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就算那些难民没有造反之心,可也经不起其他反贼的鼓动啊,越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那份理性丧失的就越快,就越容易被人蛊惑和煽动。
要是让他们看不到一丁点生活下去的希望,晋城可就成了一个火药桶,所有的矛头都将指向县衙。”
就算反应再如何的迟钝,听到如此**裸的话语,小德子也幡然醒悟了过来,顿时变得六神无主起来,抓着朱慈炯的一只手就想要往外走。
“殿下,这晋城不能再呆了,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朱慈炯轻轻甩开了小德子的双手,并未理会这个心神已经大乱的小太监,而是神色坚毅地看向了三人,看到三人没有丝毫的慌张之色,顿时长松了一口气,心神得到了些许的安抚。
“三位先生,我已经让县衙调集了大量的粮食,着手准备赈灾的事情。”
“那,殿下,你需要老臣等人做些什么?”
陈子龙的心里微微一松,再次和王微、宋应星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丝丝的欣慰,这位皇子虽然年幼,但为人处世却是格外的沉稳、老道。
这种对危险的敏锐感知力,还有这份未雨绸缪,就连他们这些过了年过不惑之年的大人都有一些自愧不如。
最起码在进入晋城之时,自己并没有及时地发现城里所暗藏着的危机。
这个时候,反而是朱慈炯这个主事人完全镇定下来,看着屋子里迫切的四人,平静却极为坚定地说道:“三位先生,我需要你们的辅佐,共同稳住县衙的阵脚。”
三人听得满头雾水,陈子龙更是追问道:“阵脚?殿下,什么阵脚?”
“自然是库银和粮仓!”
三人顿时为之恍然,更是极为佩服朱慈炯的精明和敏锐,粮银可谓是晋城的命脉所在,只要抓到了这一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晋城,就占据了主动权。
“可是,殿下,你要我们三个怎么做呢?”
“很简单,就是记录赈灾期间所靡费的钱粮,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三人再次不解了,钱粮都花完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却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点头应声。
从相识朱慈炯的那一刻起,陈子龙对于推广新农作物就抱着极大期望的陈子龙,此刻难免有一些心有不甘,轻声问道:“那殿下,番薯和土豆的事情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无限期的推延下去吗?”
这个时候,朱慈炯不仅愁眉尽消,心里还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干劲,颇为神秘的说道:“当然是两不耽误,同时并举!”
看到三人为之一喜的同时,又是一脸的迷茫之色,朱慈炯问道:“三位先生,谁告诉你们,赈灾和推广新农作物是两件相互冲突的事情,不能够同时进行?”
“可是,殿下,两者虽不冲突,但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啊~”
朱慈炯笑着,显得是那么的成竹在胸,就好像没有听出宋应星的置疑。
“人手?
城里那么多人,又怎么可能缺少推广新农作物的人手呢?”
朱慈炯轻声呢喃,像是在回应宋应星的置疑,又似在自言自语,不等对方开口询问,犹自说道:“在本官看来,所谓的赈灾,并不是简单地救济,让那些灾民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而是让他们自食其力,凭自己一身的力气谋生。
否则,所谓的赈灾,岂不成了一个无底洞?
什么时候是个头?
又得需要多少钱粮,才能达到赈灾的目的?”
三人之中,属宋应星最有地方的施政经验,尽管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却当过数年的地方官,经朱慈炯这满含深意的提点,当即就反应了过来,但不是很确定。
“殿下,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对于这些古人而言,显然是一个全新的名词,虽然都猜到了大概的意思,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能够完全理解。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