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诸葛天下

第二一四章 安抚

三国之诸葛天下 伊带天娇 2946 2024-01-30 11:55

  诸葛亮知道有陈宫搭把手,诸葛玄的事就不用自己再操心了,反正全军也就只有马车一辆,将婶婶和张宁安置在马车之中,最好不过了。

  待诸葛玄忙着照顾妻子,走开之后,诸葛亮才开始关注薛悌和唐周,想了解徐州的情况,在黄巾反贼席卷之下,徐州到底发生了什么。诸葛亮询问的眼神,一扫而过,薛悌和唐周都是接触过世面,比较懂得上位者的无声之令,弦外之音。

  此时此处,薛悌和唐周遇到诸葛亮,也算是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不敢耽误,赶紧向诸葛亮汇报情况,顺便请请功之类的,毕竟,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料到黄巾反贼组成的造反大军,竟然威猛如斯,令人不敢直视。

  “主公,末将奉命前往琅琊接应诸葛氏族人撤退,当赶到徐州琅琊的时候,好在一人双马,脚程极快,赶在黄巾大军到达琅琊之前,顺利找到了诸葛先生,并告知来意,可惜当我们准备撤退,返回泰山的时候,黄巾大军已经将琅琊作为进攻目标,层层围城。”

  “一开始,我们一行人,老弱妇孺皆有,难以突围而出,被困在琅琊郡之中。好在阳都县朱县令力排众议,合力众军,将兵马汇于一处,选择琅琊郡城其中一路,择门突围。我们紧随着朱县令破门而出,兵合一处,全力突围。”

  “黄巾反贼虽战力不强,但贼众极多,如影随形。官兵的兵马有限,仅仅只能保持突围而出,纵是如此,那朱县令也在突围之际,战死沙场。琅琊郡的全部郡兵所剩无几,皆在突围之后,各自散去。”

  “随我们同路而行的,正是朱县令的儿子朱桓,以及表侄朱皓、朱然三人。当初破城突围,黄巾大军并没有放过我们,边退边战,被黄巾反贼粘得死死的,无法脱离战斗。最后,是末将带着几百军兵,把全部的战马充当后军,负责掩护断后,才取得一丝喘气之机,顺利逃开黄巾反贼的视线。”

  “至于战马,全都让黄巾反贼给缴获了,主公令末将统领的军兵,也是死的死,伤的伤,如今所剩不足一百。末将死战逃脱,一路寻到唐将军,方能归队。因此我们不得不步行回泰山,故而有了与主公相遇的一幕。末将办事不力,请主公降罪。”

  虽然当初诸葛亮说救出诸葛玄,记为首功,薛悌领命而去,也的确救出了诸葛玄,可一码归一码。薛悌可是领了上千兵马前去搭救接应,况且人皆双马。现在不止战马没了,就连军兵也十去其九。

  说实在话,薛悌现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只要诸葛亮不责罚他,就内心庆幸了。哪里还敢提什么功劳,这年头别说一匹战马的价值不菲,培养一个战力较强的军兵也是十分烧钱。薛悌是都尉,和高堂隆一起搞出来的泰平军,知道养军不容易。

  见薛悌跪下请罪,唐周也赶紧有样学样,虽然当初新投诸葛亮,后来让唐周帮忙薛悌一起去琅琊接应诸葛玄,本来就是副手,现在战马没了,军兵也折损光了,第一负责人是薛悌无疑,但唐周也有参与此行,唐周生怕诸葛亮要是怪罪下来,没有早早请罪,恐怕罪责更大。

  不过,唐周也是内心无奈,这明显就是城门失火,波及池鱼了。要是换成以前,诸葛亮现在一定要问责薛悌和唐周了,六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因战败、行军不力,可是斩杀了不少人,尤其马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但现在不同了,诸葛亮身为人主,眼界早变得不同。

  以前是追求每战必胜,每算必稳。现在诸葛亮更多想的是如何拢络更多的人才,如何让人才安心的服自己效力,如何让部属更加忠诚。听到黄巾反贼将交给薛悌的军兵和战马全给抢了,诸葛亮的内心是不高兴的,但诸葛亮也懂得“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

  不责反夸,诸葛亮故意表现得风轻云淡,安抚薛悌和唐周二人,只见诸葛亮表现得十分深沉地说道:

  “孝威兄,来福,黄巾反贼来势汹汹,能将诸葛氏族人安全带出琅琊已是不易,至于折损兵马,战马皆没,这都是无奈之举。若论有罪,应是我当初料敌未竟,让你等处于险境,有罪在我。”

  “你们二人皆是有功之士,护送得力,当记一大功,尤其是此行牺牲的将士更得优待,受人敬佩,体恤家属。当然,黄巾之恨,来日必报,待我等重整旗鼓,整顿兵马,定让黄巾反贼血债血偿。”

  诸葛亮先将薛悌和唐周这一次搭救接应的行动,定个性,免得二人以为诸葛亮会秋后算账。诸葛亮以前就经常负责后勤供应,明白只要物资、粮草一直统统不断地供应到位,那么壮大军队就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找到一些能够带兵打仗,打胜仗的领军人物。人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打胜仗了,就会有大量的俘虏,稍加训练,又是一大堆拥有战力的兵马。所以,诸葛亮现在不重视过程,而是更看重结果。

  薛悌和唐周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了些,但至少实现了接应诸葛玄逃出徐州琅琊的军令,这时候无论如何,千万不能表现真正的问责态度,不然会令军士寒心,令部属胆颤。

  “多谢主公,主公不罚末将,已是大恩,断不敢言功,只求他日诛尽黄巾反贼,灭光黄巾大军,雪我等今日之耻,洗我等战败之辱。末将愿为先锋,不惜生死,洒热血,抛头颅,为主公效力,绝无半点怨言。”

  薛悌和唐周赶紧表态,表表忠心。二人也是暗暗庆幸,认了诸葛亮为主公,诸葛亮年纪是小了些,但架不住诸葛亮通情达理,大人不计小人过。想不到诸葛亮竟然不怪罪薛悌和唐周办事不力,反倒是安抚起来。

  明知诸葛亮是为了笼络手下的人才,但薛悌和唐周还是很吃这一套,毕竟,这代表诸葛亮不是那种一味杀伐,刻薄之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