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夫一脸生无可恋,虽然赶车养马的工钱也不错,但对比起作坊的工匠,那差的不是一丝半点。一秒记住【看☆^→书\◇阁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最重要的是,这个马车夫是和张家签了十年奴仆契约的,也就是说,张家甚至可以不给他工钱,只要管他吃饭穿衣住宿就好了。从这个角度说,马车夫羡慕那些工匠是必须的了。
然而这个马车夫不知道的是,张正书已经在着手改良马车了。
没办法,这个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哪怕张正书做了那么多次,还是觉得坐一次身子就散架一次。
要改良马车,绕不开的一个东西就是弹簧。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弹簧,可以宋朝冶金技术要弄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也唯有张正书出现了,以超越时空的眼光点出宋朝以煤炭炼钢的弊端,才得以让宋朝的冶金技术再上一层楼。不然的话,还是坚持用煤炭炼铁的宋朝,注定是要被吊打的。试问一下,含碳量含硫量这么高的铁,怎么可能和西夏、辽国那种接近钢的铁碰撞呢?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宋朝对西夏铁鹞子、辽国的铁林军一直束手无策?还不是因为西夏人的锻造技术高超,宋朝制成的刀枪根本无法洞穿!
额,好吧,其实宋军也是有自己的铁骑的,但是宋军的铁骑根本不值一提。用的甲,居然还是太祖太宗年间静塞军传下来的重甲,已经铁锈斑斑了。静塞军在宋初所向披靡,但是如今却早已湮没在了历史当中。
宋朝锻造技术落后成这样,也怪不得拿西夏人一点办法都没了。要知道西夏的铁鹞子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铁鹞子的选拔方式基本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的盔甲传给孙子,祖祖辈辈的流传,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宋军一看到戴着蒙脸头盔的骑兵,还没打士气就弱了三分。
历史上岳飞以钩鎌枪大破铁浮屠、拐子马,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女真人的铁浮屠其实也是传自西夏人,铁浮屠进攻的时候两三匹马之间也要用铁链锁着,所以也叫连环马。要是岳飞手中有重骑兵,早就硬碰硬了,钩镰枪看似神勇,其实以步挡骑,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士卒性命才能换来钩掉敌人马腿的机会。
士卒落后、武器落后、战术落后……几乎全面处于下风的大宋,居然能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延绵三百多年之久,实在是有点神奇。
好在张正书的出现,弥补了武器落后的被动局面。
弹簧,是张正书一定要弄出来的东西,虽然在后世很常见,可在大宋,弹簧太重要了。有了弹簧,张正书可以让配重投石机的射程再加一里地,威力也更大。有了弹簧,张正书可以制造连弩了。诸葛连弩也有类似弹簧的机件,但是用木板竹板牛筋做成的,射程不过十步到二十步的样子,也就是三四十米。但有了弹簧,张正书有信心将连弩的射程增加至百米左右。这个时代,依旧是冷兵器的时代,强力连弩的出现,就是古代版的冲锋枪,几乎是跨时代的神器。
哪怕是大宋的八牛弩,床弩,张正书也能让它们的射程再增加一里地,甚至还可以提高准头。
更重要的是,宋朝虽然武器不行,可弓弩一直是强项,比如神臂弩,更是黑科技。可弓弩制作太繁琐了,制作弩身、弓身要一年,弦又要一年,哪怕一年到头,也制作不过一万张弓弩。可冶金技术发展了之后,大可用弹簧钢代替弓身、弩身,那么制作进程就会快了许多,弹性、射程也不见得比木质的弓弩差。
说到底,弹簧并不难制作,有铁丝就行,缠成螺旋状,接着高温淬火,中温再回火就行了。关键是材料,张正书通过系统知道,弹簧钢必须要用到低碳加锰的钢才行。虽然自先秦传下的,铁器加金属元素的技术已经失传了,可有了张正书的“指点”,冶炼作坊的工匠还是摸索出了一点东西来。大宋是有锰矿石的,冶铁的同时加入点锰矿,炼出高锰钢来,再铸模成铁丝,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高锰钢的出现,更是将大宋的铁器再上一层楼。铁器中加入了锰元素,铁器不仅更加坚硬,还富有韧性。但是,成本太高了。也只有张正书这种不计成本投入研发的商贾,才能弄得出来。哪怕是赵煦知道有这种办法,估摸他都不会去实施。只制造出一点兵器来,却要花费几百万贯,赵煦是怎么都不会做的。
可以说,张正书为了得到一个弹簧,前前后后已经投进去数万贯了。
这种投入有意义吗?
在很多人看来,张正书是得了失心疯。然而张正书以超越时代的眼光看到,材料技术才是别人永远偷学不了的核心,也是国力的体现!
比如这个弹簧,太有用处了,张正书要想回本也很容易,只要设计出一款弹簧马车,高价卖出几百辆。别说回本了,分分钟还能赚大钱!弹簧的出现,能极大的改良马车颠簸的状况。再弄出一个钢铁轴承来,仿造大宋现有的轴承铸模就行了。这样,一辆舒适又快捷的马车关键构件已经完成了。再把马车弄得富丽堂皇一些,卖给喜欢炫富的商贾。或者弄得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别有洞天,卖给当官的,绝对能卖疯掉!
更绝的是,张正书还可以发展公共马车行业,弄一个有轨马车,专门载客……好吧,有点不太现实,因为成本问题基本没有多少人能坐得起,也不可能去坐。不过这个思路是对的,等以后张正书弄出蒸汽发动机之后,这绝对是门生意。
为什么张正书说马车夫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呢?
想想看,以后当官贵人出门都不兴坐轿子了,一个轿子才几个钱,能显出身份来?
要出门,肯定要赶马车!别说一匹挽马起码要十几贯钱了,一辆马车也是几顶轿子的价钱!再加上比摇摇晃晃的轿子都舒适得多,谁还有理由不选马车而选择轿子呢?恰好,赶马车在宋朝原本不是那么吃香的职业,要不这个马车夫也不会沦落到要卖身为奴的地步了。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马车夫绝对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