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墨香还在弥漫,郭氏看着小丫还在那咬着笔头写着什么,道“这一路上到处都可以买吃食用具,也不能把这一路的东西都带上吧,带够银子就成了。”
小丫停下笔笑道“还是娘想的通透,我总觉得外边都不熟悉,买东西又贵又不方便,不一定能买到合用的。”
“傻丫头,这算什么。
二十多年前,我们从北方一路向南,也就背着两个包袱,银钱都贴身藏着,谁家如果敢大包小包的带着诸多吃食和用具上路,必定会被那歹人盯上,到时候丢了财物不说,有时候还得把命搭上。
你爷爷带着咱们一家都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人群,穿着打扮与乞丐无异,总是夜里悄悄赶路,才能乘着大部队流民未到时,已经到了下一个地界儿。
当时北方有胡虏入侵,南方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所以越往南走越安全,可是如果跟着大批流民一起南下,那样的话既没有好的住处,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同情施舍。
不过也是真累啊,我现在都忘不了腿重的抬不起来还要跟着跑的感觉,只要想起这事我就觉得好像腿就动不了了似的。”
她叹一口气接着道“还好我们都怕你爷爷,没人敢不听话,那些白日里正常赶路的人家很多要么被胡虏追上杀掉,要么被强人抢走东西杀害或者饿死。
一路上人越走越少,其实当初我们于家还有一些旁支和邻居也跟着一起走的,可是他们都受不了晚上赶路,白天还要悄悄的躲起来吃不饱的日子,自行离开了。
后来再也没听到他们的音信。”
郭氏沉浸在回忆里,越说越感伤,小丫静静的听着,心里虽然有很多疑问,也不好打断她。
直到郭氏停下话头,拭了拭泪,她过去依偎在娘的身边,轻声道“娘,你们真厉害,这上千里的路,就这样平平安安的走到了这里。”
“是你爷爷厉害,多少次大家都不想走了,就想就近找个地方停下来安家,可是他老人家都不同意,说是一定要找一个安稳的地界儿才肯落脚。”
“到这里之前,难道都没有适合落脚的地方吗?”
“倒是也有一些村子愿意接纳我们,可是你爷爷觉得整个村子就我们一家外来户,怕遭人白眼和欺负,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地方。”
“那在李家村咱们家不也是外来户吗?”
“你没觉得在咱们村子里姓氏很多吗?按说这里名叫李家村,应该多是姓李的才是,可是姓李的人家也就五六户,还多是住在南边那一片。”
小丫之前倒没想过这些,毕竟现代宗族观念不强,身边的人姓氏都是五花八门的,对这个并不敏感。
这会一想才觉得奇怪,对呀,农村里基本上都是聚族而居的,一个村子通常都是一两个大姓,偶有杂姓,也多是外来户。
不懂就问,她开口道“娘,求解释。”
郭氏看着她软软的小脸温柔道“我们当初走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个村子里人烟稀少,很多房子都没住人,走上一里多地儿都没有人家,当时心里还挺害怕的,后来打听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村子很多人家都有男人被朝廷强行拉去当兵了,后来,听说一直在打仗,大家为了不被强行征兵,就有人家全家逃走的,还有人上山当土匪的。
留下没走的多半是家里已经没有错成年男人和已经有人去当兵的人家。”
“娘,为什么朝廷要在这里征那么多人去当兵呢,薅羊毛也不能就逮着一只羊耗啊。”
郭氏听到她的比喻笑道“哪啊,是这一带被征去当兵的人都挺多的,恰好你爷爷觉得这里与咱们老家的村子更像一些,就决定留在这个村子了。”
“哦,咱们老家不是在北方吗?那里也有山和小河吗?”
“老家那边是比较缺水的,尤其是住在塬上的人,遇着旱天气比较多的时候,井里打不上来水,真是渴死个人,可是咱们家是住在沟里的,门前就是一座小山,还有一个小河从沟里趟过。”
“那平时大家就吃河水吗?”
“河水里面泥巴比较多,多是用来浇地的,平时也是家里打了井吃水。不过遇上旱天气的时候,河水淀一淀也是可以吃的,你爷爷总觉得有河有山的地方看着让人心里踏实。”
“我爷爷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可是我都没见过他。”
“要么老人都说呢,太聪明的人都不能长寿,你爷爷到这来的第三年就去世了,那时候日子刚刚好一些,也开了些地,你姐姐刚出生,我一天拉扯她,也干不了什么活,再加上你三叔长大娶了媳妇,这一大家子就必须要分家了,这地里的活计就是要一把子力气,那几年咱们家是真的难哪。”
“分家是分家了,可是大伯和三叔也是亲兄弟啊,他们不帮衬咱家吗?”
“哎,抢收的日子就那么几天,谁顾得上谁啊,而且分家后,大家干活的劲头都足,你大伯和三叔家都开垦了新地,忙的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
也就是说这一分家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干劲十足,有点力气都往自己家使,对别人家当然就是能帮是情分,不帮忙你也说不出来什么。
“可是怎么也是亲兄弟啊。”
“你也别觉得他们不好,咱们家真遇到难处的时候他们也是帮了忙的,我生了你哥之后,没有奶水,你哥瘦的跟只小猫似的,还是你大伯妈看不下去,从她娘家牵了只羊,给你哥吃了几个月,我才慢慢缓过来。”
“大伯妈看着人还不错,挺细心的。”
说完,小丫突然觉得不对,怎么大伯妈还有娘家,她肯定比自己娘进门早啊,难不成是她娘家也一起逃难过来了?
她脱口而出问郭氏“那大伯娘娘家也是一起逃难过来的吗?”
郭氏苦笑道“那倒不是,你大伯娘就是这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