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三大征

第六十二回:议阻击权栗定稷山,固王京杨镐

万历三大征 石门公子 6977 2024-01-30 12:07

  议阻击权栗定稷山,固王京杨镐严法令

  南原及全州等城的失陷直接导致了全罗道的失守,忠清道也沦陷大半,败报传来,朝鲜王李昖瘫坐在御座连连哀叹:“寡人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空谈防备,壬辰年也难被攻占的全罗道竟被如此轻易的占据。改革至今就给寡人这样的结果么!?”

  对此柳成龙等人一时沉默不语,李德馨奏答:“殿下,漆川梁的战败起了很大的影响,南原拼死战至了最后一刻,令人动容,而驻守全州的明军不仅坐视不理还不战而逃,我们的士兵面对倭寇的大军虽难以力敌但都在拼死血战,实在是寡不敌众。”

  李恒福进言:“都元帅权栗所领主力部队正在待命,此时若与明军联合立寻战机挫败敌寇锋芒,战局便得逆转。请殿下坚定圣心。”李昖不悦:“少在寡人面前空谈大话,想让寡人坚定圣心倒是拿出结果来。倭寇再次逼近王京,寡人思虑,得让中殿领妃嫔宫人先往北方暂避。”

  柳成龙大惊:“殿下您何出此言?国内军民又会因播迁而再次四分五裂!绝不可再现壬辰年的混乱。正因不能坚定信念,调度部署屡次失误,才生出播迁,结果民心大乱,官府无人,王室播迁,国土大片失陷,存亡仅在一息之间。此时绝不能重蹈覆辙!”

  李昖严词回应并非播迁,只是让妃嫔暂避。柳成龙则以朝鲜百姓不会如此斟酌考虑而再请李昖能收回成命。李昖无奈,便令柳成龙等人速去经略衙门共商御敌方略。

  经略衙门中杨镐与麻贵也正在为全罗道的失陷而愤怒不已,麻贵请杨镐治杨元及陈愚衷之罪,严明军法。杨镐说道:“当然应该如此!早已严令全军不得后撤,坚守险要,杨元虽在南原与倭寇血战,却仍逃回汉阳,据你所言杨元曾在南原向朝鲜军信誓旦旦死守南原,如今却恰好相反,苟全性命。还想凭借资历军功抵罪,真是不知羞耻。而陈愚衷则更加可恨,不仅未及时援救南原,未见倭寇一兵一卒竟不战而逃,还大言不惭妄谈战局为自己的不战而逃找借口,罪不容赦!朝鲜军民都在浴血奋战,明军却贪生怕死,脸面都被他给丢尽了,皇上的脸面也被他给丢尽了!立即军法从事!而全罗道的失守使我们的战略部署大乱,陷入被动,形势危急。”

  麻贵心有不安,本难开口,终仍对杨镐进言道:“敌众我寡,援军未至,眼下我军处于极度劣势,为避免我军陷入死地,依末将之见,不如北撤辽东,尽早与大军会合再图进击。”

  杨镐随即斥责:“不可胡言乱语,刚刚才决定将杨元及陈愚衷军法从事,你竟也提出大军北撤,怎能如此不识大体!我们在朝鲜坚守待援是为阻挡倭寇在大战之前占据优势,更是为坚定朝鲜与我们合兵奋战的决心。督师那边也有来信,告知我们大军即将入朝,需继续坚守不可回撤,若我们擅自撤离军心必将大乱,朝鲜将有亡国之危,歼灭倭寇将难上加难,我们也会被论罪处死!你可明白这其中利害?”

  麻贵见杨镐动怒,亦不敢再随意妄言,转而言道:“末将只是单纯从军事考虑,还是经略所虑周全,末将惭愧。末将请令召集其余分守各处的明军集中汉阳,既然继续坚守,末将以为必须善择良地痛击倭寇主力,倭寇正势如破竹必心生傲慢,骄兵必败。战术得当必能得胜,挫其锐气使不敢轻进。只是我们初到朝鲜,应在何处部署还需与朝鲜商议。”杨镐也认为应当如此。

  此时领议政柳成龙与都元帅权栗前来拜见,杨镐请二人入座,柳成龙说道:“方才听闻大人下令处决逃将杨元及陈愚衷,请大人不必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有关败逃我们也不想事后追责。此番前来主要是共商御敌之策。”

  杨镐向柳成龙及权栗致歉:“真是惭愧之极,军中早有严令不得临阵脱逃,杨元尚有血战,陈愚衷临阵脱逃,竟还振振有词!不斩不足以定军心。大敌当前如不能置生死于度外贯彻军令,如何能抵挡倭寇进击?”

  都元帅权栗赞道:“明军军纪严明,经略大人处事公正,定能击退倭贼。关于之后的防御部署,我以为可设于忠清道天安郡内的稷山。此处为险要之地,且通连各地,倭寇欲从速进入京畿,依我猜测多半会集中至稷山一带。若我们能在此处击退倭贼,不仅京畿可保,战局也将逆转,我们将能转守为攻。不知大人您意下如何?”

  杨镐赞同:“所言有理,敌众我寡,若倭寇分散进击,我军兵力不足,既然可集中对敌,正是战机。还请朝鲜派遣主力部队与明军一道往稷山阻击。只是稷山地形还不适于大军展开,对倭寇也同样如此。不仅需要计谋,更需精锐担任阻击。请问都元帅对此可有调遣?”

  权栗说道:“我将调派咸镜道观察使孙元信领兵一千,右议政李元翼为监军,从旁协助。这支军队于咸镜道不仅屡次参与对戎狄的作战,也为抵御倭寇的入侵拼死血战,是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精锐。”

  杨镐称赞并询问麻贵意见,麻贵进言:“末将以为稷山确为绝佳战地,可先以炮击击溃敌阵,在敌寇重整队列之前发动突袭使其士气崩乱则有望大胜。但这不过是构想,具体情况还需随机应变,此战事关全局,不可不慎。”

  杨镐下令:“既如此,稷山之战就请提督与都元帅多加费心,务必大胜。以防万一,我将组织朝鲜固防王京,京畿重地乃全国民心及军心所在,绝不能陷于敌手。还请领相能助我一臂之力。”众人领命。

  柳成龙会去后召开备边司会议与同僚共议军粮说道:“军粮马料目前暂无问题,问题在于若长期作战则很难筹措。因全罗道失守,军粮也因此渐难,再重夺全罗道之前还需设法缓解。”

  众人也在苦思良策,正商谈间,此前被罢黜的前领议政李山海突然归来,现为领敦宁府事。柳成龙心中一惊,不知李山海为何出现。双方互道问安之后柳成龙问道:“鹅溪大人,再次见到您实在是倍感高兴,您的女婿李德馨这些年来对国事尽心尽力,想必您也是知道的。只是您今日为何到此?”

  李山海说道:“主上似乎认为这个国家有些太不像样了,所以又重新召我回朝。领相,听说三年前你就已经预料到倭寇将再次入侵,早已开始防备并对国政改革,但真的做过防备么?做过防备倭寇又怎会如此长驱直入呢?水军瓦解,城池失陷,全罗、忠清被敌所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关水军瓦解一事李德馨欲为柳成龙辩解,被李山海喝退。又对柳成龙说道:“我对领相寄予期望,身在家中却听到的都是令人难过的事情。改革招来反目,朝廷失和不能一心,加上国难又至,连我也无法再安心居家。”

  柳成龙见李山海归来便行责问,想来定是朝鲜王之意,便答道:“我也知两班及士绅对我极为不满,无非是因为损害了他们的权益,无论改革最后结果如何,该退之时我自会退去,但至少也在战乱之后,倭寇猖獗,尽数驱逐歼灭,身为领议政我责无旁贷。”

  李山海指责柳成龙傲慢自大,自认为只有他一人能引领朝廷平定倭乱,李恒福虽也为柳成龙申辩,但李山海同样不屑一顾:“真不知领相的竭尽全力是不是能得到好结果?在稷山若不能击退倭寇该当如何?倭寇渐渐逼近,就不谴责没有做好防备的自己?到时倭寇兵临王京,领相又会谏阻播迁吧。”

  柳成龙坚称定能在稷山挡住倭寇,李山海见柳成龙目光坚决,便自言将拭目以待。李山海离开后,柳成龙等人对稷山之战也无十足把握,心中同样多有忧虑,更希望苍天眷顾。

  朝鲜王李昖接见李山海,李昖紧握李山海双手念到:“能应召而来实在是太好了,因为只相信现在的朝廷大臣太令寡人不安,以你的经验和智慧再辅佐寡人吧”李山海感动并问道:“现在战争有明军统筹,殿下是否在担忧战乱过后的朝廷该如何处置?”李昖放开双手说道:“当然应该未雨绸缪,凡是所有事务都应有专人负责,你可明白寡人之意?”李山海似乎觉出李昖背后之意,敬请李昖放心。

  关于李山海回归朝廷之事很快传遍王京,李恒福也将此事告知西人党的现任首领伊斗寿知晓。伊斗寿不禁感叹党争再起。李恒福说道:“鹅溪大人与领相自从分道扬镳之后,东人分裂南北,鹅溪大人为北人首领,北人们无不欢欣鼓舞,一定会兴风作浪。”

  伊斗寿则并不这么认为:“并非是北人掀起狂风,而是主上引起的风暴,再将扇子递给了北人。主上在西人、南人、北人之中的选择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此次看来主上意欲选择利用北人来完成一些事情。”

  李恒福惊觉朝鲜王的举动是为针对柳成龙及南人党,伊斗寿称是:“你猜的没错,主上叫鹅溪回归朝廷正是为了国难之后作准备,领相今后恐有大难。我侍候主上已三十年,但主上之心有如九重迷雾,令人难以猜透。”伊斗寿请李恒福多多提醒柳成龙多加小心,李恒福领命。

  为加强汉阳防务,杨镐下令朝鲜士绅百姓一体捐粮,并许以升官免役,要求尽数上报朝鲜军械粮草明细。对此朝鲜两班极力反对,纷纷来到经略衙门指责杨镐擅作主张。

  杨镐大怒道:“放肆!竟敢对上国重臣横加指责!我奉天子圣旨经略朝鲜军务,朝鲜所有的军粮草我自应当尽知,固防朝鲜也为经略职责所在,朝鲜王给我专断之权来保尔等之朝鲜,尔等却只知保全私财,全然不知国家兴亡,竟还在此振振有词,故作忠贞,令人耻笑!速速离去,执行法令,不然必当视作有辱上国,妨碍军务论罪,本经略将请王命旗牌将尔等就地正法!”

  两班惊惧,退出经略衙门后便转道王宫向朝鲜王李昖控诉,李昖不得已召集朝会并请杨镐出席。李昖问道:“杨经略,是否是现在军粮不足才需要捐粮,不少人来向寡人声讨经略,寡人不知细情,还请杨经略能从实相告。”

  杨镐说道:“殿下,臣奉天子圣旨身为经略负责朝鲜军务,自然要对朝鲜防务负责,正因如此才必须对朝鲜所有的军械粮草了如指掌方能统筹调度,部署御敌。而眼下敌众我寡,倭寇兵力雄厚,下三道已渐为其所占据,我方援军尚未抵达,因为必须做长期战争的准备。如此一来,现有的军粮是不足以支撑的,加上倭寇现在正进逼汉阳,为保王京更需有足够的粮食来保障王京的供应,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征收捐粮势在必行。”

  左议政金应南问道:“既如此为何士绅与百姓皆一体捐粮却只有百姓得以升官免役?更何况升官免役兹事体大,如此行事战乱过后朝廷势必混乱,还有两班士绅本对朝廷多有贡献,也为支持改革牺牲了做出奉献,殿下臣只怕将来或会引发祸事。”金应南言毕,两班纷纷附和。

  杨镐怒视金应南,厉声责问:“左相此言实为混淆是非!据我所知士绅享有特权,存粮岂是百姓人家可比,跟百姓争升官免役简直是笑话。升官免役能在国难之中能聚拢民心,民心不散则家国不亡。你们饱读诗书,怎会不知这其中的道理?看来定是平日倚仗权势,作威作福,早已忘记了祖宗的训诫!”

  伊斗寿附议:“经略所言言之有理,国难之时应当聚集全部的力量才能克服,两班、儒生、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石,捐粮理所应当,升官免役在这之前无论是奖赏义兵还是领相所做出的的改革政令都有涉及,当前定有能激励民心的效果。”

  李德馨也随即附议:“殿下,臣也赞同杨经略所言。臣以为也应分定各自的捐粮数目,百姓各家存粮不一,与两班想必更是天壤之别,不可一概而征,否则反而会有逼反百姓得隐患。臣等愿作表率,捐粮共赴国难。”对此右议政李元翼等也领部分官员共同向朝鲜王请命。

  对此李昖稍加思索,他更不愿意得罪明朝,故表态同意。杨镐又说道:“殿下请恕臣有几个疑问请教殿下,臣奉天子圣旨负责朝鲜军务,那么朝鲜是否也听天子旨意行事?殿下曾许诺臣全权处置防务事宜,殿下之令朝鲜群臣是否会一律听从?”李昖回答当然如此。

  杨镐接着说道:“那么臣对朝鲜防务的处置就请朝鲜不要再有异议!另外在臣发布以上命令之后,不少官吏阳奉阴违,更有甚者公然违抗,匿藏,违抗,虚报,怠慢,给臣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是为一己私利而置朝鲜及明军安危于不顾,臣已拟出弹劾名单,需论罪法办,还请殿下过目!”

  杨镐一言震惊朝堂,李昖不知该如何是好?领议政柳成龙见杨镐太过威势,出言劝阻:“经略此举是否有些过于冲动,部分人员不明事理,如今已有殿下明令,何必再论大罪?”

  杨镐说道:“领相此言差矣,王京安危事关重大,我才如此倾尽全力,严明法度方能上下一心,方能战胜倭寇。恕我直言,这也不需殿下做主,我自会向天子上疏,请皇上圣断。我杨镐并非专权独断之人,他们也不会有杀头之罪,只是施以惩戒,但若再犯必难保性命。反之,助我巩固京畿,抵御倭寇,事后我也会上疏为诸位请功论赏,相比眼下所失,他日所得何止十倍。此乃肺腑之言,为保朝鲜安危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对此柳成龙不再有异议,朝鲜王李昖当即下令,重申凡杨镐所需如同王令,如有违抗懈怠即军法从事,群臣领命。

  出宫后柳成龙单独与杨镐说道:“杨经略雷厉风行,能为朝鲜如此竭心尽力,令我感佩,我此前一直担忧王京的安危,生怕再有播迁之举使国内动荡,方才经略所言如能付诸实施定会能朝鲜军民振奋。只是经略不时便以天子施压,主上及两班难免心生有怨,如今已成上下一心之势,还请经略大人您能.....”杨镐抬手示意柳成龙不必再言:“领相之意我已尽知,多谢领相提醒。接下来为加固朝鲜防务以及募粮募兵之事还请领相能倾力协助。详细部署请领相移步经略衙门共议。”柳成龙遵命。

  后在杨镐的筹划下,汉阳百姓及士绅纷纷捐粮,以柳成龙为首的官员划定捐粮明细,以确保捐粮之中没有百姓再遭剥削。杨镐发动军民与汉阳城外修筑五条防线,安置流民募入军中,严加训练,固全守备。有误者当场查办,柳成龙也令下属每日三遍巡查,配合杨镐督导防务及募粮练兵之事,因此民心大聚,朝鲜两班虽不情愿,但一则慑于杨镐威势,二则期待杨镐兑现承诺,因而也唯命是从。在杨镐和柳成龙的协作下,汉阳人心安定,防务大有起色,为麻贵而绝后顾之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