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将要带队的交易是用武器换马和粮食以及大牲口,交易的对象则是总兵方国安的一个部下。
方国安的这个部下,也算是李平的熟人。
这人正是李平刚到襄阳救人时碰到的借抓奸细之名进行封街打砸抢的把总黄成东,李平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还有过简短的交流。
这家伙,胆子大,也敢胡作非为,但估计后台并不是很硬,否则当初也不会被方国安拿出来当棋子试探了。
但当棋子的经历显然也成就了他,黄成东混的听说也很不错。
后来,胡忠山还与这黄成东的部下换过几回东西,虽然东西都很少,但也算是结下了“交情”,起码彼此间更多了点儿的信任。
当然这些事,方国安应该都不知道,这种杂事他也懒得管。
马兰用来交换的武器并不是什么都有,而是只有柳叶刀一样,数量也不大,只有一百二十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粗盐。
之所以选择柳叶刀是因为这种武器流通大、用的多,尤其是从日本进来的精品造价格高、出手快。
而李平会有精良的柳叶刀则是因为他有平炉,可以生产真正的钢材。
柳叶刀出现于明代的中晚期,是曲刀的标准刀型,也是明晚期军队大量装备的一种腰刀。
它通常全长约1米左右,刀柄为直柄,长20厘米左右,刀身从根部开始弯曲,形似柳叶,弧度大,刀尖部宽。
温和的曲线沿着刀片,令柳叶刀减少了逆能力,同时有效的增加了削力。不过相对于与之差不多弯曲度的日本刀,柳叶刀的刀片宽度要广阔得多。
但柳叶刀的曲度又是适度的,即使刺击精度稍逊但总体影响却并不大。
因为这些特性,柳叶刀在出现后很快击就败了长剑和直背刀,并被明朝的骑兵和步兵们广泛喜爱。
雁翎刀的逐渐淡出也应该与此有关。因为在白热化的近战中,砍相对于刺来说是一个更加本能的动作。尤其在中国此时的各方军队重甲披挂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砍杀伤往往足以致命,刺杀的优势效果体现并不明显。
根据英国作者乔治.法默在1844年他的一书中作过的统计,习惯用较平直刀进行刺杀的法国人与习惯用弯曲度较大刀进行劈砍的英国人在重伤比例上其实相差不大。
因而,更有利于砍的柳叶刀在明末越来越热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由于宋亡的缘故导致中国在兵器铸造生产技术上出现了大倒退及部分技术流失消亡等问题,明代的兵器生产水平一直不高,因而大多数柳叶刀的质量并不敢恭维。
这时,保留了比较全面铸剑工艺的日本刀也因此大量进入中国,并且因质量上的优势而受到推崇。
日本人贩刀的主因是利润,五倍于其国内的利润。
就说:“一把日本刀在日本仅值八百至一千文,而明朝给价高达五千文。故日本以朝贡为名,将大批刀输入广东以至中国各地,赚取巨利。”
在1432年之后,日本人仅通过正规的十一次进贡贸易就带入了贡刀约20万把之多,走私的当然也少不了。而到了明末战乱之时,因需求巨增,走私也更甚,当然利润也有所下滑。
为了与时俱进,明晚期走私进入中国的日本刀有不少都是柳叶刀,而不是很多人通常以为的武士刀。
而且为了扩大产能,很多日本生产的柳叶刀也都是速成产品,质量上更是参差不齐,毕竟好刀是需要时间和好的匠人的,而几万甚至于几十万的量是没法保证质量的。
李平卖刀,同样是为了利润,为了巨额的利润,就像精盐一样。
日本人有铸剑工艺上的巨大优势,李平则有材料上的巨大优势。而好钢造好刀,李平自然可以生产相对质量也好很多的刀,并产生暴利。
选择柳叶刀来进行生产和交易主要是考虑可以比较容易混淆视听和胡说八道。怀璧其罪,暴露钢材的生产能力对李平目前的地位来说实在是风险太大。
唯一不好解释的就是这好刀的数量稍微有点大,不过好在战乱之中,来路莫问,只要你有好货就是硬道理。
只不过,商人就不能是卖刀的首选了,卖给军队和正要准备作战的军队更容易获利。
马兰与黄把总交易的地方也不是荒郊野外,而是直接选在了襄阳城南的民居中。
这里紧挨着襄阳城,双方支援起来都很方便,而且也会有很多顾忌,不用过多担心彼此黑对方。
在荒郊野外,那才会容易说不清楚和出意外。
在一个院子里,马兰让手下把12捆柳叶刀就放在院子里的地面上,他自己则盘腿坐在院子当中的石磨盘上看着把总黄成东在那里一把把的试刀。
马兰自己的刀就放在他的腿边,并且还在刀鞘里,他并不怎么担心。
双方的人大都在院外还有隔壁的一个更大的院子里,那个大院子里有黄成东带来的大牲口和粮食,也有马兰带来的粗盐。马兰的手下赵冬冬正带着人在那里检查和清点。
靠着城池、人员散布、又谁也围不了谁、人数上更是谁也不占据绝对优势,想不惹人注目一个不漏的干掉对方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只有神经病才会起别的心思。
而且这院子里一共也没几个人,马兰认真观察了几回也没察觉到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人,因此他更加放松。
这批刀,把总黄成东显然也不想让更多他自己的人看到。
“果真都是好刀,虽说不上是上上品,但也是不多见的!听说你家大人得了不少赏赐,可真是能舍得。”把所有刀都认真看了一遍的黄成东一边轻轻摸着一把新刀的刀身一边在那里啧啧称着奇,说着的同时他还用眼睛漫不经心的瞟着马兰。
“黄把总识货就好,希望你的东西也差不了。”马兰根本没接黄成东的话茬,而是阴着脸看着他说。
对这黄成东,马兰提不起什么兴趣,也很看不上这个穿的花花绿绿跟病痨鬼似的家伙,所以没大没小的很不客气。
马兰的冷漠让把总黄成东的脸色瞬间微变,然而他却又很快堆出笑容道:“马兄弟,说笑了,我黄某人一向讲信誉。要不,当初也结识不了你家将军!我的货,你也该放心。”
黄成东本想多点点这个不懂规矩的黑墩子,但看这家伙一付蛮不再乎的样子,还是把心里的火憋了下去。
那胡老头是好说话,也懂规矩,但这大买卖却来了这么个家伙主事。说明这人应该是游击李平真正的心腹,也是最信得过的人。
而且这家伙看着就不好惹,也不像是个怕生事的人。
“黄兄,你的马可有点少啊!”伸手不打笑脸人,毕竟黄成东的军职比他高,马兰也缓和了点语气,但仍是不愿意与这家伙多说。
什么换什么,换多少,其实早已议好。
但瞬间就想明白了的黄成东看这黑杀才上了点儿道,倒没介意的笑着多解释了下:“马兄弟,能凑出12匹马已经很不易了。别的都好说,就马难搞。当然我也知道,7把刀一匹马,我是占了些便宜的,你家大人给足了我面子。但驽马和大牲口我可没少凑,粮食也足的很。”
明代买马的价格一般是在银10-15两之间浮动,到明末最高峰时也曾达到50两一匹,但多数高价也就在30-40两之间。
明末1两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大多在800-1200文之间,而明末一把从日本进口的品质好的刀价最少在5000文以上,也就是最少5两银子一把,而贩运至内地,价格更高,甚至有时会翻倍。
明末白银价值没有想像的高主要是明朝与欧洲的贸易顺差导致白银大量流入,银价上不去。清末则因为战争赔款等因素导致白银大量流出,这才让1两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上升至5000-7000文。
由于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以为李平的刀是从日本进来的刀,因而李平给出7把刀一匹马的价实际上是给了黄成东很大的让利,黄成东只要转手就有很大的赚头。
这也是为了让黄成东用心和主动守口如瓶。
“俺家将军给你的刀价不高,给你的盐也是平价,这本就是信任你。你得多用点心,俺家将军就喜欢马。”马兰痞里痞气的说。
马兰所说的盐,当然不是精盐,而是粗盐。什么东西都是最好的,就不正常了。
其实这种既销售刀、也销售盐甚至于其他小物件的策略也是为了营造李平来回转手做买卖的印象,减低引起别人的关注。
“那是,那是。”
黄成东笑咪咪的说着,但明显只是客气。他心里却想,做了这笔买卖,你家游击的底儿估计也空了,以后我们就各走各的道了。
“过段时间,俺家将军手上还能再弄一批这种刀,只不过没有这么多了。”马兰吊了郎当的继续铺垫着,完全是学昨天宋宝来那吊人胃口的手段。
“还有刀?马兄弟可是当真。”黄成东一听立即又精神起来,他一个窜步就凑到了马兰身边。
撇了一眼近在咫尺满眼放光的黄成东,马兰仰着脑袋晃了晃,然后才歪着头又盯向黄成东说:“你都没马了,还想什么!俺家将军下次只会要马了,粮食俺们已经够了。俺家将军也想像金副将那样弄一队骑兵,那才是威风。”
“有马,有马。马兄弟,交给我,我去想办法,保证误不了你家大人的威风。”黄成东急呼呼的说。
看马兰一脸不信的表情,黄成东又眼睛一转,接着笑嘻嘻的说:“我手上还有不少美人,燕肥环瘦各色都有,你家大人说不定也喜欢的紧!”
“俺们自己会抢,你要我俺也可以卖你点儿。”马兰讥讽道。
“呵呵!孟浪了,孟浪了。”黄成东一点不介意的龌蹉笑着,显然是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接着,他摸了摸后脑勺后猛然又一醒道:“你看我这记性,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昨日刚新得了几个美人,还有个雏儿,都没来得及尝呢!一会儿兄弟你一并带走。这个不要钱,是我个人的一点儿心意,绝对保你家大人满意。马的事,十天之内给你准信儿,如果我的手段不行也不会耽搁你们联系别家。可否?”
马兰翻了几下眼睛装作思考,然后好像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道:“行,俺且先信了黄兄。回去俺就报与俺家大人,有你的美人,问题应该不大。”
说完,马兰拿起刀从磨盘上一跃而下,然后扯着嗓子对隔院大喊:“赵冬冬,你个鸟歪货,东西都验完了没?”
注释:
明代的柳叶刀都是直柄刀。刀柄弯曲的柳叶刀是在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大约是在18世纪晚期。
柳叶刀取代雁翎刀成为主流刀并向双手轻刀发展也是开始于清代。双手轻刀的出现更多是因为武术表演的需要,与军队需要的保持足够强度与持久度不能混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