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朝贵公子

第二百四十八章:拜见越王

唐朝贵公子 上山打老虎额 9354 2024-01-30 12:17

  这一次出发,李世民再不是轻装而行了。

  在张千道伺候之下,他在衣内套了一层软甲,腰间佩戴了一柄长剑。

  显然,对于李世民而言,从这一刻起,他已默认自己陷入了比较危险的境地。

  通俗一些来说,此时是战时状态。

  他此刻宛如指挥若定的将军,面容冷峻地道:“派一个快马,拿朕的手谕,速去山东调一支军马来,行事一定要机密,齐州都督是谁?”

  一旁侍候的张千忙道:“齐州都督好似……好似是杨乾。”

  “杨乾……”李世民口里念着这名字,显得若有所思。

  他手指又不禁打起了拍子,过了半响,轻描淡写地道:“让他急调三千骠骑……却需掩人耳目……”

  “陛下。”张千一脸担忧地道:“三千骠骑,是不是有些少了?”

  李世民冷冷地看着张千:“一千就足够了,三千不过是朕说的顺口而已。”

  张千:“……”

  吩咐完这件事,李世民便带着众人出发了,一路急行,随即那小吏所说的河堤便遥遥在望了。

  这里竟有许多人,越发的密集起来。

  沿途可见一些小吏押解着一些妇孺百姓,他们见了李世民的人马,自是上前盘查。

  这一次,陈正泰学聪明了,直接取了自己的令牌,此次陈正泰毕竟是得了旨意来的,对方见是长安派来的巡查,便不敢再问。

  倒是李世民见那一队蓬头垢面的壮丁和妇孺皆是神色呆滞,个个如丧考妣之态,便下了马来。

  苏定方见李世民朝一老妇走去,几个差役见状想要上前,便也下马,和几个将士很有默契地用铁塔一般的身子,将这些小吏和妇孺们区隔开来。

  李世民不由得欣赏地看了苏定方一眼。

  事实上,苏定方早已令他大开眼界,而对于苏定方下头的这些骠骑,他也格外的满意。

  李世民比任何人清楚,这骠骑卫的人,个个都是精兵。

  这些人,个个都是龙精虎猛,不知疲倦,一路跟着自己赶路,连续几个时辰,也觉得轻松,他们的精神和气力,包括了彼此之间的协同,都令李世民大开眼界。

  这苏定方,真是个人才啊,无疑的,这样的人……将来可以大用。

  当然,发掘了苏定方的陈正泰,也很令人刮目相看。

  李世民快步到了老妇的面前,老妇红着眼眶,畏畏缩缩的样子,见了李世民,早已吓得脸色惨然,一副如惊弓之鸟的样子。

  李世民皱了皱眉,安慰她道:“你不必害怕,我只是想问你一些话。”

  “使君想问什么?”老妇显得很惊慌,忙朝那些小吏看去,谁知道,骠骑们已将小吏给挡着了,这令老妇更加失措起来。

  此时,她又见李世民脸色严峻,更是吓得大气不敢出,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又摇着头,口里喃喃念着什么。

  陈正泰见状,便上前,笑容可掬的样子。

  他知道李世民吓着了这位老妇人了,于是便和颜悦色地道:“老人家,你不必害怕,我等乃是奉命来此的官差,只是有事相询而已。”

  说话之间,如行云流水一般,自袖里掏出了一张欠条,偷偷地塞给这老妇,一面道:“老人家年纪几何了?”

  老妇不认得欠条,不过看对方塞自己东西,却也晓得这可能是值钱的玩意,她忙摇头:“官人,老身无功不受禄,我不敢要的。”

  陈正泰只当她害怕,又不知道欠条的价值,便道:“这是一贯钱,拿着这个,到了街面上,随时可以兑换铜钱,这只是小小心意。”

  谁晓得听到是一贯钱,这老妇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更不愿意要了,拼命地将钱塞回去。

  老妇道:“官人有话便问吧,老身自当有什么说什么,不敢隐瞒,若是答不上来的,也绝不强答。只是钱是万万不能要的,这世道挣钱都辛苦呢,不晓得要缝补多少衣衫,才可换来一些散碎的铜钱。一贯钱这不是小数,官人还年少,不晓得这钱的金贵,若是你爹娘知晓,还不知气成什么样子呢。”

  先前她还很是惊惧的样子,可现在她态度却很坚决。

  陈正泰反而觉得尴尬了,第一次竟有送不出去的钱,很不给面子啊。

  可偏偏,陈正泰却不敢说给脸不要脸的话,只得讪讪的暂时将欠条收了回去。

  见李世民脸色更凝重了,他便问道:“老人家年岁几何了?”

  老妇道:“已是四十有三了。”

  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已属于高寿了。

  不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老妇怕是有六十好几了,脸上满是沟壑和褶皱,头发枯白,极少见黑丝,眼睛似乎已经有了一些疾病,目视得有些不清楚,吊着眼才能瞧着陈正泰的样子。

  不过,这样的年岁,在大唐,只怕早就抱孙子了,说不准,孙子都快能讨媳妇了!

  陈正泰心里颇感慨,却道:“你何故来此?”

  “自是官家们的差遣,说是要治河……”老妇又是显得有些惶然,无所适从,她不敢去看脸色沉重的李世民,反而觉得陈正泰和悦一些。

  陈正泰露出了狐疑之色,皱眉道:“这官府里的徭役,抽的难道不是丁吗,怎么连妇孺都征了来?”

  “我……我……”老妇显得战战兢兢:“家里已没有丁口了。”

  所谓都丁,便是男丁的意思。

  陈正泰见这老妇说到此处的时候,那吊着的眼睛,隐隐有泪,似在强忍着。

  陈正泰莫名的有些心酸,忍不住问道:“这又是何故?”

  老妇带着几许明显的悲哀道:“老身的男人,当初要征战,抽了丁从了军,便再也没有回来过。老身将三个儿子拉扯大,其中两个儿子早夭了,一个得了病,总是咳,咳了一个月,气息就越发微弱了……”

  大概是因为说到了伤心处,老妇的声音越来越低,眼里噙着泪,她此时无意识的喃喃念道:“都是老身不好啊,老身真糊涂,他年纪又小,得了重病,无论如何得要去请扬州府的百济堂看病的,那里的大夫好,可老身真糊涂,只想着少借一些钱,哪里想到,病就耽误了,他咳了一个月,终是不成了,临去的时候,只躺在稻草里,又咳嗽又咳血,还念念叨叨的喊姆妈,老身……老身……”

  陈正泰刹那之间,突然意识到为何这天下有这么多的寺庙了。

  若是设身处地,自己也是这妇人,这般的苦不堪言之下,只怕除了求神拜佛之外,还有什么出路吗?

  此时,老妇口里继续碎碎念着:“还有一个儿子,是在河里淹死的,也不晓得他什么时候捞鱼,一夜没有回来,到处去寻,寻到的时候,就在十几里外了,肚子胀得有八个月的身孕那样大,从河里冲到了河滩上,他心心念念的就想吃鱼,龙王要发怒的,这是罪过。”

  老妇于是低头,似在念着什么经,痛苦不堪,却又好似从经文里得到了什么启示一般,面上多了些许的安详!

  她继而道:“只有三子,养到了成年,他还结了亲呢,新妇有了身孕,现在不是发了大水,官府征募人去河堤,官家们说,现在府库里艰难,让带粮去,可三子倔得很,不肯多带粮,想留着一些粮给有身孕的新妇吃,后来听河堤里人说,他一日只吃一点米,又在河堤里忙碌,身子虚,眼睛也昏花,一不留神便栽到了河里,没有捞回来……我……我……这都是老身的罪过啊,我也藏着私心,总觉得他是个汉子,不至饿死的,就为了省这一点米……”

  “现在官府还缺人上河堤,说是越王殿下仁慈,关心着百姓们的安危,为了这场大灾,已哭了许多次了,连日来都是粗茶淡饭,就是为了赈灾。咱们这些小民,倘若还不肯上河堤,这还是人吗?我们家里已没了男丁,可官府催促得急,要将我那新妇带去河堤上给人生火造饭,天可怜见,她还有身孕哪,老妇花了两个钱,疏通了他们,天幸他们还怜悯老身,这才勉强答应,是以来这河堤,都是老身情愿的。”

  李世民一时无言,只是眼眸中似乎多了几分怒意,又似带着几许哀色。

  陈正泰在旁叹了口气:“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吗?”

  “老身不知道……”妇人摇摇头:“老身也不敢多嘴去问,今岁高邮遭灾,越王殿下要治河,不也是为了我们百姓吗?他是贤王,人人都这样说。我……我时运不好,想来上一世造的孽太多,今生该受这样的罪。”

  李世民听到此处,身躯竟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于是胸膛起伏,而后深深吸了口气。

  陈正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没办法去斥责别人愚蠢,因为如果自己是这老妇,想来境遇不会比她好,此时也不会比她更聪明,若是老妇不这样想,只怕早就气死了。

  他见老妇已收了泪,便坚决地将欠条重新掏了出来,口里道:“这些钱……”

  老妇连忙道:“官人真不必如此,家里……还有一点粮呢,等天灾结束,河修好了,老妇回了家里,还可以多给人缝补一些衣衫,我缝补的手艺,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总不至挨饿,至于新妇,等孩子生下来,十之**要再嫁的,到时老妇只顾着孙儿的口,断不至被逼到绝境。官人可要珍惜自己的钱财,这样大手大脚的,这谁家也没有金山银山……”

  陈正泰一改刚才的亲和样子,语气冷硬地道:“你还真说对了,我家里就是有金山银山,我成日给人发钱,也不会受穷,这些钱你拿着便是,啰嗦什么,再啰嗦,我便要翻脸不认人啦,你可知道我是谁?我是长安来的,做着大官,此番巡视高邮,就是来发钱的,这是奉了皇命,你这妇人,怎么这样不知礼数,我要生气啦。”

  这一下子,将老妇吓着了,便乖乖地将欠条收下了。

  只是这一次,这欠条再不是一贯的面额,成了十贯的。

  妇人便碎语道:“官人既是京里的官,此番来高邮,等回去之后,可一定要赞扬越王殿下,越王殿下爱民如子,人尽皆知,他又孝顺,又念着百姓……”

  李世民深深地拧着眉心,厉声道:“这些话,你听谁说的?”

  老妇吓了一跳,她害怕李世民,诚惶诚恐的样子:“官家的人这样说,读书的人也这样说,里正也是这样说……老身以为,大家都这样说……想来……想来……何况此次水灾,越王殿下还哭了呢……”

  老妇说的煞有介事的样子,就像是亲见了一样。

  李世民顿时又没了话说,脸上神色复杂,随即直接转身离开。

  陈正泰再顾不得其他,忙追了上去。

  李世民已是翻身骑上了马,随即一路疾行,大家只好乖乖的跟在后头。

  等慢慢的到了河堤,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驻马在河堤上,看着数不清的人在河堤上忙碌,无数衣衫褴褛的人,或是搬或是挑着巨石,偶有小吏们的呼喝,人们在泥泞中滚爬着,这无数的泥人们,与这河堤上的烂泥一般。

  李世民眺望着河堤之下,他手持着鞭子,遥遥地指着不远处的田地,声音清冷地道:“这些田,便是邓家的吗?”

  陈正泰道:“想来是吧,沿途的时候,学生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是此处的田,十之**都是邓家的。”

  李世民道:“越王真是好晓义。”

  他没有再称呼李泰的小名了,遥望着远处的目光越发的冷。

  随即李世民道:“走,去拜见越王。”

  陈正泰听出李世民的讽刺,不过陈正泰颇有顾虑,便道:“陛下,是否等一等……”

  “不必等啦。”李世民立马打断陈正泰的话,不屑于顾地道:“你且拿你的名帖,先去拜见。“

  陈正泰点了点头。

  这越王李泰赈灾,并没有在县城里,为了表示出自己和灾民们同甘共苦的决心,而是住在靠近河堤的邓家庄园。

  扬州刺史,以及高邮县令,以及大大小小的属官们,都纷纷来了,加上越王府的卫士,宦官,属官人等,足足有两千人之多。

  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不得不一部分驻扎在庄子外头,李泰则与属官人等,日夜在此办公。

  李泰显得很认真,他其实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了。

  这让属官们个个很心疼,纷纷劝李泰多休息。

  李泰只温和地摇着头道:“本王若是休息,则高邮的百姓,可就睡不着了。”

  众人便都钦佩地都拱手道:“大王真是仁慈。”

  李泰呷了口茶,邓家为了照顾李泰的起居,调拨了许多人来,因为李泰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已是决心沐浴更衣,三月不吃肉,因而,为了让李泰吃得好一些,便连扬州寺庙里斋菜做的最好的大师傅也都请了来。

  李泰此时一脸疲倦,环顾左右,道:“尔等这些日子只怕辛苦,都去休息片刻吧,邓先生,你坐着说话,这是你家,本王在此鸠占鹊巢,已是不安了,如今你又一直在旁侍奉,更让本王不安,这河堤修得如何了?”

  这被称作是邓先生的人,乃是邓文生,此人很负盛名,邓氏也是扬州数一数二,诗书传家的世族,邓文生显得谦逊有礼的样子,很欣慰的看着越王李泰。

  当初越王要来就藩时,他就很诧异,因为长安城里许多人都在猜测,陛下似乎有意越王继承大统,而太子李承乾行事乖张,望之不似人君。

  可谁晓得陛下竟突然让李泰就藩,引发了很大的议论。

  等李泰到了扬州,便发现他的为人果然如长安城中所说的那样,可谓是礼贤下士,每日与高士一起,身边竟没有一个卑鄙小人,而且手不释卷。

  邓文生与李泰接触得多了,越发对这位越王殿下敬佩得五体投地。

  此时,他欠身坐下,看着依旧还提笔伏案在一张张公文上做着批复的李泰,随即道:“大王,现今长安城对这一场水灾,也很是关注,大王如今废寝忘食,想来不久之后,皇帝得知,必是对大王越发的器重和欣赏。”

  李泰的嘴角抹过了一丝苦笑。

  他至现在,都觉得父皇这一次对自己苛刻了,居然直接让他就藩,彻底想要断绝他的希望。

  他也是父皇的嫡子,只比太子晚生一些罢了。

  他每日读书,而太子不学无术。

  他一向严格要求自己,而太子却是率性而为。

  他每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可自己那位皇兄呢?

  他不服这口气,虽然身边的名流高士还有属官们,都表露出了遗憾,可李泰却丝毫没有表露出对太子之位的进取之心。

  在他看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父皇终究还是回心转意的,父皇送来的书信,语气已越来越带着几分怜爱之意了,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又可以回到长安去了。

  …………

  更的晚了,抱歉。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