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极品锦衣卫

第590章 陶朗先的苦衷

大明之极品锦衣卫 细柳兰舟 3691 2024-01-30 11:57

  当方逢时这样的朝中大佬莅临济南,即便是作为封疆大吏般存在的陶朗先也得亲自相迎,不敢有丝毫怠慢。

  作为地方官吏,尤其是手握重权,掌一省民生的陶朗先,也不得不对方逢时这样履历惊人,盛传能与王崇古并列,成为方、王的大佬感到敬意。

  当然,这样的敬意只是一闪而过,马上就变为了担忧。

  方侍郎有所不知,这几年山东干旱眼中,本官恨不得化身为水神共工,让今年下一场大雪,又或者下一场暴雨才是。

  陶朗先身穿正三品文官补子,显得有些干瘦,与布政司衙门内大腹便便的左右参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人样貌虽然看似清廉,可一双眼睛却极像贼眼,每每都能透过方逢时的身体,看向远处充当护卫的一千骁骑。

  这是做贼心虚了吗?

  能够和王崇古齐名的方逢时自然不是简单的人物,如果不是他出身不好,没能成为两榜进士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恐怕入阁的就不是张四维,而是他方逢时了!

  也就是这样久浮于宦海的文武兼备的大佬,怎能看不出陶朗先的小心思?

  诚然对方也是一位正三品的封疆大吏,可相比之在朝堂上诸多老狐狸尔虞我诈,坐了太久地方土皇帝的陶朗先,很明显已经堕落不堪了。

  本钦差从京师远道而来有些乏了,明日一早再来陶大人商酌要事。方逢时淡然道。

  陶朗先微微一怔,将已经到了喉咙处,已经设宴准备宴请方逢时的话,又吞了下去,勉强挤出几分笑意说道:那本官就不唠叨钦差大人休息了。

  很显然陶朗先一开始称呼方逢时是为了套近乎,可谁知道对方却自称钦差,明显是不想和自己虚与委蛇,于是陶朗先只能干笑两声,就此作罢。

  待陶朗先命布政司左参政带着方逢时下榻钦差行辕后,便带着一干布政司以及济南府的府官走了,方逢时深深的看着陶朗先那自称担忧干旱与百姓,从而有些弯驼的背影,看向随行的心腹说道:告诉何千户,没有本官的允诺,不允许任何外人踏入行辕半步。

  尤其是女人。

  晚饭时间,让方逢时意外的是,陶朗先出乎意料的没有凑过来,这让他心中暗道:这人要么觉得稳操胜券,要是就是自诩海刚峰,不惧别人调查,能从这件事情之中摘出去,可这现实吗?

  想到这,方逢时心中一动,唤来何千户,也他商议了半个时辰。

  第二天天一亮,方逢时手脚麻利洗漱完毕,一点也不像是五十出头,临近天命之龄的老者。

  吃完早饭,方逢时当即令手下要来粮草、财政的账册,顺便派人去检查济南府周边的五处常平仓以及各大粮仓。

  山东布政使司的账册何其多也,当满满一屋子的账册摆在自己面前时,方逢时并没有亲自查看,而是唤来幕僚与招募的账房先生,让他们漫漫查看。

  方逢时听着整个屋子里连绵不绝的算盘声,他端起手下递来的茗茶,看向下手有些坐如针毡,表情阴晴不定的陶朗先,突然问道:为何整个山东没有看见官吏们组织百姓兴建水利打井蓄水?

  方逢时言语之中,不乏带有呵斥的语气。

  因为作为主管一省民生的封疆大吏,居然连最基本的水利都能遗漏,这不符合常理。

  听见方逢时这般询问,陶朗先官服衣袖下的右手不禁攥出了几分汗液,面露凝重道:钦差大人有所不知,随着奴儿干都司的平复,倭洲朝鲜的扩土,到处都缺少移民,而我们山东就从未了输出移民的人口之地,根据地方官吏的汇报,我们山东在这两年足足少了十分之三的百姓

  这和你没有兴建水利有什么关系?因为少人就放任不管?方逢时有些不悦,觉得陶朗先在这里左顾他言。

  陶朗先见方逢时语气有些不善,于是连忙解释道:钦差大人误会了,请听下官说完,因为山东百姓大量的输出,致使本地的劳役加重,山东的百姓也不知为何,现在一听见官服要阻止干活,就感觉惶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而其中更有甚者,一定逼急了,他们干脆举家直接移民

  眼下反正朝廷鼓励移民,此处老子干的不爽,大不了冒死举家移民至奴儿干都司!

  现在坊间皆有传闻,奴儿干都司的汉人移民不知道有多舒服,有朝廷为他们建的木屋当家,前五年还有三年能够免除赋税,后两年更是减半,而且没开垦十亩荒田,就能留下一亩自种,这种好事谁不眼红?

  陶朗先说完,偷偷观察着方逢时的表情,见他只是微微皱眉,却没有提出质疑后,不禁松了口气。

  其实陶朗先并不知道的是,方逢时的心中要远比表面要沸腾。

  此时的方逢时恨不得指着陶朗先的鼻子喝骂他,是不是将老夫当做傻子糊弄!

  眼下大明并不缺钱粮,从倭洲运往的白银、以及朝鲜辽东的大量铁矿铜矿,还有安南的铜矿。

  无一不在表明,只要你给钱,还怕没人干活?

  更何况因为山东临近北直隶,倭洲朝鲜的俘虏,也有大批量的供给山东地方,这怎么还会缺人?

  方逢时虽然满腹质疑,面上却仍不动神色的问道:水利无人暂且不说,那本官且问你,今年大雪推迟,眼看着春满花开即将春耕,为何你至今还没放粮?

  方逢时可是曾在广东时任兵备使时,亲自下田耕种过一段时间,沿路看见草根树皮都几乎不可寻见时,就已经明白,眼下山东的百姓已经濒临饿死之境,再不放粮恐怕天灾**齐至,又生山西旧事!

  面对方逢时的质问,陶朗先心中一紧,面露苦笑道:钦差大人有所不知,早在月旬前本官就已经吩咐下面的官吏开仓放粮,可前来排队的百姓实在是太多,因为队伍太长,从而引发了械斗冲突,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下面的刑房就已经处理了二百多名尸体,以及一百五十几名参与人员。

  好好的朝廷善政变成了恶事,这实非本官愿意看见的啊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