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信等人见殿内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就慢慢地退出了大殿,随手关上奉先殿大门。
朱柏父子马上在殿内搜寻起来,可是半天之后,也是一无所获,殿内除了他们俩个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人。
既然没有人,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朱久炎直愣愣地看着地上的朱标牌位。朱允炆明明没死,到朱标这里为什么会刮阴风?
朱柏已将朱标的灵位捡起,诚恳地说道:“大哥,您不要发脾气,您若天上有灵,必然也看了个清楚。弟弟对祖业忠心耿耿,绝无夺嫡篡位之心,从荆州到南京,咱被一步步逼到这龙椅前,咱同时也看明白了,允炆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即便咱与四哥引颈就戮都不反他,他也会耽误了大明。大明如果按照他的‘上古之策’之策走下去,定会是死路一条。您应该对今天也早有预料,咱出此下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允炆与天下为敌,孤掌难鸣,他的那双羸弱之手如何扭转乾坤?只能带着大明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咱被逼入了绝境,才知道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说完之后,朱柏的眼眶之中,已经浮现出了泪花。
“父王,您不孤独。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圣而外王。”朱久炎在旁安慰道:“父王您的肩上虽然承担着为帝的责任,但心中一直有圣贤的宽仁,即便加强主宰天下的铁腕,失了大伯的感情,可最终赢得的却是全天下的拥护。”
“你这小子比咱强。”朱柏将朱标的旧灵牌抱在怀中说道:“大哥,你都听到了吧。弟弟不请求您的原谅,而是希望您能看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允炆因循守旧,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要铲除大明的隐患,必须要流血,为大明强盛,弟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合于天,而齐于人!”
“父王说得好!”朱久炎在旁拍节道:“朱允炆虽是我们的亲戚,却是跟我们水火不容的政敌。任何对政敌的宽仁,都是对自己的残忍,丝毫对异己的幻想,都是对自身的不忠。百姓期盼强者,江山更待雄主。天生万物,胜者为王!面对荆棘,我们要以刀剑开路,哪怕一路之上布满了鲜血,也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如此,才能鼎立新朝方略,开创一代新风。父王您也才能固位、正名。这才是治道之策。”
“若能使大明再创盛世,朱柏不在乎大哥你怨我!因为只有制定与时俱进的合适政策,才能造福百姓,造福大明!”朱柏将朱标的旧灵牌彻底收入怀中。
……
“父王这是户部献上来的全国十二承宣布政使司的鱼鳞图册……”
南京城外的湘军大营之中,随行的湘王府文武,以及郭英、吴高等人基本上汇聚一堂,朱久炎正在亲自向朱柏汇报着从六部接收的成果。
朱柏还未正式称帝,没称帝就不能住在皇宫里,否则便是篡位的大把柄,把柄可不能留给别人,还是少一些的好。
所以朱柏父子办公都在城外军营之中,等朱柏登基,等后宫留下来的嫔妃和朱允炆的姐妹们去了中都之后,朱柏才能搬进去,朱久炎也才能搬进太子府。
至于受封太子的事?朱柏就他一个继承人,自然是在明天的登基大典上一起封了。
朱允炆当皇帝的这一年时间里,将朝廷可谓是搞得一塌糊涂,内帑方面不仅没有攒下什么钱来,国库里也是一穷二白,还欠着很多大臣、勋贵家的钱……这账只能湘王府来还,认倒霉,谁让他们接了皇位呢?
不过朱允炆倒是没有干出历史上昏君们的事,皇宫里的古籍、珍宝、字画,都得以保存完好,这让朱柏爱不释手。
皇宫内帑里还有很多古籍孤本和失传的著名字帖画册,朱允炆是喜欢欣赏这些墨宝和手抄本的,连一些早期的雕版印刷本,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都没有处理。
这些东西能够有幸保存下来,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后要是抢注燕王的注意,让人编纂什么《永乐大典》之类的新朝文献大成书籍,手上的的资料也要多点。
朱允炆在匆忙逃跑的时候,只带走了妻儿,除了乾清宫的寝殿被火烧得破损之外,整个紫禁城还是功能齐全的,绝大多数宦官宫女也留了下来——当然,今后肯定是要详细甄别遣散一部分的,贴身的人,不能不谨慎,朱久炎可不想再出以前的下毒事件。
要承接皇位,要忙的东西太多了,朱柏父子二人的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接收大业之中。
首先这些将要遣散的宫人就不能白白地遣回民间,宦官打发去中都,宫女们则在征询了她们的意愿之后,还是要尽量留给未婚的湘军将士们以及铁守手下的一些重要工匠。
其实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更好,千户以下的军官可找不到品质这么高的老婆,而宫女们放归民间之后的婚配也很难有湘军将士这么有前程的潜力股。
然后就是其他各部的问题……
上十二卫的人员整编完了之后,江南各省以及贵丨州、闽南两省,以朝廷的名义写去公文让他们归降,茹瑺、杨士奇等人仔仔细细地写了有几十份,与朱柏父子斟酌了几次,才发出去。
有朝廷的正式公文,有湘军强大兵力为威迫,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府县应该也会很快平定,这样一来,江南富庶的财赋重地就可以免遭战争破坏了。
“嗯,公文既然已经发出,茹瑺你还要尽快拟定各省布政使以及下面的佐官人员上来;杨士奇、夏原吉二人制定对各省的宣赦条款,或留用,或问罪押入京城,也要条例分明,严依律法。另外,咱打算登基前亲自见一下魏国公……”
很多地方都是刚刚归附,稍微高级一点的文武官员任命,比如说知府以上、千户以上的人事变动,朱柏父子都要亲自插手,唯恐被隐藏在朝中的反对势力给阴了。他们可不会天真的认为,乾清宫内一面倒的劝进人群里,没有想趁他们不注意捅刀的人。
不说其他,就说朱久炎掌握的,驸马王宁就是燕王府的人,还有一些迫于形势不得不将自己隐藏下来的建文旧臣。
不过这些威胁都并不大,只要前期注意一些,随着朱柏在继位之后,慢慢地将一些坚决仇视的隐忧消除,等在朝野之间的威望日重,那些想玩弄权术的人也就没有机会了,那个时候或许还要越来越放权呢。
这是朱柏与朱久炎早就商量好的策略,以后除了掌军的位置与身边的亲信独断专行,一竿子插到底之外,其他的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调任,还是按照朝廷的制度规章来,他们只要在后面调控制度,减少制度上的漏洞就好。
这也是朱久炎的建议,很少有人能够想老朱一样勤勉一辈子,连续奋斗几十年。借鉴后世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原则方针,做好制度的把关工作,抓骨放皮,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的繁杂事务减少,朱柏也就更加有精力,将每一件经手的事情办得更好。
这种管理模式在后世早被证实了,比一个人埋头死干要好,也更加能够稳固权位,将意图向下贯彻得更彻底、顺畅。
“是,臣等定会尽心……只是魏国公被世子殿下放回徐府关押之后,他就口称闭门谢客了;
兵部右侍郎黄岩闻建文帝宾天激愤悬梁自尽;监察御史魏冕,厉声斥责同僚,为建文帝殉节;工部郎中张安国,投井自尽;更有大理寺丞鲁能仰药自尽殉节、户科给中事龚泰跳城……
朱柏打算亲自上门拜访徐辉祖,茹瑺他们当然明白是因为什么,不过如今这么的建文旧臣自尽死节,朱柏此去的效果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茹瑺真的不乐观。只是朱柏如此不计前嫌,他当真不好劝谏,虽然以前他就暗中投靠了湘王府,但毕竟没有跟湘王府内的文武接触过,也是不能太出风头。
朱柏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入城之后和朱久炎忙个不停,还来不及讨论处理南京城中的事务,却没想到仍旧有这么多士大夫为朱允炆殉节。看来朱允炆抬高文官地位的政策,还是得了一些士人之心的,要不,怎么会出现如此规模的抵触和死节现象?
“父王,徐妙锦不是跟在怜星身边吗?等母妃带她们来了京城,孩儿可以带着徐妙锦去魏国公府试着劝说。”朱久炎建议道:“而且,即便徐辉祖不答应为我们效力也没事。不是还有徐增寿吗?让他接替魏国公的爵位,出面安抚人心,也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
“嗯,这个办法不错,那魏国公府的事情,就都全权交给你了。诸位要听世子调遣。”朱柏对朱久炎的办事能力是极其放心的。
“臣等遵命。”
“儿臣遵命。”
接下来就是商量起草登基诏书的事了。
由于是武力夺位,登基诏书更是丝毫都马虎不得。一旦朱柏登基,这封诏书就要立刻传达天下,告知所有人朱柏登基为帝之事。如此也让那些个靖难之战中作壁上观的各地方文武官员早日表态效忠,以最快的速度确定朱柏的皇帝身份。
朱柏虽然能写,但他自己登基,如何能够自己写登基诏书?至于朱久炎,那就更不可能了,他在明朝算个半文化,只处于识字阶段。
李尧、武延光、李天佑、何耀祖、徐忠、郭英、陈瑄等人都是武将,这事参与不了;而茹瑺、沈溍、梁焕等人虽然才学出众,但新进加入湘王府的核心集团,与湘王府的老人抢差事,可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在场诸位一齐看向了曾言、杨士奇、夏原吉等文臣。
杨、夏二人看向身份最高的曾言,他们可不敢跟朱久炎的老师抢差事。
曾言能在湘王府的核心集团里占有极有份量的地位,可不仅是因为是朱久炎的老师,更是因为其才学与人品。昔日他与葛诚一齐被李景隆“请”去,在那般威逼利诱之下,也没有出卖湘王府。所以众人对曾言接手这风光的差事,心里也没有什么意见。
可是曾言却不这么想,他出班对朱柏禀奏道:“王爷,请恕老臣不能写。”
“为何?”不仅是朱柏,连同朱久炎在内的所有人都很惊讶。
要知道这可是个历史留名的差事,登基诏书不仅是要给天下人看的,也是个后人看的,撰写者不就一齐留名于史册了吗?天下多少文人都不能拒绝的差事,没想到曾言却是不接受。
“老臣得占高位,早已心满意足,这样风光的差事,与老臣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何不让给建文降臣,以做收拢人心之用?”
曾言严肃回道:“我军接掌京城,京中文武只是归降了一大半,正如茹大人所说,不少文臣或逃逸或自尽,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这时局动荡的时候,我们应当抬高新附文官的地位,将这差事交给他们当中的一个名望者。这样既符合我湘王府的利益,也能向更多的文臣表达王爷的胸怀,更能进一步让建文旧臣清楚形势,随附新主。
我们要让这人起到表率的作用,让群臣明白王爷是太祖的皇子,王爷登基为帝,大明依然是大明,他们纵使改换新主,依然是为大明效力,也不会得到‘贰臣’的坏名声。既如此,大家又何必硬要为建文帝殉节,白白枉送性命呢?”
“老师说得没错。这些建文旧臣,之所以逃逸、自尽,除了求名之外,也是因为朱允炆是大明天子的缘故,他们对于朱允炆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感情,要不,怎么不直接抄起刀子反抗,不反正是一死吗?”
朱久炎也认为曾言的想法很好,接口补充道:“而且很多朝臣对于朱允炆强制出兵削藩的做法,也不过是迫于形势,跟风景从罢了,他们跟我们没什么恩怨,更谈不上怨仇。我们只要摆出‘降者也给予重任’的姿态,肯定会有很大一批文官就此顺势改换门庭,真心实意地效力。”
</br>
</br>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