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惠民药局(上)
何秋废了小十天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赤脚医生手册》抄完了,就立马又拿到书院的蜡印机上刻了几百份。
喊上何能,让他带一份送回北平城,先给朱棣,然后再给朱玉颖留一份,放在侯府自用。
至于剩下的,何秋全部用在了书院,书院的藏书楼里放上五份,再给那些学生夫子们,人手一份。
等到何秋把这本书发下去的时候,书院的人脸色都是蒙蒙的,且不说医书的真假,按照何秋的行事来看,医书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这可是能传家的手艺呀!何秋就这么无私地全部给了他们,这可真的是感动。
有的学生们当场就哭得稀里哗啦的,看那模样,那真真是打算一辈子为何秋效死了。
何秋也没想到,他这手操作还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弄得还挺尴尬的。
私底下他问了自己的三个学生,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激动。
陈四维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老师免了他们学费在前,还供给食宿,又不遗余力的教导他们知识,现在又给他们最稀少的医书,他们如何能不感动?
原来,大明的医书是最稀少的,别说平民了,就是一般的有钱人家里也没有。
全大明最多的书,除了《大诰》以外,就是《四书五经》和《佛经》了,甚至《四书五经》都不一定有《佛经》的存世量大。
至于专业性比较强的书,比如医书,那真的是少得可怜,这种书一般都是传家的,有些行医十几年的人家,可能都没几本医书。
听到这,何秋真的震惊了!
这这连医书都没有,也能行医十几年?他懂医术吗,这不是要治死人了?!
陈四维叹了口气,很多行医的医生也就懂一两个方子,甚至有些村里的医生就不识字,治病全看经验。
何秋的三观受到极大的冲击,他只是从新中国建立的历史上,想像觉得大明的医疗条件很差,但万万没想到,大明的医疗差到这等地步!
朱高炽两兄弟也是不谙世事,毕竟一直都是在王府,对外面的情况并不了解。
朱高炽就有些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忍不住问道:不是有惠民药局吗?
说起这惠民药局,其实就是明朝的公立医院和免费药材库,朱元璋以前下过令,让药材产出地用课税的方式提供。
可是地方上的百姓赋税多了去了,惠民药局又是个用药大户,还是免费用药,没有收入,只进不出,这才没多久,就已经破落的很了。
陈四维也很直白的讲了,京城那边的情况还好,听说城里的惠民药局还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但落到县里,就现在书院一些学生家里所在的县,惠民药局已经是可有可无的机构了,缺医生,缺药材,有人生病都不会过去,药局也不收治。
陈四维还有些犹豫的说道:听他们有些人说,惠民药局也不是真的没药材,只是掌管药局的官员把库房的药材拿出去倒卖了,很多药房的药材就是从惠民药局来的。
朱高炽两兄弟满脸怒容,狠狠地说:又是这群贪官!
何秋也是苦笑连连,他是在没想到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就惠民药局的这群医官都敢贪,这种风气可真的是。
也就是现在朱元璋没注意到这种半官方的机构,主要精力都放到整顿官场上了,要是被他知道这种事,那这群医官还能有的好?
何秋又跟三个徒弟聊了聊,抽查了下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果还是陈四维的最好,他虽然底子薄,但向来是用功的。
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底是没吃过苦,对学习虽说上心,但还是贪玩,特别是朱高煦,之前在王府是个熊孩子,到了书院好一点了,也还是个孩子头,更喜欢带着人一起踢蹴鞠。
何秋之前就跟朱棣讲过,不过朱棣也没多管,能不让他像以往那么不懂事就好了,至于闲暇之余是不是孩子头,对朱棣来说都无所谓。
朱棣这边收到何秋的《赤脚医生手册》,趁着空闲仔细研读了一番,虽然他不懂里面的医术对不对,但王府上有人懂。
朱棣让王府的医官过来看看这本书,给出一个评价。
燕王府的这位医官叫林朔,林朔的医术也是家传的,自幼行医,且行医多年,是在燕王就藩的时候,被聘请过来的。
目的就是想利用官方身份,多接触些平时找不全的医书,燕王这边就很容易满足,而且他每月还要抽出来最少五天在城里给穷苦百姓治病。
以往林朔借着燕王的身份,看了不少有前朝名医们点评过的医书比如《千金方》、《金匮要略》等,还有很多官方收藏的医案。
没想到这次能看到这么一本名字有些奇怪的医书,虽然这书名字奇怪了些,但是这里面的方子什么的那可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林朔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找到朱棣,要求他带自己去见一面这位写书的大医。
林朔毕竟不傻,他从朱棣的态度就看出来,这书是今人写的。
朱棣听了他的要求,面色古怪,说他可能要失望了,写书的那个人应该不懂什么医术。
林朔有些傻眼,坚持说到,这不可能啊,能写出如此医书的人,医术上最少也是一名大国手,比他林朔强多了。
朱棣也没多解释,只是领着他一起,到了城外的知行书院,来找何秋了。
朱棣带着一个陌生的人找上门来,何秋先是有些警惕,这是又给他找了什么活吗?
至于林朔,那就是震惊了,因为何秋的年纪实在太小了!
医生这个行当讲究天赋是不错,但更吃的是经验,一个医生见识的病例,治疗的病人少了,那肯定是成不了什么国手的。
像何秋这么年轻的国手,林朔是真的没有见过。
这就让他有些不确定,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到底是不是出自眼前这位少年之手了。
但是朱棣领他过来见作者,朱棣没必要在这种问题上骗他呀。
拿别人的医书当自己的这种事情,只要懂行的一问不就全都露馅了,在燕王面前弄虚作假,是觉得燕王的刀子不够利吗?
何秋看了两眼林朔,然后懒懒的跟朱棣打了个招呼:王爷,哦不,岳父大人好啊,您这过来有什么事?
听到何秋的称呼,林朔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原来是燕王的女婿,那想来他手中的书稿大概率是从别人手中巧取豪夺来的吧?
林朔心中有些厌恶,又开始祈祷那位素未谋面的同行一定要好好地,他还想去和他好好探讨一下医术呢。
朱棣给何秋讲了下来意,何秋看着面色寡淡的林朔,有些头疼,只能面上热情的给林朔打了招呼。
先把两人请到小院里坐下,把茶泡好给他们两个。
然后看向林朔说道:林医官可能要失望了,我不是这本书的作者。
林朔虽然心里早有预料,明知道不可能是何秋,但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林朔还在这胡思乱想,就听到何秋又讲道:这书算是我师父和他几个好友一起编簒的,收录了他们这天南海北的行医经验。
林朔忍不住问道:不知令师
何秋歉意的说道:已然不在世上,连着几个好友都已经去世了。
林朔心里更加失望了,不过看何秋的样子,应该也不是真的杀人夺书的那种人,心里想要和作者探讨医术的心思也淡了下去。
只是何秋看到林朔隐隐有些失望的面孔有些不好意思了。
何秋就绞尽脑汁的回忆自己前世的一些记忆,他前世还有一个好友是学医的,不过学的是西医,但有些东西总是相同的。
何秋就给林朔好好地讲了讲如何建立患者的医案,医学统计学,解剖学等等零零散散的知识。
林朔刚开始还不以为意,但后面越听越认真,忍不住和何秋探讨了起来。
何秋讲的建立医案,和那个医学统计学听起来就很棒。
林朔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他最是清楚不过,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若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医案,每次生病的情况都有记载,就能减少用药失误的情况。
至于医学统计学,这可不止是一般的病症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总结,就是药材的药性也是能用得上的。
同一种药材,因为年份、产地、采摘和炮制方法不同,造成的药性不同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定下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统筹用药分量。
虽然林朔也希望每个医生都能做到像他这样,按照患者情况的不一样,区分用药。
但这世上还是庸医更多,有些人一张方子在手,伤寒用它,头疼用它,腹泻也用它,治好了是自己医术高明,治不好那就是天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着实误人!
但若是推行了何秋所讲的这些学问和制度,再配合上这本《赤脚医生手册》,那就真的不一样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