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节度使,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至少所有的大宋子民,都会想起,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就曾经历任定国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等等!
可以说,赵匡胤的皇帝之路,就是由节度使而开始的。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始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本来只是地方的军事长官,但是由于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下令给予各道节度使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
节度使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剌史。
所以后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明白这个道理,不断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例如: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大宋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
在士大夫眼里,节度使是大害,而赵昰将其翻出来,那是倒行逆施,所以,在诏令刚刚草拟出来时,门下中书省的各位堂倌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将其通过,更不要说实施了。
但赵昰根本就不给他们反对的机会,没有通过政事堂,只是象征性的通知一声,就命人开始将诏书下发了。
朝臣们突然发觉,自己拿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皇帝的约束。
这个改变,一下子让朝臣们有些手忙脚乱起来。
你用税赋来限制皇帝,按照三百余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如果皇帝做的事情,不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话,他们就会以粮饷、税赋不足作为借口,将事情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但现在这个办法明显不行了,文官集团突然发现,他们现在关于财赋方面,竟然全部依赖于皇上所控制的琼州而来。
没有琼州的粮食、布匹、蔬菜和瓜果等等,整个行朝上下,甚至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而兵卒,张世杰虽然控制了一部分,但是皇帝手里控制的更多,而且是战胜了好几次的精锐,相比于张世杰所率领的逃兵队伍,恐怕战斗力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那种新式火器,只有皇帝的嫡系亲军,那个叫做独立团的编制才有人使用,其他比如什么贪狼军、破虏军、定远军都还是用的大刀长矛。
再看看自己的军队,好多武器都要撤换了,海水对于武器的腐蚀是强烈的,但是要是想将武器换装,还要有求于皇帝在琼州的冶炼作坊,关于这一点,张世杰已经写了几次奏折,要求调配一些兵器。
但是皇帝始终不可置否,张世杰知道,这是皇帝在等待着自己显出忠心,或者献出部分的忠心,否则,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恨的是,没有皇帝的亲笔诏令,琼州的那个所谓工部主事陆荣,也就是被皇上封爵了的那个陆荣,竟然连自己命令看也不看。
要知道,自己发出的命令,可是枢密院发出,经过门下中书省的用印的正式公函。
但就是这么一份正式的公函,丝毫的都不被陆荣看在眼里。拿着公函前去调配武器的人回来说,对方看着这份公函,就和废纸没有什么两样。
张世杰知道属下说的有些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属下,在琼州肯定是受到轻视,甚至是羞辱,否则不会如此高调的宣告此事。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来制约皇帝了吗?
经过他们几次的商议,丝毫不敢以人手不足的理由来回绝皇帝的这个举止,因为那样的话,皇帝会毫不犹豫的任用武人,看看现在皇帝身边的人,就能推算出到底会发生什么了。
“我等一心为国,但是却是报国无门,皇上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咱们所说的话呢?节度使之害,太祖太宗深而知之,所以才想尽办法,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慢慢将节度使的权力将至最低,如今三百余年过去,节度使几乎要消失于我大宋朝堂之上,可是皇上为什么凭空又将其挖掘出来呢?”
陆秀夫愁容满面,但是却是引起了张世杰的撇撇嘴,接着话题道:
“不过是节度使而已,皇上并未明确节度使的权责,这是让大家误会一下而已,陆丞相光想着节度使之害,但是有没有想过,在节度使初设之时的限制呢?”
张世杰虽非士大夫出身,但按照他的阅历,绝对不会比一个学问高深的老夫子的学问低多少,这么多年来,也算是饱读诗书了。
而且,作为战场上的统兵大将,大局观的视野自然要比死读书的陆秀夫强的多。
“越国公的看法呢?”
“本官以为,皇上的提议,极其适合现在的朝野形势,大家应该鼎立支持才是,但是,节度使之责,始于唐天宝年间,开始......”
张世杰比较神秘的买了个关子,其实在座之人,那个不是饱学之士,细思之下,马上就想到了关键的问题。
唐天宝年间,开始设置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但是由于地方人口的急剧增加,地方出现混乱,所以当时张九龄奏请设立了十五道采访使,朝廷开始设置了采访使。
初期的采访使是没有军队的,军队由节度使调配,财政方面有支度使,政权与军权没有合二为一,一样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样以来,各个方面都有权利的节制,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地变了味道而已。一般采访使和节度使的管辖区域划分并不完全吻合,常常是一个地区又有节度使又有采访使。
但是随着战争剧烈化,多元化指挥难以胜任,于是终于出现了采访使与节度使逐渐归一的状况。
这样才形成了节度使尾大不掉的结局。
大家想到此处眼睛不由一亮,皇上准备大肆的分封节度使,那么他们这些文官,就可以在支度使和采访使上下功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