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33章报应来了

  度辽将军皇甫规最近很郁闷,朝廷派来与辽西议和的使者,居然是个宦官。

  刚刚升任中常侍的州辅,日夜兼程赶到了幽州,此时正与皇甫将军在商量议和事项。

  “不知皇甫将军之前与鲜卑各部落是如何说的,也好让我有个准备。”

  州辅生得白白胖胖,一团和气,说话的时候笑容可掬,亲和力十足。

  皇甫规出身世家,而且还是举孝廉出仕的,是一员典型的儒将,他在对西羌和鲜卑的立场上,一向都比较强硬。

  顺帝时,他曾多次上疏,要求采取打与抚结合的方式,彻底解决边境隐患。

  这与当时汉顺帝温和敷衍的边境政策格格不入,所以尽管他战功彪炳,但却长期郁郁不得志,其间还力度被罢免。

  刘志亲政以后,才将他提到了度辽将军的重要位置上,这让皇甫规感觉看到了希望。

  朝廷为了同烧当部落开战,与鲜卑各族议和,他能理解,所以陛下诏令一来,他就立即开始联络辽东和辽西的部落。

  当然,我泱泱大汉,即使是议和,也不能失了大国风范,辽西部落向来就有些怵他,得到消息立马表示自己会安分守己,绝不会与西羌人结盟。

  辽东各部也在一番扯皮之后,向他保证不会妄动,唯有老对头乌桓部落,对他派去的人不理不睬。

  八年前,乌桓部落与北匈奴勾结,一个攻打并州,一个趁机进攻西域,开启了全面战争。

  当时的将军马续和校尉张耽带领归顺的并州鲜卑骑兵,用绳子翻过天险通天山,空降在乌桓部落老巢,杀了个天翻地覆,夺回了被劫掠的百姓物资。

  但马续由于征调外族士兵过多,受到弹劾,朝廷中有人猜忌他与鲜卑勾结,于是罢免了他的职位,改由城门校尉吴武接任。

  结果第二年八月,北匈奴单于吾斯与乌桓部落的奠千台耆、且渠伯德等人再次勾结,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们共同劫掠了并州地区,吴武束手无策,若不是当时的使匈奴中郎将马寔,派出刺客前往吾斯营地,成功地将其首级被带到京城洛阳,恐怕还难以收场。

  要说马寔其实也是员猛将,可惜后来青州叛乱,他被赵戒出卖,白白地送了性命,北军五营也损失惨重。

  六年前,马寔趁群龙无首,攻打北匈奴,杀敌一千二百人,胡羌和乌桓因此投降,塞北遂平。

  在此之前,朝廷还立了曾经的质子兜楼储为南匈奴单于,结束了南匈奴长期没有部落首领的局面。

  兜楼储在马寔的护送下,来到京城洛阳,当时的皇帝汉顺帝亲自为他举行了“登基大典”。

  据说场面十分正式,大鸿胪持符节拜授单于玺绶,引他上殿,顺帝还赐单于四马驾驭的青盖车、承认他的地位等同于大汉诸侯王。

  在赏赐了大量财物钱帛之后,又派一名中郎将持符节护送他回到了南匈奴单于王庭。

  出京时,顺帝下诏书让太常、大鸿胪与各国的侍子(人质)在广阳城门外面聚会送行,举行宴会赏赐,演出歌舞,和角抵百戏。

  顺帝还亲临胡桃宫观看,此番,汉廷给足了南匈奴单于面子,由此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在皇甫规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拿钱财买来的安稳,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大汉威严丧尽。

  而那些异族食髓知味,只要没钱了就会闹上一场,拿着普通奴隶的性命来交换富贵。

  所以,当乌桓部落趁机要挟,要求大汉用财帛来换取承诺之时,便被他断然拒绝了。

  听了他的述说,州辅没做任何点评,仍然笑容满面,“敢问皇甫将军,乌桓部落提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皇甫规常年驻扎在外,对朝中的各种势力都不怎么熟悉,所以州辅性格如何,他是丝毫也不了解。

  此时也猜不透他到底有个什么意图,只得如实回答。

  “乌桓部落想要陛下亲赐彩帛二千匹,黄金一千斤,还有白玉剑及诸礼器与两辆带篷的马车等等。”

  难怪皇甫规要拒绝了,东西虽不是特别多,但看这规格,却是想让朝廷承认他的诸侯王待遇了。

  看来是眼馋南匈奴单于兜楼储了,也想混个王侯来当,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底气,连辽东鲜卑部落都搞不定,就想当大汗了,野心不小哇。

  “请皇甫将军给乌桓部送个信,明日让他们派使者过来,重新再谈谈。”

  这么离谱的条件,州辅却毫无异色,听他的口气,似乎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皇甫规不由得胸中怒气横生,之前见陛下重用他们这些主战派,又对西羌用兵,还以为会强硬起来了。

  没想到现在却派了个毫无骨气的宦官过来谈判,这与从前的做法有何区别,岂不是换汤不换药。

  但他也知道对方是皇帝心腹,不宜得罪,只得强忍着怒气问道,“州常侍打算如何谈?”

  “乌桓部向来难缠,又贪心不足,恐怕不满足他们的条件,很难得到保证。”

  州辅叹了口气,也不隐瞒自己的打算,一脸的无可奈何。

  闻言皇甫规差点拍案而起,忍了忍,才耐心规劝道。

  “我与乌桓部相争多年,对他们十分熟悉,此族贪婪好斗,根本不讲信义,即便答应了他所有的条件,若有利可图,一样会翻脸无情。”

  州辅呵呵一笑,“我知道了,可眼前的使命须得完成,皇甫将军不必再言。”

  这下子皇甫规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原以为他一个内臣不了解边境情况,所以才会想当然。

  现在看来却是明知而故犯,这让他如何不义愤填膺。

  “州常侍,说句不中听的话,若为了完成眼前的使命,而置大汉长远利益于不顾,岂不是饮鸩止渴?”

  他的语气并不严厉,但话却说得坚决无比,州辅含笑回望着他,目光中却有危险的光芒在流转。

  “皇甫将军,这可是陛下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稳住乌桓,大汉可禁不起两线夹击了。”

  皇甫规若是就此退缩,那就不是那个宁折不弯的“凉州三明”了,见州辅居然开口威胁,顿时便火了,再也顾不上什么隐忍之类,大声驳斥。

  “州常侍此言差矣,陛下高居庙堂之上,怎知下面的情况,尔等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只想着敷衍了事,于国何益?”

  “哈哈哈……”

  本以为州辅定然会恼羞成怒,谁知他却哈哈大笑起来,弄得皇甫规莫名其妙,陛下不会派了个傻子来吧,这样说他,还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皇甫将军果然是忠心为国。”州辅站起来,郑重地向他拱手道,“将军无需发怒,且听我慢慢道来。”

  见他话中有话,皇甫规也不是个莽夫,自然也回礼道,“请讲。”

  “离京前,陛下曾特意召见过我,言乌桓贪婪无耻,定然会趁机要挟朝廷,若将军同意,便一切另说。

  若是将军坚决反对,便让我将这份密旨交于你。”

  说罢自怀中掏出份绢帛,皇甫规急忙双手恭敬地接了过来。

  对于皇甫规,刘志一直都很敬佩,他一生的功业主要就在抗击异族,尤其是召抚了二十万羌人,为稳定北境功不可没。

  密诏中,刘志将自己的大计划粗略地提了一下,告诉他要暂时隐忍,等荡平西羌之后,就会回过来对付乌桓。

  “陛下交给我两个使命,稳住乌桓,最好让他们自大轻敌,越狂妄越好。”

  这一召示敌以弱有利有弊,好处是确实能够暂时拖住乌桓部落,坏处却是要不断地送东西才能满足他的胃口。

  对于目前的大汉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臣遵旨。”

  见皇甫规领旨,州辅露出了个奸诈的笑容,“明日我俩一个扮好人,一个扮恶人,给乌桓使者唱一出戏,如何?”

  “此计甚妙,某一切听从州常侍安排。”

  “哈哈,就是委屈了皇甫将军,来,我们先商量一下细节。”

  两人低声商议着明日会见乌桓使者的步骤,州辅不时地发出愉快的笑声。

  当然,远在京师洛阳的刘志,根本就没担心过州辅的任务,别看他是个没出内廷的宦官,若论奸诈如狐,还真没几个人赶得上他呢。

  果然,州辅去了并州不久,便传来了好消息,鲜卑各部都承诺安分守己,乌桓部落在要了一堆象征意义大过实用性的礼器之后,又要了二千匹彩帛,几十坛洛阳新造的烈酒。

  要知道烈酒对于草原民族的诱惑,那可是比大汉人更强烈,相信这几十坛价值千金的美酒送过去之后,一定会让乌桓部落的几位首领欲罢不能。

  这日刘志正在中德殿批阅奏章,张让进来禀报,“陛下,虎贲中郎将赵恺求见。”

  赵恺?

  刘志微微一愣,便猜到了他此行的目的,“传他进来吧。”

  赵恺年龄不大,也就三十多岁,能够如此年轻便官至虎贲中郎将,还封了侯,主要还是粘了其父亲的光,本人却没有多少功绩。

  这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有些微妙,文官集团排斥他,武将集团也瞧不起,两边都不是人。

  若他想在朝廷真正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累积了军功,而不是躲在京师做个安逸的将军。

  “陛下,臣请命调往凉州应战,还望陛下恩准。”

  果然,赵恺没有兜圈子,而是直接表明来意。

  刘志停下手中的笔,含笑看着他,“你可要想清楚了,虽然你是虎贲中郎将,但毕竟从未行军打仗,要是去了凉州,只能委屈听从段颎的指挥,你可愿意?”

  像他这样的世家子弟,多少都有些傲气,不肯屈居人下,何况是段颎这样游侠出身的寒门校尉。

  可赵恺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抱拳道,“只要能为国出战,哪怕让臣做个普通卫兵都愿意。”

  看来他早就已经考虑清楚了,他想立功,却也不会盲目自大,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身在京师权力中心的赵恺,早已敏锐地发觉,又一个武将的黄金时代到了。

  他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了,除了虎贲军,你还可以从羽林军和卫尉里面挑选一批人,我给你个一千人的上限。”

  虎贲军原有一千五百人,若再给一千名额,那就是两千五了,这么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拉到哪里也能打出一片天来。

  “诺,谢陛下。”

  赵恺的眼睛亮了,他猜到了陛下会准他出征,但却没有猜到会如此顺利,心中顿时激动不已。

  刘志一笑,京师的世家大族,可别说自己没给过他们机会,这一次他放手让他们自愿报名,若是抓不住,以后就是哭爹叫娘也没用了。

  这些日子的朝堂上,都围绕着备战这个主题,刘志也不怕泄露消息,他就是要大造声势攻打烧当部落,让其他胡族放松警惕。

  荆州和扬州征兵的事情,他已经秘密安排下去,这两州的州牧都是他的心腹,自然办事方便。

  现在江东的第一要紧事情,就是预防瘟病的流行,窦云带领着大半个太医院,和当地的医师们,日以继夜第熬制药汤。

  由于提前开始预防,所以至今为止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病情,刘志一再下诏让他们不要放松警惕,众人自然也就不敢敷衍。

  刘志最担心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几次大疫,当时称作伤寒,他也不记得具体发生的年限,只能每次大灾之后都全力预防,防范于未然。

  同时鼓励医术研究,希望能够靠人力避过这场惨绝人寰的世纪大伤寒。

  不过,这次水灾也不是全无好处,陈蕃和董班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重新丈量各世家豪强的土地。

  大水将田地的界限各阡陌冲毁了,有些地方甚至连河流都改了道,无法再辨认出原来的界限。

  而当初那些世家豪强为了少交田租,许多都与地方官府勾结,少报或者漏报的田亩数量,现在,报应来了。

  两位州牧不但故意改小的标尺,而且还严格按照登记的数量丈量,但凡遇到地质情况改变的,就直接从总数中扣除。

  这让许多豪强们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