恶地跟上在前面等待他的郁新、杨靖二人。
三人跟在王中后面,并排往前走着。
黄子澄冲着齐泰的背影,大声喊道:“湘、燕二王本就野心勃勃、满腹怨气,他们要造反,谁能拦得住!?我黄子澄让他们不反,他们听吗?你现在却来怪我???”
一旁的方孝孺也冲着齐泰的背影怒骂一声:“身为臣子,不忠君父,本就罪该天诛地灭!子澄兄没有错,咱们问心无愧,对陛下的忠心也是日月可鉴,也无须解释给旁人知道,千秋之后,自有公论。”
黄子澄这才怒气稍歇,整理了一番衣袍之后,才与方孝孺跟了上去。
两列队伍却是越离越远,最后成为一个夸张的平行队列,比之文武官员的泾渭分明,更加明显。
……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岁!”进了东暖阁后,众人跪拜行礼。
但朱允炆却是没有喊出免礼二字,而是一直阴沉着脸站在那张大明堪舆图前,一动不动。
直到黄子澄觉得腿脚麻木,头晕目眩的时候,朱允炆的声音才传来,“朱柏反了,朱棣也反了,你们都知道吗?”
没有人回答,朱允炆也不需要他们回答,只见他猛地一个转身,目光冷若冰霜,朝着跪在地上的这些朝廷重臣怒吼道:“他们反了!武昌、岳州、蕲州、潭州、峡州、辰州、长沙、澧州、沅州、汉阳、耒阳被朱柏叛军攻陷;蓟州、遵化、密云、通州、居庸关、怀来、永平、云中、上谷、龙门也被朱棣逆贼占领!丢了,丢了,全都丢了!
练子宁、暴昭、张昺、谢贵、吴杰这几个没用的东西,在如此优势之下不仅擒不住两个叛逆,更是丢了大军、失了土地,误国!误民!误君!辜负了朕的信任!罪该万死————!”
堪舆图前的朱允炆气得是脸色涨红,愤怒无比,在世人面前一向温文尔雅、在老师们面前一向谦逊有礼的他竟然如此不留情面地怒斥练子宁、暴昭等人。
跪在地上的黄子澄与方孝孺无不惊讶莫名;梅殷与郭英他们这些武勋也是深感不适。
郁新、杨靖、齐泰三人对视一眼,无不同时轻叹了口气,一个统御天下的皇帝,如何能因为小小挫折就如此不顾仪态的大动肝火?
年轻气盛的建文皇帝和他的祖父比起来差得太远了……毕竟登基才不到一年,他还是太年轻了,根本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一旦出了什么变故便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就算湘、燕二王都占领了一片领地又怎么样?你是皇帝始终占着大义与优势,朝廷仍有百万大军,朝廷还是以天下制他们两隅,现在绝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而是应该振作精神,尽快拿出应对的章程,选将调兵,镇压二王的叛乱才是!
他们三人虽然都想开口劝谏朱允炆赶快商议对策,但也明白这位皇帝的内心深处对这两个叔叔有一种骨子里的惧怕,支持黄子澄的先从弱藩开始削除的建议,便是这种恐惧的体现。
这种惧怕让他感觉布下了天罗天网,觉得万无一失了,才敢动手。谁知道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湘、燕二王拥有了大量军队、夺取了大片领土,此刻皇帝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在他的怒火完全发泄出来之前,谁说话,谁倒霉。
“怎么都不说话了!?怎么都不说话了!?平日里不都是侃侃而谈、滔滔宏略的吗,啊?”朱允炆继续发泄着他的怒火,直到涨红的面孔吼的有些因缺氧而发白的时候,他才从袖中拿出两份黄绢,没好气地挥手道:“没话说那就听朕说!还跪着干什么?都起来吧——”
众臣闻言起身。朱允炆扬起手中的两份黄绢,苍白的面孔止不住的抽搐,再次激动地说道:“这是朱柏、朱棣二贼给朕发出的檄书啊!他们说朕,他们说朕是个不明事理的幼主,而你们!通通都是欺君罔上的奸臣!他们还要遵照太祖祖训奉天靖难!!!朕给他们勤王诏书了吗?给了吗!?谁让他们来清君侧!?他们这是要清谁!?什么奉天靖难,推两个人出来做靶子,妄图篡夺皇位!这两个该死的叛逆!叛逆!”
喊到叛逆的时候,朱允炆怒而将手中的两份檄文使劲撕的粉碎,那咬牙切齿的模样,好像手中撕扯的正是朱柏与朱棣一般。
“朕自登基以来,衷心体国、殚思极虑、虚心纳谏、勤政爱民、夙夜在公!这两个叛逆凭什么这么说朕!?竟敢造朕的反……他们,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朱允炆边走边说,来到御案后面,狠狠地拍打了一通桌面,直至气力不济不时,才撑着桌案回头无力地说道:“这两个叛逆举兵不足半月,就已形成了如此规模,如果朝廷再不将他们速速歼灭的话,岂不是会霍乱整个大明天下!?”
发泄完后,他正巧看到了离自己最近的黄子澄,他浑身一抖,像想起什么似的,看向一脸惶然的黄子澄发了出五连问:“对了,这不是老师你的连环计吗?接下来朕该怎么办?朕怎么镇压他们?朝廷如何应对?你可何灭敌良策?”
黄子澄立马回道:“自然是发兵征讨,迅速任命两路讨逆军元帅,调动天下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湖广与北平的叛乱!”
朱允炆如同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追问道:“那谁可为主帅?”
黄子澄转头看向殿内最懂兵事的齐泰,齐泰却没有要接口的意思,黄子澄只好将东角门跟朱允炆说过的话,重新包装了一下,“朝廷有雄兵百万,将战如云,曹国公、魏国公、长兴侯、武定侯与平安将军皆有主帅之才。”
东角门之议的时候,齐泰的名字被他放在中间的位置,此刻黄子澄再次叙述元帅之选却是没有了踪影。
徐辉祖给朱允炆记恨上了,现在他又在对徐增寿下手,自然第一时间将徐辉祖的名字剔除了候选人名单。但即便如此,要从李景隆、耿炳文、郭英、平安这四人当中选出两人出来。
这对于优柔寡断且有着选择困难症的朱允炆来说,也实在是太困难了,尤其还是在关乎江山未来的选择上,他一时间根本做不了决定。
看到朱允炆的目光一直在李景隆的身上游离,齐泰终于忍不住开口了,“臣推荐武定侯郭英征讨朱柏;长兴侯耿炳文征讨朱棣!”
</br>
</br>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