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栋梁

第五十九章 马(续)

乱世栋梁 米糕羊 7117 2024-01-30 11:56

  徐州军府马场,马厩一隅,修蹄师徒们分成一个个小队,各自给马换马掌,巡视至此的李笠,在一旁默默看着。

  徐州军府的马场,为官办,军府承担各项开支,所以人和马吃的是朝廷的粮饷(粮草),为朝廷卖命,这和将领的部曲私兵有区别。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及徐州军府将军,当然不能不务正业,不能只顾着给自己部曲捞好处,而把营兵当奴工。

  所以,徐州军府的新马场,也有李笠私人马场的规模即制度,以及相应的技工队伍,承担着一个马场应该具备的功能。

  其中,定期换马掌、修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活。

  马掌可以保护马蹄,避免马蹄磨损,但马蹄的角质层会缓慢生长,所以之前钉上去的马掌得定期更换,才能更好的保护马蹄。

  战马穿上了‘铁鞋’,骑兵的移动范围更广,但李笠仔细调查过,发现如今给马(战马、骑乘马、驮马、挽马)钉马掌的行为不是很普遍。

  人们当然知道给马钉马掌能保护马蹄,但是,军中马匹的保养,更多的是给马修蹄,而不是钉马掌。

  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成本,这成本不在马蹄铁和蹄钉,而在整个过程。

  给马钉马掌,得先用类似单杠或者双杠的架子把马固定住,再固定住要钉马掌的蹄子(向后抬),修蹄工才好干活。

  马蹄如同人的指甲,会不断生长,所以修蹄工得先用各种工具来修蹄,将马蹄处理干净、平整好。

  然后选合适尺寸的马蹄铁,根据马的蹄形,在小火炉上烧红、调整形状,趁热钉在马蹄上。

  过得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年),马蹄生长,又得把原有的马蹄铁取下来,修蹄,再钉上新的马掌。

  给几匹马钉马掌,累些倒无所谓,可是给大量马匹钉马掌,工作量太大。

  钉马掌的工作量就不小,而锻打马蹄铁、蹄钉,也颇费力气,又要备下各种工具,找来木炭点打铁炉。

  这么麻烦,还不如适当修蹄来得轻松、省事。

  只要马蹄没有破损,修整过后一样能正常奔跑,毕竟这个时代的硬质路面很少,马蹄磨损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马掌能省则省。

  但对于李笠而言,既然自己有能力给马钉上马掌,那就一定要做到,而且每隔半年换一次,这开支他还是承受得起的。

  然而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朝廷的营兵待遇很差,工匠待遇更差,那么马的待遇又能好到哪里去?

  能有修蹄工给马修蹄就已经不错了,谁还有心思像料理自己双脚一样,料理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战马?

  不仅如此,军中马夫时常偷偷克扣马的饲料,私下转卖赚些好处,甚至虐待马匹泄愤。

  马连吃都吃不饱以至于瘦弱不堪,病了也得不到及时照料、治疗,想要有人伺候‘美甲(修蹄)’,真是奢望。

  这确实是制度问题,南朝的军制一开始是世兵制,但这军制已经崩溃,兵户沦为奴隶,吃都吃不饱,构成的营兵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有战斗力的军队,兵源基本都是靠募兵,或者将领自带的部曲私兵。

  如此时代背景下,李笠极力确保徐州军府获得各种资源,不仅保障营兵的待遇,还保障马的待遇,已经是另类。

  待遇有保障,训练也要有强度,如此,才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并保持下去。

  李笠转到旁边跑马场,看半具装骑兵的训练。

  半具装骑兵,是相对于具装甲骑而言。

  具装甲骑,又称甲骑具装,是这个时代的重骑兵,人马披甲,防御力很高,冲击起来威力十足。

  战马的马铠,分为面帘(护面)、鸡颈(护脖)、当胸(护胸),马身甲(马身中段护甲)、搭后(马身后半截护甲)。

  此外,还有寄生(马尾部向上翘起的扫帚形状装饰)。

  战马自己要披着数十斤重的铁甲,还得驮着重量接近两百斤的披甲骑兵,又要奋力冲锋,这负担可不轻,只有身强体壮的战马才能撑住。

  李笠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攒了六七百匹能披甲冲锋的战马,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以轻骑作战为佳。

  具装甲骑的移动速度较轻骑慢,耐力也远不及轻骑,这是加强防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所以具装甲骑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军阵(破阵)而不是和骑兵交战。

  李笠觉得自己要对付敌军轻骑都已经很吃力,不可能把宝贵的战马,都用作冲击军阵的具装甲骑。

  轻骑战术更适合相对缺马的军队,有了轻骑的机动力,才能实行更有效的战术打法,或者驱散敌军游骑的袭扰,又或者担任斥候,刺探敌情。

  但没有丝毫防御的战马,在交战时很容易受伤,他缺马,不能把战马当做消耗品随便用,便想着适当加强战马防御。

  于是,弄出了“半具装”骑兵。

  即战马只装备面帘、鸡颈、当胸,没有中部和后部身甲,负担相比‘全具装’,至少减轻一半,马铠只给战马提供正面防御能力。

  李笠这么做,有这么做的依据。

  他尽可能地统计过,战场上负伤、被击毙战马的受伤部位,统计后发现,战马正面中箭、受创较多。

  所以李笠觉得,与其浪费大量防御在战马的后半截,还不如只保留正面防御,即只防御头、颈、胸。

  从“全面防护”,变成“重点防护”,让战马负重减轻、运动灵便持久。

  马铠的样式,除了面帘,由札甲,变成布面甲(有内衬)。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未经过实战检验,不得而知。

  不过至少在跑马场内,半具装的战马,跑动起来还是很快的,耐力也比披着全具装时好很多。

  这种选择,会不会出现“快不及轻骑、防不及具装甲骑”的缺点,导致‘半具装’骑兵变成鸡肋,也得靠实战检验。

  眼下,跑马场里近百匹战马已经披上‘半具装’,开始进行耐力训练,李笠看着战马疾驰的身影,只觉心驰神往。

  徐州的位置不错,可以弄到不少马匹,而且有不少平地可以用来养马。

  所以他已想在办法弄马,买也好,抢也罢,无论如何,都要把马弄多些,然后筹措资金养起来。

  没有火铳兵,靠着步骑结合的强军,一样能横扫天下。

  虽然养马的负担很大,但钱没了可以赚,攒马的机会却不能错过。

  。。。。。。

  新平公府邸,室内骑术训练场,李笠正在进行骑术练习,以确保自己的‘状态’。

  现在的练习科目,名为“绕筐”。

  场地四角各立着一个大箩筐,筐里木桩顶部,放着一个木球。

  李笠策马疾驰,开始按照规定路线绕筐,并要在绕筐的同时,挥刀砍下箩筐中心木桩顶部的木球。

  看上去很容易,但这是要计时的(计时工具为水漏)。

  而且,绕筐时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进行,人或马碰到箩筐要扣分,不能把木球一刀两断也要扣分,哪怕已经砍中了却不能将其砍成两截也是如此。

  这是骑兵训练的一个科目,练的是人马配合、转弯灵活度以及劈砍技艺。

  马速越快,转弯半径就越大,一旦离箩筐太远,就砍不到木球。

  即便砍到木球,若角度和力度不对,只能是将木球‘砸’出去,而不是将其砍做两截。

  若放慢马速,绕圈、砍木球倒是轻松,可完成的时间就会变长。

  不一会,李笠驾驭着胯下坐骑,向着第一个箩筐冲去。

  若是开的汽车,要高速转弯可以尝试漂移,然而马不行。

  他的速度较快,所以‘入弯’后转弯时想要半径小,人、马的倾斜角度就会较大,且速度骤减之下,挥刀砍木球无法借助马力,完全靠手劲和技巧。

  李笠挥刀将木球砍成两截,却差点碰到箩筐,险险躲过,这时坐骑也完成了绕圈,于是李笠开始加速,向第二个箩筐冲去。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箩筐。

  他顺利完成绕筐,跑回终点,水漏里的水位,刚好在刻度线。

  成绩合格,称不上优异。

  李笠作为刺史,有很多事情要忙,不可能成日里练骑术,所以这个成绩其实很不错。

  接下来的练习科目是“绕杆”,僮仆们把箩筐收起,又立八根竹竿在地上,呈一字排开,相互间有固定间隔。

  竹竿竿体涂着颜料,为红白相间,十分显眼,骑者要策马依次绕杆,从头绕到尾,然后掉头,绕回来。

  此为一个回合,要连续绕三个回合,耗时在规定时间内,才算合格。

  一切准备就绪,策马前出的却是段玉英。

  段玉英身着红色短衣,骑着一匹白马,如风一[书趣阁 .shuquge.co]般在竹竿间穿梭,来回三次,干净利落。

  水漏里的水位,低于合格时间的刻度,成绩不错。

  李笠发现这位骑术精湛,和坐骑的配合不错,做到了人马合一,搞不好自己的绕杆成绩都不如对方。

  见段玉英策马过来,他便问:“娘子练骑术多少年了?”

  “妾自幼便练习骑马。”段玉英缓缓说着,因为策马疾驰、剧烈运动,所以面颊有些泛红。

  “夫人之前,让妾也多骑骑马,以便侍骑,妾熟悉这白马的脾气,所以表现尚可。”

  “侍骑?”李笠听到这里,不由一愣:以段玉英的家庭出身,擅骑马并不奇怪,而且据说北朝贵族妇女都能骑马。

  这就和后世许多女子会开车一样,是一种生活技能。

  那黄姈让这貌若天仙的小娘子陪他骑马,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段娘子入府都快一年了,该收就收,别假正经了。

  前几日,薛月嫦有了喜脉,所以,李笠的妻妾全都有了身孕,而最先怀孕的黄姈,就要临盆了。

  之后还得坐月子,所以,目前李笠可用的“战马”,就只有段玉英这出身高贵的北方千里马。

  “你骑术不错,骑射水准如何?”李笠问,段玉英回答:“妾只是能射,说不上准。”

  “能右射么?”李笠又问,段玉英点点头:“能,只是开不得强弓...”

  “臂力得适当锻炼,夫人骑马右射可不挑弓。”李笠笑道,指着角落的单杠,“引体向上就能锻炼臂力,但要练好得讲技巧,我教你。”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