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根由来自于那篇已经录入文献库的,关于小型无人机应用的论文。而造成这个变化的人,却在东南部的花城市。
其实说“人”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组人,“警务升级领导工作组”。这组人的平均警衔、军衔可能不高,但工作组的级别可是非常高的――公安部直属单位。
花城市作为一省省会,当年是首批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太多的头衔。同时作为第一批富起来的城市,居民组成复杂,阴暗的角落里滋生的苍蝇、蚊子也很是不少。
刚好公安部的领导意识到,现今形势下犯罪份子反侦察意识逐渐增强,犯罪手段越发隐蔽化和科技化。而且自911以后,国际上城市反恐课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考虑到打击犯罪和城市反恐,都需要警察和武警部队联动。下决心成立一个应对领导小组。同时从技术上和战术上,整体提高侦查手段和应对能力,以此来提高保障社会安宁的综合实力。
花城市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让这个工作组在本市落户安家,
工作组的成员非常清楚,部里给的命题很大,是个系统的综合化任务。要想完成好根本不是添几辆警车,制定几套预案,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警务升级领导工作组”,因为成立时间也被简称“715工作组”。
在花城落户后,开始边探讨边实践,稳扎稳打的展开工作。动手的第一步就是推动监控网络的建设,和增强现有警力以及各辅助部门的综合调动能力。
监控网络主要指的是天眼工程,不过这是个庞大的工程,想要完善第一步的主要街道和治安问题高发区的覆盖就需要地方政府大量的投入。
想进一步发展到城区每一个角落,直至郊区和农村地区,还需要首先完善基础设施,是个长期工程。
至于综合调动能力,就需要进一步升级现有的110指挥体系,以及增设网络化指挥平台,并添设更加有效率的指挥车系统。
第一步两项工作开始推进后,更新警察系统的侦破手段,和增强武警部队的技术装备以及提高反应能力,便开始提上日程。
这两项工作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要先收集大量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例作为参考,依据需要做进一步的考量和安排。
前期要进行的除了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配置,再就是收集国内各城市的实例以此为依据展开研究。
很快各城市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始陆续被汇总到715工作组,分类整理工作也同时进行。
随着分类工作的进行,一个有趣的案例被工作组中的,侦查技术革新小组注意到,案子涉及到中部地区一个跨年代追逃案。这个案子最重要的侦破线索,居然是被三个军校学员找到的。
之所以觉得这个案子有趣,是因为这三个学员在收集关键线索时,用到了一个新奇的东西――小型无人机。
案情卷宗里有一段提到了那架无人机的一些功能信息,居然可以时时捕捉动态图像和声音,并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遥控。
小组成员查询了一些资料后经过讨论,觉得小型无人机这东西,具有极佳的灵活性和功能延展性,在案件侦查和追逃布控方面,应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形装备使用。
有了这个认知后,小组成员把相关分析,汇报给了工作组的领导。获得批准后,开始深入收集关于小型无人机性能以及应用方面的文献。不过国内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很少,国外倒是有一些,把小型无人机当作功能机的使用案例。
小组成员有些把不准这东西,在各方面的性能参数上,到底能不能胜任警方的工作要求。
刚有人提出联系一下那三个学生,把他们使用的那架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无人机借过来实际研究一下。居然就在刚刚更新的国内科技类文献库中,检索找到了相关的应用论文。
仔细研读后才知道,原来军方已经开展了小型无人机在军事用途上的实用试验,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有心联系一下论文的作者,做一些进一步的探讨,一看论文作者的名字,居然正是那三个他们打算联系的军校学员。
有了目标,在军网上一搜,又看到了三人在总装举办的,无人机项目设计征集活动中,得了第一名的报道。因为这事儿,三个人不但上了几家军报,甚至还上了央视七套的军事专栏界面。
看到这些消息小组成员们不由得苦笑了一番,他们之前只是简单的在国内文献中检索了一下,没有有意义的收获后,下意识的就认为要找相关资料还是得到国外找。
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差点儿错过了现成的线索。
找出央视七套的节目录像和相关纸媒报道,研究了一下三人参选的作品,虽然详细参数上数据并不算多,但从功能上说,差不多完全符合小组预先设想的要求。
那还等什么,赶紧联系三人所在的学校呗。
一番联系后小组成员获知,三个学员中,两位女生是硕士研究生,正在参加无人机项目的推进工作。另一位男生是名本科生,现在已经下部队实习了。
小组又联系了文献中提及的两家部队的研究所,可得知对方的研究还没有完成,相关技术也没有进行保密评级。本着先部队后地方的技术使用原则,研究进展和技术资料暂时还不能外泄。
这东西是硬性规定,小组虽然顶着公安部直属的大帽子,但毕竟不属于警务系统的职权部门,对小型无人机的应用也还仅仅只是个想法,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没有现实依据。
总不能拿着三个军校学员,用无人机获得了追逃线索的事儿去申请相关权限的批准吧。
被打听到的一零九所领导,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的。尽管拒绝了小组领导的调用资料的请求,但也给了他们一些提示。
周莉和李莹两位技术员,现在要盯研发进度时间很紧张。可那名叫曲森的学员,别看学历不高,但几乎全程参加了小型军用无人机项目,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所里现在研究的几款重点机型中,就有他的原创思路。
而且这名学员对无人机相关的性能,以及功能延展性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硬件方面更是在行,参选时的三款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他手工完成的。
如果警方仅仅是想对小型无人机的基础参数和功能性方面做一些探讨的话,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基础上,找他就完全够用了。
一零九所之所的领导以会推荐曲森,是因为他们之前在工程机改进上,欠了曲森一个很大的人情。也知道曲森如果毕业后想在部队有更好的发展,资历累计是必须的。
如果他能给予这个顶着公安部名头的领导工作组,一些实际意义上的帮助。相信公安那面用完人之后,一定会在曲森的履历中添上漂亮的一笔。
一零九所的领导默默的还了曲森一个人情,领导工作组这面得到指点后没有第一时间联系曲森,而是先详细了解了一下他的背景资历。
调查曲森背景,不是因为工作组领导不相信一零九所的推荐,反而正是因为足够重视,才这样做。
工作组领导听完技术革新组汇报的,一零九所对曲森的介绍后,已经不仅仅打算找他做简单的相关了解了,而是对他报了更高的希望,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关手续。
毕竟公安方面的一些技术性资料也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因为曲森是军校的学员,就省略了调查的步骤。
了解过程是由部里出头做的,因为权限比较高,得到的资料也非常完整。资料到手后,工作组的几个头头一看,直接被惊了一下。
曲森,大专计算机专业毕业,2000年十二月入伍,01年中部军区大比武,四百米障碍跑项目冠军,荣利二等功一次。
同年“风暴”多兵种夸军区对抗演习中,因为破解移动式通讯中继站系统,以及其它优秀表现,荣利三等功一次。
同年,被保送到信息工程大学进行本科进修。
进修期间理论科目和军事科目考核成绩优秀,获得优秀学员以及训练标兵等荣誉称号。
02年师级别对抗演习中,及时解决网络攻击造成的指挥平台故障,并再次破解升级后的移动式通讯中继站系统。在之后的间谍抓捕中击毙两名谍报人员。
演习结束后,协助五一一软件工程研究所,完善多款军用网络平台软件的加密工作。
03年总装部举办的无人机项目设计征集比赛中,他提供主要设计思路的战场监控无人机“秦弩”,获得小型无人机项目第一名。
随后成为由一零九所、五一一所以及信息工程大学联合成立的小型无人机研发项目组“荣誉”研究员。
与另外两名硕士研究生共同撰写的,小型无人机应用论文,刊登于军内核心科技专刊,并被收录进科技类文献库。
现文化课学习期满,正在中部军区二十二军五师实习。
“联系二十二军五师,把这个学员给我借调过来,让他到咱们这儿来实习!”领导工作组组长程万奇看完曲森的档案后根本没有多做考虑,直接下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