噺壹中文網.w. 哽噺繓赽捌小説蛧
宋王偃听到这话,略表认同地道:“仅仅留下十万的常备军的确太少了。我宋国乃是四战之地,东接壤于齐,南接壤于楚,北接壤于赵,西接壤于魏,每一个国家都对于我宋国有一定的威胁,这十万的常备军是不是太少了呢?”
“一点都不少!”公仪休掷地有声地道,“王上,十万精兵足矣!朝歌乃是国都,淇水大营可以驻扎四万兵力,再加上宫中的宿卫,还有城卫军,兵力已经超过七万,只要我们依托有利的地势,完全可以抗拒赵魏两国至少二十万大军的进攻!”
“商丘是我们宋国的陪都,获水大营可以驻扎兵力三万,防备齐人的侵袭,绰绰有余。至于新野和巨阳一线,也可以驻扎三万兵马,精兵强将,完全可以威慑楚人!”
“大王啊,现在我们宋国幅员辽阔,有着极为广袤的战略纵深,即便获水大营和新野和巨阳一线的军队不能抗拒他国的来犯之师,我们也可以退守之,然后召集各地的兵马赶来支援!”
“这……”宋王偃有些迟疑了。
公仪休问道:“大王还有何忧虑?”
“吴郡不必驻扎常备军了吗?”
“大王,吴郡如今已经是我们宋国的腹地了,若非亡国,他国的军队是万万不能打到吴郡去的!故而有了那里的守军和戍卒的把守已经完全足够了。”
“善!”宋王偃不由得拍手叫好起来了。
宋王偃直到这时才茅塞顿开。真是当局者迷啊,亏他的灵魂还是从后世来的,怎么忘记了战国时代的那种特性呢!
战国时代,战争已经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主旋律。
现如今,天下列国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全民皆兵!
在战时,每家每户都有义务要出一名男丁入伍,紧急的时候更是要求所有的男子都要上战场!
常备军,顾名思义,就跟后世的正在服役的军人差不多。不过古代的将士可没有退役的这种说法,好多士兵在军营里一直待到老死。
所谓的常备军,其实就是职业军人。
不过在战国乱世,盛行的还是义务兵,那些义务兵就是在平时耕作或者谋生,到了战时就会自带干粮、衣甲、武器上前线打仗的人。
宋国有着一套足够完善的义务兵役制度,即每年的农闲时候都会召集各地的男丁到制定地方去服役,呃,应该是训练。
这样一来,宋国的所有的男丁几乎都训练过,仓促上战场的话也能发挥出一定的战斗力,而不会跟炮灰一样去送死了。
还有那些从战场上下去的老兵,退役的将士们他们的战斗力还很强,训练一下就能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这也是公仪休为什么说只需要十万的常备军,即便敌国的军队打进来,常备军顶不住了,依旧可以依托宋国的广袤的战略纵深就能抵抗的缘故了。
还有吴郡,吴郡之前宋国一直在那里驻扎了重兵,至少有五万的常备军在那里驻扎,不过这个时候显然已经不需要驻扎这么多的兵力了!
原本在吴郡驻防的宋军,就是来防备越国的,现在越国已经被灭掉了,宋国又进一步取得了会稽郡,吴郡俨然成为了宋国的腹地,可谓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要宋国还没有山穷水尽,没有到灭亡的那一刻,敌国的军队就不可能打到吴郡去!当然了,长途奔袭的话除外!
宋王偃说道:“裁军十万,寡人准奏。苏贺、公孙衍!”
“臣在!”犀首和苏贺马上站了出来。
“你们负责裁军的一切事宜。公孙衍负责安抚将士的情绪,苏贺负责给退役的将士发放补贴,务必要厚待这些将士,他们都是我们宋国的有功之臣!”
“诺!”
宋王偃又道:“公仪休如何将更多的赋税用于民生,你有一个章程了吗?”
闻言,公仪休笑眯眯地道:“这个…王上还是询问相国大人吧。他比较在行。”
直到这时,宋王偃才恍然大悟,好嘛,原以为提出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民生的谏言是公仪休自己的主张,感情他只不过是一个出头鸟,背后站着的还是文臣之首的黄庸!
这也难怪,黄庸是道家出身,提倡无为而治,自己就当过治粟内史,重视民生。
黄庸随之站了出来,拿出了一份竹简递给了下来接着的内侍,由内侍呈上去给宋王偃阅览。
黄庸道:“大王,臣以为我宋国地处中原,便于天下列国的商贾往来,故而商业繁华。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刺激我们宋国的商业的蓬勃发展,臣认为,应当修建几条纵横东西,畅通无阻的直道!”
宋王偃看了一遍后,放下了手中的竹简,皱眉道:“相国,修建直道,还是如此漫长的直道,只怕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是否太过耗费民力了呢?”
“不然!”相国黄庸掷地有声地道,“王上,直道的作用不言而喻,除了方便往来的商贾及其货物走南闯北之外,也有利于运输。若新野发生战事,在淇水大营的军队也可以朝发夕至,只需半个月便能抵达新野,这不是积极的一面吗?”
“还有就是,等直道完全竣工之后,国家当可设立关卡,收其关卡税,这又是积极的一方面。至于其他的,诸如物资运输,吸引各国的商贾在此经商、落脚更是不在话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了这五条直道,从他国进口到我宋国的物品会更加的便宜!”
“其利甚多也!”
闻言,宋王偃含笑着道:“善。”
“除此之外,臣还请兴修水利。”
“何处的水利?”
“朝歌、姑苏、睢阳等地皆可兴修水利。”
“不妥。相国,凡事不可一蹴而就也!这样吧,姑苏乃是我们宋国的重要产粮地,只不过尚未完全开发,退朝之后你们便拟一个章程出来,水利先兴修于姑苏!”
“诺!”
老实说,黄庸真的蛮好奇宋王偃为什么会选择在姑苏兴修水利,而不在都城朝歌兴修水利的。水利工程乃是便于灌溉农田,增产田粮,可谓是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章完)
佰度搜索 噺 .. 无广告词
< ="-: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