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19章 陕西

  索性朱元璋的动作很快,确实没在居延泽停留多久,在他看来,在居延泽待太久,也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这边的蒙古人不像东北的,已经被大明吸收了不少,至少暂时不敢对大明举起刀子。

  这里可就不一样了,就算没人催促,朱元璋也不愿在这多待。

  虽然已经有了蓝玉的提醒,但是黑区还是没有想到,从居延泽回到大明的路途,竟会如此艰难。

  这一条路,本来就不短,还全都是黄沙漫天,将士们因为热死、累死的就不下百人。

  让何秋心中极为不安,这一路茫茫大漠,若是在远处看,自然会觉得天公治下,无奇不有,风景壮观。

  但真的把人放进来走一趟,就是再乐观的人也不愿意走第二遍了,至少何秋是如此。

  朱高炽应该也是问过朱元璋他们了,后来还和何秋探讨过环境保护的事情,可是何秋不得不很是遗憾的告诉他。

  想要在大明保护环境,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最简单的一点,西北本就缺水,若是把水用来种树,谁帮他们交税,谁给他们粮食?

  再进一步说,不让他们砍伐树木,冬天如何取暖?整年里,怎么烧伙做饭?

  不知道朱高炽听完是怎么想的,反正脸色颇为难看。

  可能何秋的这番话会让他在心中记上很久吧,这肯定会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就算是权势滔天,就算是皇帝下令,也有做不到的事。

  其实事情的难度,远不止何秋说的这么简单。

  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大明压根找不到能够抗旱的树种。

  别看后世西北治沙造林,干的风风光光的,可那是建立在新中国找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沙手法。

  还有各种可以抗旱的树种,相互维持。

  这些树种都是经过精心培育的,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挑出来的。

  而且就以大明的生产力,种下去一百棵树,能活下来十几颗就顶天了,这点树木,在大明的西北,能起到什么作用?

  其中的靡费多少?朝廷是否能维持百年不变?

  政策要是没有延续性,最多不过一代人的时间,一切就会恢复旧观,只是劳民伤财罢了。

  何秋在心里默默想着,微微有些黯然。

  随后何秋就跟着大部队,慢慢走到了嘉峪关,这座大明的玉门关,这里已经是大明的领地了。

  何秋也是松了口气,经过这一趟,他只想早早回到京城,老婆孩子热炕头。

  未来谁想让他何秋再多跑几趟,门都没有!

  就只说在漠南漠北这一路,他何秋吃了多少沙子?

  可能朱高炽和朱元璋要好很多,毕竟天子撵车,帐幔较多,能挡住不少风沙。

  可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就没这么好运了,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的,风沙打在脸上,后来何秋都不感觉疼了,习惯了。

  抬眼望去,跟着朱元璋出巡的这些臣子们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看起来像是老了十来岁。

  虽然已经来到了大明境内,但行军的速度并没有放缓,这是朱元璋下的命令。

  毕竟大明的西北残破如斯,压根撑不起大军的长时间逗留。

  就算朱元璋能够免除当地的一定赋税,可整体算下来,依然是不划算的。

  特别是河西走廊一带,以往汉唐的繁华早就不见踪影,破碎的像是再也拼不好的拼图。

  不管怎么看,朱元璋都不可能在这长期停留,唯有快速通过此处,才能减缓对当地的负担。

  虽然朱元璋下令快速通过河西走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好好看看当地的情况了。

  要知道,大明的水泥道路已经修通了西北,毕竟这里是军事重地,第一条水泥路是北平到南京的。

  第二条就是南京到西北的,这样大大缓解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军储压力。

  既然水泥路修好了,沿着水泥路沿线的其实也就是当地最繁华的地方了。

  在河西走廊,也不用看别的,只用看他的农业就行了。

  这边又没有什么工商业,城池都不用进去。

  可是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的情况,可算不上好。

  这让朱元璋有些神色郁郁,你道是为何?

  在沿线的农田里,几乎一半都是种的高粱,剩下一部分是小米,至于麦子和红薯、土豆这三者加起来大概也不过十之三四。

  要知道,高粱的产量是很低的,而且一般都是用它来酿酒,谁没事种这个吃?

  但朱元璋也是种过地的,当然知道西北为何会选择多种高粱和小米,因为这两者能抗旱!

  小麦的生产需要的水太多了,以西北当地的情况压根不可能支撑的起来小麦的种植。

  这也是当地百姓们出于无奈的一种选择了。

  只是,明明有了高产的红薯和土豆,但为什么甘肃一带的官员们没有好好推广呢?

  朱元璋的心中有些怒气,但暂时是将这些怒气收在心里,只等着见了甘肃的布政使等人,再行发作。

  很快,朱元璋的车架就来到了兰州,这里也是大明西北的一处重镇了。

  明初的陕西虽然很大,但是数得上号的几座大城里都少不了兰州。

  无他,河湟一带都是青藏高原的土司,形成不了什么大的城市,河西走廊太过残破,这两者就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关中是汉唐故地,虽然不复旧观,但还是有不少大城的,比如西安。

  可真正靠近蒙古这一代,能算得上大城市的,也就唯有靠着黄河的兰州了。

  兰州处在黄河和其支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所以农田水利修建的很是不错。

  这一点上,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没进兰州城,陕西布政使等人已经在兰州城迎驾了。

  朱元璋下了撵车,看着他们没等他们先开口问好,朱元璋就率先发难。

  河西走廊一带的红薯、土豆为何没有多做推广?明明这两样作物都是抗旱利器!

  眼前这几人苦笑着对视了一眼,最后由布政使出面回答道。

  陛下有所不知,陕西的民众太穷了!纵然这两种良种,朝廷一直喊着推广,可是它们的根茎都是要钱的。

  能买得起这两种作物的,终究是少数人。

  而且也是因为太穷,她们实在担不起一丁点风险,若是贸贸然让他们换种红薯、土豆,恐怕没几个人愿意。

  所以臣等主要是让他们自行考虑,是否要换种红薯、土豆。

  朱元璋听完心中一震,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这两者的种子朕不是有明令要免费推行天下吗?

  这下三人不敢说话了,可他们不说,朱元璋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吗?

  朱元璋是真的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如此不怕死的人,他都已经杀了这么多人了,怎么还有这样贪婪的人?

  是觉得他朱元璋的刀子不够利了吗?

  朱元璋的眼神一片冰冷,对陕西省的几个头头脑脑们说道。

  等入了城再说!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