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泰平军虽然不再是一人双马,但也好歹全部都是骑兵,赶路的速度并不慢,至少比刘备的一千五军兵全是步兵来得快太多了。
刘备全军是星夜就出发,心急地赶往颍川,可以说是并没有停歇,而诸葛亮的泰平军乃是第二天清晨,才出发启程,饶是如此,诸葛亮还是在第二天的傍晚,安营扎寨之时就追上了刘备军。
当然,刘备军之所以星夜出发,完全是做给卢植看的,急赶了二天路之后,刘备也就放慢了行程,让军中将士开始慢慢地恢复体能和战力,不然全程急奔,就算赶到颍川,必定是军疲人倦,这般军容军貌,也容易令皇甫嵩和朱儁看低,认为刘备是不懂得领兵统军之人。
精打细算的刘备,自然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于是,在第二天傍晚,看到诸葛亮,刘备一点都不惊讶,毕竟刘备领的军兵皆是步兵,人的二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于是刘备开始自来熟地要求二军合在一处。
相互借力,这是对彼此都有好处的。一旦二军合在一处,那么诸葛亮和刘备的兵马看起来就能粗略地估算为上万军兵了,这样容易给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二人是拥有万人统率的英雄人物。
再者,诸葛亮的泰平军是骑兵,而刘备军是步兵,合在一起就是混合兵种了,战力可以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综合军力也会让人觉得动容。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是无所谓,反正诸葛亮也不想像刘备这样,只靠表面功夫搏眼球,诸葛亮还是觉得军兵始终是要自己的好。
不过,诸葛亮也不会拒绝未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要求,兵合一处,就合一处,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人都是那些人,吃的都是吃自家的,又不消耗诸葛亮的一粮一草,诸葛亮也乐意于成全刘备,毕竟欠钱的是大爷,万一不给刘备撑场子,这货以后就不还债了,诸葛亮还不得哭死,亏死。
诸葛亮和刘备合兵一处之后,倒是寒喧了几句就各自忙去,最主要的是诸葛亮不愿意一直和刘备待在一块腻歪,诸葛亮宁愿有空多去找找张宁,调戏调戏张宁,培养一下小两口子的感情,让两人的感情升温,也好过和正当壮年的刘备空谈什么壮志未酬,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没病"shenyin"。
豫州颍川离冀州广宗谈不上近,也谈不上远,诸葛亮和刘备二军不紧不慢地花了十来天时间,总算是赶到了冀州颍川附近,不过离颍川尚有段距离,刘备远远地就听得喊杀声,响成一遍,又望见火光如星烛冲天,刘备料定远处必有激战。
思及至此,刘备那是心花怒放,在卢植那儿没捞到什么像样的战功,光是损兵折将了,想不到一来颍川,运气就这么好。这可是双方激战之中,来得及时啊,想必远处交战的必定是黄巾反贼与大汉官兵,刘备想想就觉得兴奋,感觉一个驰援有力,破贼有功的名头就要落在身上一般,浑身充满了力量。
“公子,前面已能听得喊杀之声,又隐隐能望见火光烛天,备料定贼我双方应是在激战之中,我等宜速引兵前至,也好一举击退黄巾反贼,支援友军,得些许战功,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刘备是心急着引兵前去,赶到前头厮杀一番,奈何之前刘备可以说是强行要求和诸葛亮兵合一处,此时要是独自留下诸葛亮在这里,而自己率军匆匆去抢功,容易落人口实,名声不好,因此刘备还是多此一举地询问一下诸葛亮的意见,以免以后要是行军又遇上了,诸葛亮不带刘备玩,那就可糟了。
“玄德兄所言有理,不过我所带的泰平军皆是骑兵,马力较快,若是我等一齐急急引兵前去,恐怕我泰平军会比玄德军先到,那样亮可就凭白无故落个丢弃友军的罪过了。依我看来,何不如由玄德兄先引兵前去,先行一步,支援前面的大汉友军。”
“我再带泰平军紧紧跟上,一来也好为玄德兄掠阵,万一事有不顺,能用骑兵的机动性帮衬玄德兄一二,二来玄德兄比我年长,岂能不让被施援的友军先知是玄德兄率兵前来助其破贼。如此说来,倒是要为难玄德兄再充当一次前锋了。若是玄德兄不愿,那我自当率泰平军义无返顾,一往无前,前去支援大汉友军,不知玄德兄可愿勉为其难,先行一步?”
诸葛亮虽然用兵不再太过于谨慎,可眼前喊杀之声极重,难以分清敌我,诸葛亮不愿就这样贸然领兵出现在战场,还是让刘备率兵充当前锋,为诸葛亮探探虚实。诸葛亮知道刘备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哪怕危险万分,刘备也会勇敢地冲上前去搏一把。毕竟,刘备本来就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
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此举乃是将功劳转让给他,最为难得的是诸葛亮还将话语说得那么委婉,好像刘备率兵充当前锋,是一件多么令诸葛亮为难的事儿,刘备本来就心急,早愿先行一步,诸葛亮这样的安排正合心意。
况且刘备见诸葛亮这么上道,明明是统领着速度极快的骑兵,临到战场,却愿意将首功让给统领步兵的刘备,说实在话,刘备在这一时刻是觉得诸葛亮真是厚道人。
刘备有感而发,自认要是换成现在的自己,是万万做不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既把好处让给他人,还要为他人着想,找找台阶下,顾全对方的面子,诸葛亮这样的行为不止令人心生结交之心,而且还不得不感叹诸葛亮,不愧是大儒蔡邕的门生,出身书香世家,八面玲珑的官家子弟。
“公子,真乃世之少有的仁人义士也,颇有上古先贤至圣的遗风,备远远不如也。”
刘备真诚实意地向诸葛亮拱了拱礼,行了一个代表佩服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