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世子很皮

第十二章 洪武

世子很皮 湘小匪 4680 2024-01-30 11:40

  荆州城里果然繁华,街上百姓衣衫齐整,神情从容安逸,连路旁卖力气的力夫们也都面带笑容,并无愁苦之色。

  临河桥畔,栏门移去,停泊一夜的大船小船争先恐后驶来,交织如梭。才过栏门,又要小心翼翼地避开迎面而来的船只,船老大不停地大声吆喝,呵斥之声不绝于耳。

  朱久炎兴致勃勃地看着城内的各种喧嚣热闹。宽阔的大街铺着大块平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耳中听着商贩们用各种方言叫卖,船老大和搬运工整齐的号子,官差的叱喝,百姓的还价,还有不知哪里传来的女人叫,孩子哭,车逐马喧,好不热闹。

  湖湘胜景,由此可见一斑。

  朱久炎越看越感兴趣,忽然闭上眼,深吸一口大明的人间烟火之气。

  “真乃繁华盛世,锦绣山河啊!”朱久炎非常满意,荆州可是湘王封地,自己出生的起点很高,信心瞬间高涨。

  一路行来,百姓纷纷闪过一边,垂头躬身给队伍让道。

  朱久炎以前是个体育老师,是芸芸众生当中的普通一员。现在的他却是天潢贵胄,锦衣玉带,端坐于车上,前后都有侍卫、军队拱卫,路人纷纷走避,车旁的文武官员紧紧跟随,看向他的目光都是仰视的,充满敬畏和羡慕,令他十分感慨。

  一路走来,朱久炎居然没有发现一个乞丐,说明大明的百姓颇为富足,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安稳的日子。以前他一直以为朱元璋残忍暴戾,大肆杀戮功臣,铲除异己,肯定是个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的皇帝,而当朱久炎了解到朱元璋颁布的政策,结合平时见闻,他发现,朱元璋很痛恨贪官到了极点!

  这和朱元璋极其困苦的早年生活有很大关系。对于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一律格杀勿论,决不宽贷。

  他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和铁血手段矫正、震慑了洪武一朝。(明朝因为大量留用了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跟朱元璋起家功臣,这批人中,因为有不少开国功臣都有恃无恐地贪赃枉法,如此,朱元璋又该怎么办呢?他的选择是绝不姑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但他对老百姓却非常宽厚仁慈,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

  比如朱元璋制定的政策,当一位官员被朝廷稽查,只要有很多老百姓们为这位官员伸冤求情,朝廷都会二话不说,直接官复原职;当一位官员不被百姓认可时,老百姓可以用《大浩》直接把这位官员押送到京城治罪。

  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那些孝子孝女年老时还可以享受特殊待遇。

  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养济院收养的孤寡,官府每人每月给太仓米三斗,每年给甲字库布一匹,相当于后世的低保。(注:也有了富户骗领的现象,古今如一)

  这些孤老去世后,朝廷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葬入免费公墓——养济院。

  他“佑贫抑富”,穷人家卖子女的,官府出钱收买,同时安排富人收之为佃户,并鼓励富户贷米给穷人,国家以免富户杂役的形式来承担利息;粮食张价时,官府开仓平价卖米以平抑米价,并提前发给各级官员俸米以压米价;外出的饥民回到家乡以后,官府按日发给口粮,国家则办公共工程以安置流离失所之民……

  他还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封爵、赏酒赐宴和米面粮油,老人超过八十岁的为里士可获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者,加帛一趸”,对民间的喜怒哀乐有一种感同身受。

  在国家税赋方面,不仅农业轻税,商业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对于小摊小贩,则一律免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正如,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总之,朱元璋从来都没有亏待过普通老百姓,对官员们管制严厉,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而且全国各地都得这么做,居养院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他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其中包括专管赈济救治瘟疫和主管医药的惠民药局,以及遍布大明每一个州县、负责抚养孤儿的育婴社和免费医院——漏泽园。

  他训诫官员:“尔等为辅相,当体朕怀,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在复兴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事例非常之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遍览历代史册,从古至今,又有哪一位皇帝能像朱元璋这样为了老百姓的权利与幸福,而不惜于得罪庞大而强悍的腐败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朱元璋不伟大则又有谁伟大呢?

  朱元璋的文治非凡,他的武功更是了不起。

  他驱逐胡虏,平定天下,恢复乃至极大地增强了汉族(也包括同被压迫的同为炎黄子孙的许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复并光大了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拯救了汉民族,让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得以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各种残酷种族歧视及压迫政策。过后,朱元璋并没有对蒙古人以牙还牙,而是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

  他平等的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北京)时,他就严令不可屠杀蒙古人,对元朝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宫殿,严禁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居民生活如常,店铺照常营业;在他的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廷内,也有很多蒙古人在朝中担任官职。

  如前面说到的湘王府典宝太监胡康,就是蒙古后裔。

  正是朱元璋这些开明举措让中华民族恢复正朔地位建立起了极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他还收复了至安史之乱后就沦陷六百多年的东北,汉民族沦陷了455年的燕云十六州、以及靖康之耻后沦陷两百多年的中原。

  逐蒙元于漠北,复华夏之衣冠!

  收幽云于己手,复汉官之威仪!

  他为后世子孙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伟大帝王。

  (毛伟人评论:“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康熙帝立碑: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朱久炎一想到,这么牛的皇帝,现在是湘王府的靠山,还是自己亲爷爷,马上对几个月后朱元璋的生日,充满了期待。因为他将跟随湘王去南京,到时就可以真正的与真人相处了。

  庞大的队伍渐渐行至湘王府前门大街,远远地可以看见早已大开的端礼门。

  湘王府端的是天家派头、红墙黄瓦、巍峨壮丽、气派非凡,朱红铜铆的正门庄严厚重,高高的七重丹陛,只比皇宫短了两重。

  丹陛两旁有两根修得十分宏伟的柱子,柱子上题着描金大字:“羽翼大明”、“世镇湖湘”,彰显着亲王的权势。

  地面上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非常整洁;柱子、红墙明显每天被人仔细擦拭过,在阳光的照射下隐泛光泽,颇具质感。

  数不清的宦官手持长鞭、洒扫用具站在两侧,看人的眼神儿总是居高临下,就像一直用鼻孔在瞧人,优越感十足;仪卫司的侍卫们也穿着簇新的官服,头顶着崭新金帽顶、珊瑚帽珠,脚踏粉底官靴,在仪卫正、仪卫副的带领下,左右分列,各各肃立。

  这种派头,这种阵势,让过往的百姓既羡慕且敬畏,正眼儿也不敢觑这森严的王府一下。

  这时,李天佑领着赵来从斜刺里跑了回来。

  赵来脸上带着惶恐之色,快步上前对着朱久炎耳语道:“殿下,王延的外宅出了大事!府邸里二十三个丫鬟、仆人全给人杀了,府邸里的钱财也全不见了,那场面,吓死人了呢!”

  ( = )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