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汪藻
蔡知摇了摇头:“刚才杜充并不是默许,他只是在犹豫!”
“杜充此人志大才疏,有名无实,骄傲且刚愎自用,却又偏偏想成为万人景仰的人,这在大宋怎么可能实现呢?当初赵桓把他赶出东京,就相当于狠狠的打他的脸,让他一度悲愤不已,为人也更加极端。”
“对于杜充,只要让他明白大宋给不了他想要的,他的名声只对辽人和金人有利用价值,他就会死心塌地跟主人一起走,绝不会考虑投降赵桓!”
“他骨子里一定知道这一点,但却又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甚至心里还抱着一丝丝幻想,所以才会默不作声,并不是默认!”
听了蔡知的分析,蔡绦喟然长叹,对着蔡知深深一躬:“当初家父就说过你才智过人,只是不愿为官,否则必然是三品以上大员――今天我对此深信不疑!从今以后我愿意以师礼相待,你便是我的张良!”
蔡知吓得急忙还礼:“属下可不敢!主人折煞我了!”
蔡绦再三要拜蔡知为师,蔡知再三不从,但最终还是拗不过蔡绦,在另外三人的见证下成了蔡绦的“子房”。
当天晚上,蔡绦便挨个见了李成、刘豫和杜充,直到深夜才回。
……
再说赵桓,被胡春和程子明压着走向地牢,也是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
以他的身手,想要留住他还真不容易,尤其是胡春、程子明这种二把刀,只有陈丽卿的七成实力。
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这座庄园。
他一边走一边小声说道:“我说两位,官家登基的时候确实赶走了不少人,不过好像没有你们两个还有那个黄魁,你们为什么逃呢?否则的话现在早已建功立业了!”
胡春看看程子明,程子明看看胡春,脸色都不好看。
“你怎知朝庭不会捉拿我们?再者说我们的恩相都被杀了,又怎么可以再效命朝庭?”
闻听此言,赵桓摇头冷笑不已。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胡春道,“新官家有些嫉恶如仇,我们这种有前科的人可不敢去送命!”
“错!不仅错而且大错特错!”
赵桓边走边说道。
“第一,新官家一言九鼎,他说过的话不会反悔,至今也没反悔过,你们应该相信。”
“第二,你们说的没错,新官家嫉恶如仇,但他容不下的那种恶都是伤及大宋命根子的恶,比如权奸把持朝政,比如商人盘剥百姓,比如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这些都是他容不得的!”
“但你们以往所做哪里有这么严重?根本算不上恶,只是犯一些过错罢了!换句话说,你们还没有资格被官家针对!”
“第三,最错的一点,就是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去效忠童贯高俅之流!那些奸贼只是提携了你们一把,你们当的是大宋官家给的官职,吃的是大宋百姓上交的税粮,但你们一不感怀朝庭,二不感怀百姓,偏偏要认贼作父,岂不笑煞人也?”
“当然,这也正是那些权奸最该死的地方,明明大家都是效忠大宋江山,最后却成了别人效忠于他,可谓是窃国之贼,天地不容!”
“你们说,你们错了没有?”
胡春与程子明默然不语,但脚步也没停,很快来到了地牢门口。
赵桓看着那沉重的大铁门,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呀!
自己在外面,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走,没人能拦得住自己。
但若是进到了里面,外面的人把这大铁门一锁,自己一起不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不过他又一想,总归陈丽卿和刘慧娘他们很快就会找来,自己便是进去也待不多久,便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刚进大门,一股霉湿味儿扑鼻而来,让赵桓连咳不已。
地牢很大,里面有十几个小铁门,铁门上有铁窗,经过的时候,赵桓明显看见几乎所有的铁门里都关押着人。
胡春和程子明把赵桓带到最里面的那个铁门外,打开之后,便把他推了进去,又咔嚓一声锁上,便径自离开了。
对于两人的反应,赵桓不怒反喜。
不说话,就证明有想法;若是当场反水,他反而不敢信了。
不过随后一股恶心涌上心头,赵桓看到了屋子一角处的木桶。
这间小屋里已经有了一个人,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看起来文质彬彬;见赵桓进来,摇头叹息不已。
赵桓捂着鼻子,盘腿与那人对坐。
屋子甚小,两人相距很近,赵桓都能感受到来自对面的鼻气了。
赵桓道:“这位先生,小生赵大,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那人翻了翻眼,又摇了摇头,指着脚下:“同时人家阶下囚,如何关照?这屋子狭小,吃喝拉撒都在此处,作为前辈,我不嫌弃你就是!”
赵桓愕然,随即又觉得屋中气味实在难以忍受,靠近那人道:“敢问前辈尊姓大名?”
“汪藻!”那人随意道。
“汪藻?”赵桓仔细盯着他的脸看了起来,“你就是名震天下的文士汪藻?抑或只是重名?”
汪藻淡淡道:“就是那个汪藻!名震天下不敢,略有名气!”
赵桓盯了他半晌,摸着下巴沉思。
这个汪藻,才名满天下,为官也清廉,与胡伸号称“二宝”。
他若没记错的话,汪藻是在两个月前自己辞官的吧?好像对自己一刀切惩处很有意见,扔下官印官服就跑了,自己当时还骂他与那些商人一丘之貉来着。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汪伯彦不应该把他当做座上宾吗?怎么给关到这里来了?
赵桓试探着问道:“先生看不惯朝廷整治那些为富不仁的商贾而辞官,为什么汪伯彦这些人反而要把先生关起来?是因为分赃不均吗……”
“放屁!”
汪藻闻言顿时大怒,像踩着尾巴的猫一样蹿了起来,对着赵桓吹胡子瞪眼。
“我反对严整商贾是担心天下大乱,绝没有一丝私心!我堂堂读书人,岂能与奸贼奸商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