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聊天群

1190 宗室藩王大会

崇祯聊天群 叫天 6306 2024-01-30 12:25

  等火车再次转完一圈之后,崇祯皇帝没管那些内侍下车离开,而是在车上,对他的臣子说道:“这辆火车,朕放在御花园内,乃是给朕的爱妃们游玩用的。不过诸卿应该也都能看出来,一旦我大明各城之间,各繁华之地都修建了这火车的话,如果这蒸汽机的动力够大,那一次性可以拉动多少人,从一地到另外一地?如果换成货物的话,那又有多少能从一地到另外一地,诸卿想想,这和如今的交通相比如何?”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这还没完,看着沉思中的这些文官大臣,崇祯皇帝又继续补充道:“而且这火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日夜兼程不耽搁。如何?”

  这些大明高级官员都不是傻子,崇祯皇帝已经把火车的优点说得如此明白,他们自然能从中知道,这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变化!

  此时听到皇帝问如何?他们一个个诚心实意地恭声回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这样子,不由得笑了。他也是有成就感的,捣鼓了那么久,好歹把几百年后的东西提前捣鼓出来了。至于火车的缺点,当然也有一大把,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一如温体仁所说,有问题,去克服就是。

  这么想着,他便看着温体仁,眼角带着笑意说道:“温卿刚才在路上说得也没错,蒸汽马车,只要持续改进,也总有一天,能给大明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听他这么一说,温体仁难得老脸一红。皇上确实是听到了,这样当众说出来,这到底是夸自己还是损自己啊?

  没有等温体仁回应,崇祯皇帝又继续说道:“等到将来,这蒸汽机再改进,或者干脆说,出现一种新的动力,能代替蒸汽机驱动马车前行。没有蒸汽机的这些缺点,成本也不高,那现在的马车,必然会被淘汰。那时候,满大街的,就都是那种新的马车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在心中默默地补充了个词“汽车!”。

  随后,他的声音提高了不少,也不再有笑容,而是严肃地说道:“朕在应天府的时候就说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大明一直推广科学技术知识,朕就相信,我大明的聪明才智之士,必定在将来某一天,把我们所想到的这些,都做出来!”

  借着这个机会,崇祯皇帝又一次给自己的这些臣子灌输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真是做到了,只要有机会,就不断地灌输,算是一个合格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推销员了!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回应,事实俱在,也不可能再说别的了。

  回到文华殿内后,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臣子说道:“朕之前给路桥公司批阅道路规划时,其实已经留了铺设铁轨的地方。因此,这火车之事,也划归给大明路桥公司”

  说到这里,他忽然觉得这说法好像不妥,就又改口道:“火车就作为资产,注入大明路桥公司,当然,这得增发股份,具体事宜,等回头由毕卿和路桥公司的刘卿协商,再呈送内阁和司礼监,奏于朕审阅!”

  这又都是钱啊!户部尚书毕自严高兴地连忙出列领旨。

  这些东西,如果只靠国家来推广的话,说句实话,成本很高的,而且还牵扯很多事情,比如贪腐之类。倒不如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自己的监督之下,用商业化手段进行运作,才是最容易,也是成本最低的推广手段。

  等毕自严退回队列之后,崇祯皇帝看着底下这些臣子又把话题拉回了最初,已经有点被他们遗忘的话题道:“草原不能独立于关内,包括天山,漠北,又或者归化城等等,必须和关内建立紧密的联系,而交通就是重中之重。火车的运量非常大,就能很好的成为草原和关内的联系纽带。因此,朕决定,喀尔喀部族的那些俘虏,在天山那边筑城之后,就用来修路!不管用多久时间,几代人时间,这些路是一定要修出来的!”

  “陛下圣明!”温体仁等人听了,一起回奏道。

  同时,他们也在心中感慨,敢情皇上发明的一样又一样的东西,其实都是和当前或者未来的局势环环相扣!也不知道在皇上的脑子里,究竟还有多少好东西?

  至此,这次的朝议,算是结束了。不过其他臣子虽然退去了,但首辅温体仁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却被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两人说道:“那些宗室早已赶到京师,被朕晾了好久了。如今草原大战结束,朕该可以和他们见见面了!诸卿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温体仁首先苦笑着说道:“陛下,您一直避而不见,老臣家门口,都快挤满了藩王的人了!您要再不召见他们,老臣都不敢回了!”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下。这个情况,早有厂卫报到他这里了。那些藩王急啊,不但在首辅这里找关系问情况,甚至还送礼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打听,不过曹化淳是个会做人的,转手就向自己做了禀告。

  “陛下,他们确实已经等得很急了!”曹化淳也恭声奏道。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他自己也觉得火候已到,便吩咐下去,两日之后,召开全球分赃大会,不,是全球分封大明藩王通气会!

  大明共计实封藩王六十五位,追封藩王二十二位,到崇祯朝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藩王绝嗣而除封,因事被废、除封,共计还有藩王三十四位;另外,藩王的儿子除了长子世袭藩王之位外,其他儿子都是要封郡王,而且也是世袭的。大明朝的郡王,一共有九百二十四位郡王。

  当然了,本次宗室大会,够资格来参加的就只是藩王,否则的话,文华殿内估计是站不下了。

  大明的藩王,按照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意思,是分封各地,有兵有权,和西汉开始的藩王差不多,相当于自领一国,却是国中之国了。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不怕儿子们造反,无所谓。可当他孙子建文帝一登基的时候就怕了。因为那些叔叔藩王们,大都跟着他爷爷一起打天下的。说起兵精粮足也不为过,而他自己,则只是法统上继位而已,根本压不住那些叔叔。

  又有西汉七藩之乱的例子,大明朝的官员也都支持削藩,于是,就削出了个成祖出来,而建文帝自己丢了皇位,下落不明;

  朱棣上位之后,就对其他藩王不客气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形成了大明王朝的宗藩制度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俗称的圈禁当猪养。荣华富贵不缺,但只能待自己王府里,连外出祭祖都难。

  大明的宗藩制度,在明神宗的时候,因为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对各级爵位,比如藩王、郡王、镇国将军等有过一些限制,但总体来说,大的制度方面还是保持不变的,宗室问题,依旧是大明朝最大的问题之一!

  终于,到了崇祯朝的时候,宗藩制度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初有唐王封洞吾,唐王一脉,全都搬去了新的唐国。从此之后,就拥有军政大权,再次成为了真正的藩王。而对于大明本身来说,从此之后,朝廷不用支付唐王一系的俸禄,由唐王自负盈亏。且唐王在国内的封地等等,都拍卖后不再属于唐王,相当于把唐王在国内的权利义务,都打包丢到洞吾去了。

  对于大明藩王来说,这当然是有风险的。第一,分封到国外,首先得要打下来吧?万一钱财耗尽,打不下来怎么办?

  不过这个问题,崇祯皇帝起码在最初的三位藩王上,是给他们包办了的,保证能就藩,藩王的钱不够,朝廷可以补贴,藩王未来的收益可以抵押。

  第二,藩王封到海外,对于藩王来说,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至少没有大明富裕,这样的情况,对于有的藩王来说,也是不乐意的。

  不过从前面三位藩王的例子上看,崇祯皇帝又允许藩王在百姓自愿的前提下,能带走多少大明百姓都可以,包括文官武将,只要愿意跟藩王去的,都会放行。不但如此,还会大力支持藩国的建设,给其规划,抵押贷款,鼓励国内商贾去藩国互通有无,甚至还派兵驻守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方,比如和邻国相邻的地方,或者临海的地方,由朝廷来治理,抵御风险。

  就从目前的情况看,崇祯皇帝对于藩王封建海外的事,是非常重视,非常支持,表现出了非常大的诚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待在自己藩王府里的藩王们心动了。

  就算有个别还是愿意混吃等死,可他这一脉的宗室就不愿意了。大明宗室,不但藩王被圈养,其他的郡王,镇国、辅国和奉国将军,以及镇国、辅国和奉国中尉,皆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就这,对于郡王和将军来说,或者还能过个安逸日子,但是,对于那些中尉来说,就惨了。

  宗室人口太多,就是把一年的税收全部用来支付宗室俸禄都不够,因此朝廷就干脆找各种借口拖欠,甚至不给你登记玉蝶,不承认你是宗室成员,而他们又不能参与士农工商这些,没有收入来源,那叫一个惨啊,有的过得比乞丐都不如。

  特别是奉国中尉,按朝廷律法,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就是奉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世袭奉国中尉,不分长子、余子,这奉国中尉就多了,也是最苦逼的了。

  虽然到嘉靖时期,对他们的政策有所松动,可以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参与士农工商,可他们的基础太差,也很难和别人竞争,过得日子还是很苦。

  于是,当他们听到朝廷的宗室政策有了巨大的改变,听到可以去藩国去了,自然不会再过这样的苦逼日子,至少能当个小官吧?再不济,也能从事正当职业吧?因此,他们对于朝廷最新的藩王封建海外之策是最为拥护的。

  如果自己这一脉的藩王对于封建海外之事表现的不积极,甚至不想外封的,他们就会去藩王府闹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么多人,都是藩王这一系的子孙后代,藩王府都能塞满。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明地方官员自然是有意纵容了。你藩王不想海外封建,你的日子就不好过!

  而那些对海外封建比较积极的藩王,他这一系的宗室也没闲着,自然开始积极地为海外封建一事准备了起来。人力、物力、财力什么的,都开始规划。在很多藩王府所在的地方,他们自发地去拉拢那些乡里乡亲的,诱惑他们一起去藩国什么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明朝第一次大规模的藩王宗室会议便在京师紫禁城文华殿内召开了。

  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唐王、福王、益王竟然也到场了。

  这三位藩王,唐王已经就藩两年左右了,福王刚刚就藩几个月而已,而益王,连自己的封地吕宋都还没去;他们三个,分别代表了藩王的三种状态,有着三种心态,对于其余未分封的藩王是个很好的咨询对象。

  于是,这次的藩王宗室大会,崇祯皇帝没有长篇大论,温体仁和曹化淳也只是当个看客,主角就成了唐王、福王和益王。由他们三人分别讲述自己的海外就藩心得体验,而后其他藩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这三个藩王提问。

  可以说,这一次的藩王宗室会议,是非常热烈的。

  一开始的时候,各地藩王还有节制,可到了后来,三个藩王,都被其他藩王给围死了,你一言我一语的,一张嘴至少要对付十来张嘴,让三个藩王痛并快乐着。

  要不是就藩海外,哪有这么受欢迎的时候!

  当然了,崇祯皇帝事先也交代过,三个藩王自然也不会在崇祯皇帝的眼皮底下,说一些就藩不好的话,否则的话,崇祯皇帝分分钟能有许多办法让他的藩国穿小鞋。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