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国之上杉幕府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千体崩

战国之上杉幕府 小张局座 5531 2024-01-30 11:59

  永禄元年,三月二十日。朝定在关东打得顺风顺水时,东北的战事却出现了突然恶化。

  原先会津、磐城各地的上杉军、相马军、田村军在陶晴贤的指挥下将伊达军击败数次,其一门重臣死伤不少。可是就在东北的战事节节胜利时,毛利高广不听从陶晴贤的指挥而独自率部孤军深入伊达家腹地。

  起先,毛利高广、毛利高政、毛利高定兄弟三人率军两千从相马领丸森城(在上杉军的协助下夺取)出阵,兵锋直指留守家和宫城国分家的领地。得到上杉家帮助的相马家恢复旧领后当然没有忘记上杉家的恩情。继任相马家第十六代家督的相马义胤随即派遣佐藤好信、佐藤为信父子二人率一千余相马军支援毛利高广。陶晴贤为了不让毛利高广战败,只能先将富田氏实部五百余人派出前往伊达领作战。留守家当主留守显宗在大泷根山战死后就由伊达晴宗的三子继承,是为留守政景。

  留守家的领地位于松岛湾附近,领地有岩切城、驹犬馆等城砦。国分家就和留守家不一样了,国分家的领地就在留守家的西南部。虽然两家接壤,由于国分盛氏的长子国分盛显在大泷根山之战战死,国分盛氏就决定固守千体城(又称千叶城)和小角城两地,他准备和上杉军决一死战。

  国分盛氏麾下军势不多,千体城的守军仅有一千一百余人,而小角城的守军就更少了,才只有五百余人。国分家的军势不多,但是上杉军毕竟是攻城方,而国分家却是守城方。国分盛氏将自己的弟弟白石景氏驻守在小角城,其家臣朴泽政时辅佐在旁。除去白石景氏外,国分家的一门众们全都聚集在千体城内仔细备战。国分家的一门众在千体城内有古内宗重(国分盛氏的叔父)、国分盛廉(国分盛氏次子,国分盛显战死后他将继承国分家的家业)、乡六盛政(国分盛氏庶子)、横泽盛基(国分盛氏之弟)。

  一般攻城方的部队数量要比守城方部队多于三倍以上才能攻城。毛利高广打着自己那面大蚂蚁的旗印,带着麾下两千军势和相马军一千,合集三千余将要对千体城发起了攻击。

  在上杉军攻城之前,留守政景派遣家臣逸见光则进入千体城,询问国分盛氏是否需要留守家的援军,国分盛氏的回答却是拒绝。国分盛氏之所以拒绝留守政景的好意完全是看在伊达晴宗已经带着伊达辉宗等人逃到了仙台湾东部的纲地岛上,只要国分家守住了两座城池后,隶属伊达家的国人众们都会自发的前来救援,留守政景作为伊达家目前为数不多的一门重臣还需要保存实力。

  毛利高广虽然之前一直无脑谋反,但是作战还是比较擅长的。他并没有一开始就集中兵力攻打国分盛氏所在的千体城,而是千体城西面的楯山城。

  楯山城位于面白山南部,城主为秋保则盛(秋保盛房之子)。秋保家在天文之乱时就跟随了伊达晴宗,所以伊达晴宗也是相当信任他们一族。秋保家中还有一杆伊达晴宗亲自赏赐的铁炮。

  上杉军的先阵为毛利高政,他仅率一百余人就在半天内攻克了楯山城的支城上馆,并将城主马场直重(秋保家亲族众)讨取。

  上馆城落城的消息火速传到楯山城后,秋保则盛则非常平静。他深知自己家族的武运已经到此为止了,但还要做最后的挣扎!

  在伊达家之前入侵相马领时,秋保家并没有被伊达晴宗要求参阵,所以还保存着实力。就算如此,城内的守军也就只有九百余人。

  毛利高广不打算给秋保则盛活着的机会。他将麾下所有军势分出四份,分别由自己和毛利高定、毛利高政、佐藤为信父子率领,从楯山城的四面同时攻击。楯山城的耐久度并不高,虽然是双重曲轮结构的城池,但是二之丸的城墙却是一圈的篱笆,几乎可以不算。

  就这样,毛利高广在十六日发起了总攻。上杉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和武士、足轻的善战,一天内就全歼了秋保军九百余人,秋保则盛在本丸居室内切腹。

  就在毛利高广打算兵分两路时,他得到了黑川晴氏出兵七百支援小角城的消息。这就让他原先准备一路攻打小角城,一路攻打千体城的计划流产。

  毛利高广并不在意,他就乘势将三千军势带到千体城下。他想要将守卫伊达家领地南部的门户彻底敲开,让身在关东的朝定看看,自己不仅资格老而且打仗也比陶晴贤厉害。

  国分盛氏在毛利高广率军到来之前就将城内的守备工作做好了,他将城池各地都交给一门众来镇守。本丸由国分盛氏自己镇守;二之丸由国分盛廉驻守,准备随时支援各地;三之丸由横泽盛基驻守;西之丸由乡六盛政驻守;东之丸由古内宗重驻守。

  毛利高广得知伊达晴宗带着家眷躲到岛上后就更加不把伊达军放在眼里了。他认为伊达晴宗都逃离本领,那么谁还会派遣大量援军救援呢?毛利高广根本不知道这个就是伊达晴宗的障眼法。伊达晴宗躲在纲地岛上为的就是能更加方便的派遣船只载着援军前去支援。

  十七日清晨,上杉军以十名铁炮足轻对着城头开火为信号,开始了攻城。千体城和之前被毛利高广轻易攻克的上馆城、楯山城完全不同。千体城虽然是一座平城,但是经过了数代国分家当主的修缮后已经变成了一座坚城,再加上国分家的众人对上杉家和相马家的同仇敌忾,士气异常的高涨。上杉军和相马军在上午的攻城中损失了近百人后攻城便停止了。毛利高广被迫采取围城和在城下町放火。

  国分盛氏以一千一百余人的守军在守城战的第一波攻击就打退了上杉军的攻势,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而且三分一所家景(长江家景)的四百援军已经航行在海面上一天后就能登陆并且抄掉毛利高广的后路。当然,毛利高广并不知道这一切,他还被蒙在鼓里。可是陶晴贤却知道,他虽然调集了色部胜长等前来援助的扬北众军势前去支援,但是这毕竟还要看毛利高广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支撑到援军的到来。

  在休息了一晚后,上杉军继续朝着千体城发起了进攻。同样,还是被打退了。毛利高政和毛利高定二人亲自上前督战时负伤。这一战给伊达家看出了上杉军的软肋——攻城。

  就在毛利高广将军势清点后才得知了伊达军的登陆。此时的上杉军剩下一千八百余,相马军剩下八百余。毛利高广并不打算让相马军继续徒增伤亡,他让佐藤为信、佐藤好信父子先行率领相马军撤回,自己率领上杉军掩护。

  佐藤为信父子一听毛利高广来为自己断后自然是感恩戴德,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毛利高广不是考虑到相马家而是自己。毛利高广出阵伊达领后伤亡近两百连一座千体城都没攻下,以后怎么在上杉家立足?毛利高广打算在敌军援军到来前攻下千体城。

  最后一次的攻城由毛利高广亲自督战,这一次的攻城就出现了明显的成果——西之丸和东之丸被攻下,乡六盛政和古内宗重都讨取。

  也就在毛利高广将要扩大战果的时候,伊达军的援军已经到了毛利高广的背后。

  三分一所家景率领四百援军立即赶到了上杉军的背后,并且立起大量的旗帜迷惑上杉军,让其不知有多少援军前来。不仅如此,小角城的白石景氏、朴泽政时、黑川晴氏三人率领一千四百军势也在路上。

  这下毛利高广就被合围了,这就是伊达晴宗的‘中心开花’。

  毛利高广也不傻,立即停止了攻城。他让麾下二十名母衣骑兵护送负伤的毛利高政和毛利高定突围到距离最近的相马领北目城,自己率领上杉军剩余的一千五百军势从伊达军人数最多处突围。毛利高广直接率军朝着白石景氏等人那里发起进攻。

  原本只是前来支援的白石景氏等人瞬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白石景氏的家臣朴泽政时当场被讨取,黑川晴氏和白石景氏二人好不容易在折损了四百余人后顶住了毛利高广的攻势。不过,毛利高广这里也损失了两百余人,再加上之前的攻城,这一支上杉军早就疲劳了。

  毛利高广依然带着这支疲劳之师机械的和伊达军厮杀。先后击溃了白石景氏、黑川晴氏。但是随着伊达家的上楯城主支仓常正、北方城主栗野长国、岩切城主留守政景等人的加入战场,毛利高广便渐渐不支了。短时间内伊达军已经上升到了三千余,而上杉军在一系列的恶战后仅剩下了一千不到。

  即使上杉军损失惨重,毛利高广依旧率残部杀出重围。途中还将阻拦的留守家家臣逸见光则讨取。毛利高广率部突围后,伊达家的众人竟不敢追击。

  毛利高广虽杀出重围,但是行军到北目城外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浪人用铁炮击中。

  在城门处将要迎接的毛利高政和毛利高定二人立即带着身旁母衣骑兵将刺客包围起来,随着大量的足轻的前来,刺客们全都选择了自尽。

  毛利高定立即让几名武士抬着腹部、右肩中枪的毛利高广进入城内,而毛利高政却在刺客的身上搜到了一封书信,署名还是芦名氏方!

  这不由得让毛利高政感到震惊,芦名氏方的正室是佐竹家的养女(佐竹分家的女子),要真是他派遣的刺客,那么他是想将毛利高广刺杀后起兵恢复芦名家的旧领?

  毛利高政并不打算继续胡思乱想下去,他先命令跟随毛利高广突围的残部八百余人进入城内休整,自己则开始仔仔细细的看信上的内容。

  很快,毛利高政在信上得知了袭击他兄长的五名刺客的名字:河原田盛次、河原田丰前守、横泽齐三郎、生江主膳、渡边伯耆手。而这些人的身份就是原芦名家家臣,由于芦名宗家的灭亡他们不得已逃往伊达领藏匿起来。芦名氏方在信上也就只是说希望他们五人能将镇守会津周边的毛利高广刺杀,好让自己恢复旧领。至于行刺用的三杆铁炮是由伊达家提供的,芦名氏方在大泷根山之战前就和伊达晴宗取得了联系。

  毛利高政和毛利高定兄弟两个是找了城下町里三四个医师到城内去治疗毛利高广。可惜毛利高广先是疲劳过度,再加上被铁炮的铅弹击中两处引起大量出血。所有的医师都说毛利高广已经无法救治了。

  三月二十日,毛利高广在北目城内的一间居室内停止了呼吸。他的一生一半都在谋反中度过的,最后的一次谋反还是在朝定的调停下成为了扇谷上杉家的家臣。成为扇谷上杉家的家臣后,毛利高广从原先北条的苗字改为了毛利,并且在一次次的合战中立下功劳。可是,这一次却遭到了小人的暗算后身亡。

  整个南陆奥,朝定留下的家臣有能力的仅有陶晴贤、毛利高广、宇佐美定胜、杰山云胜、河田长亲等几人。毛利高广逝去后,陶晴贤就不能对伊达家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周边的相马家还需要恢复实力等等。

  毛利高广的死和千体城攻城战的失利被世人称为“千体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