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边远远望见一支人马向武昌城方向奔袭而来,看装束应该是自己人。再看看后面,还有西吴的追兵。张定边就已经料到,这肯定是张必先从岳州带来的援军了。
眼见着张必先的人马受到夹击,张定边岂能坐视不理。他亲率大军冲下高冠山,很快就与张必先的人马汇合到一处。
张必先、张定边这两个结拜兄弟再次重逢,自然是有好多话要讲。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废话了。张定边告诉张必先,迅速跟着他撤回高冠山,有了高冠山上的防御工事为依托,这帮西吴军奈何不了自己。
张必先没料到张定边竟然亲自来接应自己,随张必先而来的兵士见到太尉大人亲自率军来接应,也是立即来了精神。一番乱战过后,张定边、张必先终于是退回了高冠山。
黄昏时分,徐达、常遇春、傅友德、郭兴、郭英的人马在斩杀了张必先的援军近万人之后,只得暂时退却。
当晚,朱元璋的旗舰之上,朱元璋再次召集众将开会。这一次,不仅是徐达、常遇春、朱文正、康茂才、郭兴、郭英等人参加了会议。就连新近投降不久的罗复仁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争论的焦点是,下一步是应该以招降为主,还是应该以攻城为主。
在这次会议上,罗复仁的发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为之后战争局势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罗复仁认为,当然是以招降为主,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但是,这个招降要想取得成功,至少得除掉张定边和张必先二人中的一人。
罗复仁告诉众人,眼下大汉的政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张必先、张定边二人手中。这二人也是绝对的强硬派,不打掉这二人,小皇帝陈理是不可能投降的。
罗复仁甚至表示,如果能消灭张必先、张定边二人,他愿意亲自入城劝降。
罗复仁之所以如此表态,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毕竟陈友直与自己的关系一直很铁,他也不想陈友直成了小皇帝陈理坚守武昌城的炮灰,他更不想看到在自己的小妹妹守了寡之后,另一个妹妹也丧夫。
对于罗复仁的这番分析,朱元璋是愿意相信的,也是非常赞同的。
既然要向张定边、张必先二人下手,高冠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真正要想从军事上彻底瓦解武昌城的话,外围这个制高点高冠山必须拿下。
就在朱元璋及众将为如何拿下高冠山绞尽脑汁的时候,张定边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因为众将对于张定边、张必先二人坚守高冠山,还真感到有些棘手。毕竟这二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特别是那张定边,有万夫不当之勇,眼下军中也就常遇春能制住他。但如果对方再加上一个有勇有谋的张必先,那事情就十分不好办了。
那么张定边又是如何给了朱元璋一个拿下高冠山的机会呢?
因为就在当晚,张定边带着一彪人马杀回了武昌城内。
话说张定边与张必先在高冠山会师之后,二人都是十分担心武昌城内的情况。毕竟小皇帝陈理能够上位全凭他们二人支持,现在二人都不在城中,万一城中的陈友当、陈友直兄弟再度萌生夺位之心,那就相当麻烦了。小皇帝陈理不仅年幼,而且势单力薄,哪是他两个伯伯的对手。
张定边、张必先二人经过一番商议,觉得事不宜迟,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按照二人的计划,趁着夜色,张必先率领大军向驻守的城南的西吴军发起攻击,而张定边则趁乱立即杀回城内。
待张定边杀回城内之后,张必先自然是撤回高冠山。这样,他们两个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互为犄角,足以应付西吴军的攻势。只要把战事拖上三、五个月,朱元璋久攻不下,必然撤军。
因为高冠山离武昌城墙很近,在那个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他们之间的通信也不是问题。张必先有什么事儿想跟张定边说,写上一封信,绑在箭杆上,朝着城墙上射过去,就完事了。
同理,城内的张定边想给高冠山上的张必先传达什么信息,也就是射枝箭的事儿。
不得不说,张定边撤回城内,也算是个明智之举。否则,陈友当、陈友直兄弟要真是起了异心,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可是,张定边撤回了城内,也就给朱元璋拿下高冠山带来的机会。也许这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这一次,朱元璋将拿下高冠山的任务交给了常遇春。经过周密的部署,三月二十日,常遇春的部队向高冠山发起了冲锋。
此次谋取高冠山,常遇春并未亲自带兵参与正面的主攻,而是让傅友德与蓝玉二人分别指挥一部兵马,从两个方向向高冠山同时发起了攻击。
那常遇春干什么去了呢?
他竟然亲自去扮演敢死队长的角色去了。
这日一早,傅友德在高冠山的西边发起冲锋。与此同时,蓝玉率兵马在高冠山的东边发起冲锋。
高冠山上的张必先见西吴军来势汹汹,立即在山顶指挥人马沉着应对。
为了配合常遇春的攻山行动,朱元璋让郭兴、郭英兄弟带领兵马摆好阵形,就在武昌城南门外严阵以待,防止城内汉军驰援高冠山。
攻山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双方的消耗都很大,当然西吴军是进攻的一方,付出的代价肯定是要比防守一方更大的。
而城内的张定边自然也是看到了南门之外早已有西吴军在守株待兔,专等着城内的汉军去增援高冠山。张定边当然不会上这个当,况且他也充分相信结拜兄弟张必先的能力,有高冠山上的防御工事为依托,西吴军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能拿下高冠山的。
就在张定边、张必先二人都认为高冠山的防御高枕无忧之时,常遇春带着八十余名天狼特战队的勇士,以及精心挑选的五百精兵,组成了敢死队。
午时初的时分,敢死队举着盾牌、手持兵器,悄悄地从高冠山的南麓摸了上去。
此时高冠山上双方兵士激战正酣,汉军并未注意到南麓有人偷袭。因为西边的傅友德进攻火力更猛一些,张必先也是亲自坐镇西面的山坡,与傅友德正面硬刚。
一直到常遇春率领的敢死队突破了南面山坡的第一道防线之后,汉军才得知了南面有人偷袭的情况。
当惊慌失措的通信兵跑来给张必先报告情况之时,张必先身边的汉军兵士闻知此消息都是一阵惊慌。见众兵士惊慌的样子,张必先十分恼火,大声喝止了受到惊吓的汉军兵士。
而这一切,恰好都让傅友德给瞧见了。
正当张必先回身准备赶往南面事发现场之时,傅友德突然大喝一声,然后身先士卒地从隐蔽物后面冲了出来。傅友德是准备利用张必先准备离开西面山坡的有利时机,突然发起猛烈冲锋。
傅友德麾下兵士见主将第一个向前冲锋,都是士气大增,纷纷加入了冲锋队伍。
张必先见傅友德在这个时候发起了猛烈冲锋,想去南面山坡阻击偷袭的西吴军已是没有时间了。张必先立即安排一名部将去南面的山坡阻击偷袭的西吴军,他自己则立即回身,指挥汉军向傅友德的人马发起猛烈的反击。
就是刚才耽误了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傅友德已冲到了自己防线的近前,最前排的好几名汉军都死在了傅友德的大刀之下。
傅友德砍翻了最前面的几名汉军,跟随傅友德冲锋而来的西吴军就更加来劲儿,纷纷效仿傅友德的样子,向山上的汉军冲了过去。
张必先一看,这情况可不大好。要是让傅友德再大杀一阵,自己的军心必乱。
张必先也顾不得自己最前线与傅友德军正在激战的兵士了,他命令后面的弓箭手立即向傅友德率领的先锋部队射击。
可是这些弓箭手见自己这边的人马与对方的人马交织在一起,有些犹豫。毕竟这样贸然攻击,很容易误伤自己人。张必先可不管这些,他也没法管这些,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以死相搏了。于是,张必先一面催促弓箭手放箭,一面亲自搭弓,瞄准了傅友德。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张必先自然是懂得的。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干掉傅友德的大好时机,这家伙竟然冲在了最前面,那不是给我当靶子吗?
因为考虑到傅友德身着铠甲,要是射在身体躯干上,可能伤不着他,于是,张必先瞄准了傅友德的面部。
能跟张定边结拜兄弟之人,肯定都还是有两下子的。张必先这一箭射出去,正中傅友德面门。
傅友德中箭,应声倒地!
张必先见傅友德中箭倒地,心中大喜,他大声喊道:“敌军主将中箭身亡,都给我冲上去……”
在古代这种信息化程度非常落后的战斗中,“忽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术手段,也是一名优秀指挥官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