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先秦那个时候,年轻人结婚除了媒人说合之外,还可以自由恋爱。故事发生的时候,孔老二还没出世,“吃人的封建礼教”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当时的婚姻生活其实是多姿多彩的。(注1)
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下,男男女女,放着音乐,出入于小树林里,徜徉在河岸、堤坝上,很浪漫、很自然的。先秦的青年男女们,在这样的浪漫情况下,可以自由恋爱(注2)
数不近的哥哥不韦虽然没那么好命,让爷娘从小给他找个漂亮媳妇,但是,他的运气也不错,他通过“自由恋爱”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伴侣。(注3)
娶媳妇进门,彩礼是必不可少的。前面讲过,宋国这个地方,攀比成风。娶媳妇、送彩礼,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彩礼越重,女家越觉得有面子。这个也可以理解,商人么,重利轻离别,越是市侩的人,越是计较,这似乎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当然,也不是说整个宋国人都是这个样子,至少数不近的老丈人家就还好――至少没有追求商品利益最大化,虽然他家要的彩礼对于数不近一家来说已经是灰常、灰常高了。话又说回来,谁叫你家没钱又要娶这么漂亮一个媳妇呢?
不韦的对象叫叔子。这里的“叔子”是当时女人姓名的一种叫法,(注3)
叔子也是个青春大妹子。那个时候的女人都要下地干农活,所以,大部分的女青年都是看起来很有活力。叔子虽然没有数不近的媳妇漂亮,但健康、阳光,不韦很满意。然而,在彩礼问题上,数不近一家彻底发愁了。上次数不近结婚,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这次不韦要结婚,虽然人家没有狮子大张口,只要了二十匹布和粮食若干,但是也不少――至少对数不近一家来说是这样。之前数不近刚娶媳妇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要挣回来,但是,一年过去了,这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他家最能干的,其实是他哥不韦,不韦是个农民,你别说当时了,你就说现在一个农民靠什么能迅速把钱挣回来?更何况,在宋国,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据摸金校尉研究,春秋那个时候的气候对人类并不友好,三年一小灾,七年一大灾。刚过去的这一年,数不近他们没碰到灾年都已经很不错了。今年打下的粮食也不是太多,虽然没有坐吃山空,但也没太多的余粮。
老两口这下发愁了。粮食其实还好说,当农民的,虽然没钱,粮食不稀奇,地窖里还有一些,尽管那是预备留着灾年用的。要知道,他们祖上是宗周过来的。宗周的人对于农业十分在行,一向精打细算,对于未雨绸缪还是做得很好的。所以,虽然宋国的农业不咋地,但是数不近一家子,自打到了宋国后,从来没饿过肚子。数不近他爷估摸着,就算地窖里的粮食给个九成出去,加上今年的粮食,撑过明年一年是没问题的。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明年应该是丰收年。到时候,不行就多种两块地,把粮食早点弄回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二十匹布。(注4)
哦,好像扯太多了。简单点说吧,那个时候,商品经济是真正的萌芽时代。市面上流通的标准货币都没有,可充当货币的“硬通货”很多。比如有,贝币、铜币、布匹、乌龟、斧子等等。所以,叔子家要的布匹,其实就是钱的一种。
事实上,最后数不近他家老爷子卖了五十亩地才把钱凑齐。有人很奇怪,怎么需要卖这么多地。其实春秋早些时候,地不值钱,到处都是荒地,想种地自己开荒就行了。只有能种的好地才能卖得上价钱。后面战国时期,农业、水利、人口发展起来,地就贵得多了。
老爷子算得很透彻,如果地卖少了,凑上地窖里的粮食,虽然是把眼前这关过去了,但是,万一明年老天爷要是折腾一下,这手里要是没点余粮,恐怕新过门的媳妇也留不住,所以,老人家咬咬牙,干脆一次到位。不得不说老爷子有魄力,不愧是帝都来的!
这五十亩地,对数不近一家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不韦还好,毕竟这娶媳妇的喜悦是大过天的。虽然他也心疼那五十亩地,但是他知道,眼前没有更好的法子,而且,说不好听话,不韦现在依然是他们家的顶梁柱,他自恃以后有能力再把这五十亩地给挣回来。(注5)
这么多年来,数不近一家三个男丁,一共才有三百亩地,这还是祖上留下来的。如今不韦娶个媳妇就花了五十亩地,作为农家子弟,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且,他们也知道,不管是丰年还是荒年,这土地长期一直是看涨的,只不过是涨得多、还是涨得少而已,跌是跌不下来了。但是不卖地,他们又没法子,迈不过眼前这个坎。
数不近虽然心疼,可没有半点怪罪他哥哥的意思。数不近挣钱不行,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钱说到底,大头是被他自己给花了。要不是他一味坚持把孟姜娶过门,当时那笔彩礼,足够两兄弟娶媳妇用了――本来就是小康之家嘛,连媳妇都娶不起还叫什么小康?不过,钱虽然花了,数不近可一点不后悔,不但不后悔,数不近为了守住这个漂亮的媳妇,简直可以说是拼了。从一个浪荡子,变成一个整天满脑子想着怎么挣钱的养家男,真不容易。以前那个玩世不恭的讨债鬼,早不知跑哪去了。
俗话说,“形势比人强”,现在已经是“形势逼人强”了。少了五十亩地,却多了两口人,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要是坐吃山空可不行。数不近打定主意,准备再去找找他的铁哥们季献,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能挣钱。
备注
1)说到这里,讲一个成语“靡靡之音”。以前柱子上学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是不让听的,因为是“靡靡之音,黄色小调”。柱子还记得当年有关部门还有一个所谓“****”的目录,禁止学生听。我很清晰地记着,里面有首歌叫《夜来香》。后来好奇在网上找来听了,咿咿呀呀地,“什么夜来香我为你歌唱”,觉得很普通,也不知道哪里有“黄色”的,只能说柱子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最早说“靡靡之音”的,其实是来源于“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所谓“桑间濮上”是指当时卫国的两个地方,那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
2)其实,更早些年的时候,中国婚姻的主要模式就是自由婚姻,跟今天一样。春秋过后,中国很快进入包办婚姻时代,又过了两千多年,中国人才又重新取得了婚姻自由。只不过后来被带沟里去了。柱子虽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也反对包办婚姻,因为柱子也相信莎翁名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这里要讲的是,在当时,孔老二所推举的礼教还没有大行其道,各诸侯国都存在着“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比如燕国有“祖泽”,宋国有“桑林”,郑有“潦、洧”,齐有“社稷”,楚有“云梦泽”等等。这些地方,其实都是人类的圣地。
上一章讲过,数不近的婚姻虽说是家里老人指定的娃娃亲,但也还都是两情相悦的。那个时候,媒约之言、父母之命还不是十分厉害,惹毛了年轻人,“私奔”也是斯通见惯的。不过,私奔对女人来说不公平,“奔则为妾”。先秦那个时候,“妻”的权益是相当大的,西周那个时候,“妻”的身份是等同于丈夫的,权力是小于丈夫的。在更早之前,“妻”的身份也是等同于丈夫的,但是权力是大于丈夫的!有的人可能对此有异议。柱子认为,权力来自于实力。周朝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是,中国从此进入直男社会。中国远古社会一直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和权力。青台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的中国统治阶级,男性的上肢远没有女性发达。这说明什么,说明女性是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参与者,活跃度比男性还要大!这里要对这些摸金校尉赞一个,虽然没摸到夏朝的真东西,摸到这些也不错,毕竟能发现当年的北斗九星祭祀台,这个还是很了不起的。直到商朝,摸金校尉一直都发现女性在参与战争。据《盗墓笔录》记载,商朝最著名的战役也是皇后带人打的!这一切都可以说明,远古的中国女人是浪漫而幸福的。
3)不是后世“小叔子”的意思,大家别会意错了。虽然男风也是自原始社会就有的事,中国有,外国也有,但至少在春秋那个时期,这种事还没有公开合法化。我说春秋那个时代各种先进,可没包括这个。那个时候,全天下的姓很少,一共可能才二十几个,而且女人才称姓。我看了很多先秦,给男人起名字,用女人的姓。看了这部后,那些不用看了。西周当年定姓的时候,是为了“别婚姻”的。意思是,别娶错了。因为“同姓不婚”。你把男人称个“姓”做什么?前面都说了,从周朝开始,中国已经进入直男社会了。没有哪个男人会给自己头上按个姓的,那不太丢人了吗?你看古代人问陌生人都是,“你是何方人氏?”不是“你是何方姓氏?”而“氏”则是身份的标志。先秦那个时候人口比较少。一个小的诸侯国才一两万人。从春秋开始起,人类人口大爆发。在人名前面冠以“氏”号一是防止重名,因为早先时候人名都是一个字的多。跟今天那个tom,激m,jack什么的一样。顺带提一下,那个时候中国人说话是有清辅音的。所以真的跟英语很象!其二就是,“氏”也是身份(地域)的标致,类似于今天的“我爸是李刚”。比如陈国来的就叫“陈完”。他爸是修史的,他叫史实。再顺带说一下,您别小看“史”,“巫、祝、祭、祀、宗、史”这可是本套书的台柱子。按照今天的话说,“史”是上古巫术之一。后世的各种相面、谶言、算卦,风水等,都是“史”里面很小的一个分支。当然,这都得到后面才能说到。现在,还是请耐心地跟着柱子慢慢地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现在我们再讲讲女人的名字。先秦的时候,女人的名字是个大问题。现在先秦里那些女人的名字都没法看,要么起的不好,要么用的不对。那个时候,女人也是有小名的,“叔子”这种称谓是非常正式的称谓,可以等同于“字”,可以写在身份证上的。女人的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闺名”。一般闺名都是非常亲近的人才知道的,外人称呼女子的闺名是不尊重的。但凡成年女子有姓,有排行的,就不要称呼人家闺名,那个是不礼貌的。不韦的对象当然有闺名,但女人一旦许嫁以后就要“称字”,以示尊重。这种称字方法是排行加姓,即“叔”是排行老三,姓“子”,所以叫“叔子”。有人说,这样称谓,那重名的人不要太多!?呃,是的,你说的对。但是,当时女子的尊称就是这样的,好比今天的什么王夫人,赵太太等。现在你也知道了,那个“孟姜女哭长城”中的孟姜,其实是个没有名字的人。“孟”用在排行上,作老大讲,一般是给女性和庶子用的。男人或嫡长子叫“伯”。
4)中国早些年的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虽然商朝已经有商品交换了,但主要还是物物交换,专属货币非常少。直到春秋这个时候,还有用贝壳做专属货币的。有的人笑了,贝壳做货币?开玩笑吧,那玩意海边多的是,我可以捡到你破产!但是,根据《盗墓笔录》记载,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一,人家是特定种类的贝壳,不是什么贝壳都收的!第二,在古代,不仅仅是中国,大家都拿那玩意做货币,要是那么好捡的话,人类的智商是不是连猴子都不如了。不管怎么说,你认为可以捡到别人破产的贝壳,居然在作为专属货币时还是不够用的。因为不够用,还有各种替代货币,包括把铜块做成贝壳的模样,叫“铜贝子”,充当货贝。据《盗墓笔录》记载,铜贝子有大有小。小的大概在1.2-1.5克,差不多40个等同于一个大布币。所以,本书统一为40个铜贝子换一个布币,免得麻烦。货币和“货贝”这两个发音,甚至一直到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是通用,直到今天,有些地方的老人家一直把人民币读成“人民贝”。
5)那个时候,整个世界经济(中国)在蓬勃发展。宋国受到周边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齐国、楚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双发引擎带动下,经济起来了,人口增长很快。早些时候,数不近的太祖刚来宋国的时候,人口还不是很多,那个时候,荒地很多,随便开荒。诸侯还希望来的人越多越好,而现在,由于人口越来越多,空间制约了发展,人又有惰性,不远跑到离都城很远的地方去,一不方便,二不安全。所以,商丘周围的土地越来越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