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长歌落日圆

五十一、归附

长歌落日圆 卜荣云 6700 2024-01-30 12:45

  这一天,朝堂上十分热闹,多日没有接受朝拜的皇太后也临朝了。朝堂上除了文武大臣以外,还来了一群中原人。萧绰数了数,一共十七人。这些人看起来器宇轩昂,很知礼数,不卑不亢,一派读书人的作风。

  其实,王继忠已已经向萧绰禀明了这群人的身份,他们都是宋国的进士,来投奔契丹的。

  萧绰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进士投奔契丹?这些已经取得功名的人怎么会舍弃千辛万苦得来的富贵,来到苦寒的荒蛮之地?

  但王继忠坚称这些人的的确确是宋国的进士,希望太后好好对待他们。

  萧绰心里甚喜,也带着疑问来接见这群宋国人。

  萧绰见了这些人后,暗暗地对室昉说:“这些都是宋国的进士,爱卿看他们是不是?”

  室昉说:“当然是,的确都是宋国进士。”

  萧绰看着室昉,突然笑道:“是啊,的确都是宋国进士,朕不能慢待这些贤士。”

  接着,萧绰朗声说:“各位贤士,你们不远千里来投我契丹,朕非常高兴,然而,契丹地处塞北,荒野苦寒,恐怕耽误了各位贤士的前程。”

  当即,有投奔人说:“小人久闻契丹皇太后仁慈厚德,待人若亲,求贤若渴,不杀无辜,不掳妇孺,数次遣返南**民,如此大德,天下少有,异国之民都感恩戴德。这样的明主,乃天下之明主,故我等远涉千里来投,并非奔富贵而来,而是择木而栖,即使为一走卒,也心甘情愿。”

  萧绰听了,大喜,说:“各位贤士来得正好,我契丹正是用人之际,若得诸位辅佐,必能助我契丹早日中兴。”

  那些人听了都欢呼起来,说:“总听人说太后英明睿智,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之凤,我们来对了。”

  萧绰便说:“各位贤士远来,路途劳顿,想必已经精疲力乏,请先于驿馆休息,朕随后量能委任,务必让各位贤士一展平生所学。”

  那些人听了,道一声谢,随人往驿馆去了。

  萧绰目送那些人出了元和殿,回头问:“室爱卿何以知道他们都是进士?”

  室昉说:“是不是进士,一试便知。”

  萧绰问:“如何试?”

  室昉说:“宋国如何考试进士,我们就如何考试他们,还怕试不出来?”

  萧绰说:“如果不是进士怎么办?”

  室昉说:“那就不用考,就说他们都是进士。”

  萧绰笑道:“室爱卿,你是老糊涂了吗?一会儿说考,一会儿说不考,到底是考还是不考?”

  室昉也笑道:“考是一定要考的,但考出来真伪,只有我们心里有数,对外只说他们都是进士。”

  萧绰说:“这是为什么?”

  室昉说:“太后试想,这么多进士来投奔我国,这是多大的光荣,这该是多大的影响,这都是太后、皇上的积德所致呀,人常说:国之将兴,必有祥瑞,或麒麟降生,或凤凰来仪,此乃虚妄之谈,然而,如此多饱学之士齐来我国,比起虚妄之象,岂不是祥瑞一百倍?”

  萧绰听了大喜,说:“室爱卿说的极是,朕不求黄龙青凤现于庭,但求有识之士立于朝。”

  耶律隆绪也十分欢喜说:“朕昨夜做了一梦,梦见有四个人站在朕的身边,侍候朕,今天有这么多进士来投奔朕,是不是正应此梦?”

  室昉说:“这个臣不敢妄言,但臣想皇上一定会得一个贤良之臣。”

  萧绰又对王继忠说:“王爱卿,这些人都是你引来的,你怎么看待他们?”

  王继忠说:“臣想这些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但是,臣觉得考试一下还是应该的,毕竟国法不可改,大契丹也是以才取士,无论是谁,都要量才取用。”

  萧绰笑道:“说得好,但是如何测试他们?”

  王继忠说:“既然是考试,就依照契丹的考试内容,考试贴经、墨义和诗赋。”

  萧绰说:“就考这些?”

  王继忠说:“他们在南国也是考这些。”

  室昉笑道:“太后是不是觉得我们考他们这些,让他们觉得我们不相信他们?”

  萧绰说:“是的,那样会让人觉得朕小家子气。”

  室昉说:“臣也想过这些,做文章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不会为难他们,不过,既然太后有顾虑,臣认为那就直接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先做事,看他们如何理政,然后,根据政绩陟罚臧否,优则用之,劣则弃之,如此,既省了繁文缛节,又让他们心悦诚服。”

  萧绰高兴地说:“好,这个办法好,那朕该如何封他们?”

  室昉说:“朝廷可以暂时赐他们为同进士出身,并告诉他们待日后秋闱高中,再正式册为进士。”

  萧绰说:“还要考试?”

  王继忠说:“太后放心,真正的读书人不怕考试,巴不得考得好,光宗耀祖,脸上有光。”

  次日,萧绰又在元和殿召见了这些进士,王继忠呈上他们的名录,分别是:高正、杨佶、王载熙、郑云从、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立、石用中、吕德懋、初锡、南丞保、邢祥、李可封、刘三宜、吴叔达、杜防。

  萧绰说:“诸位皆是饱学之士,志向高远,有经纶世界之才,能来我契丹,朕非常高兴。但昨日朕已经有言,契丹地瘠民贫,比不了中原富庶,朕想问一问诸位来这里,将来后悔了怎么办?”

  人群中走出一个大个子,说:“听太后此言似有不纳我等之意?”

  萧绰说:“贤士何出此言?”

  大个子说:“我等来投,非奔富贵而来,富贵于我等乃身外之物。我等自幼埋首经籍,悬梁刺股,为的是有一天能报效国家,扬名青史,然而,宋廷奸人当道,败坏朝纲,小人夤缘而上,君子惨遭荼毒,志士报国无门,良将效命无路。我等虽中科举,但都只在翰林院行走,陪皇帝或皇子读书写字,作几首诗赋,壮壮门面而已,实在有违初衷。听闻太后贤德,仁慈播于外国,信义传遍华夏,礼仪之邦为之俯首,蛮夷之地为之膜拜,我等仰慕已久,故不避斧钺,来投明君,指望一展平生之志。”

  萧绰说:“贤士如何称呼?”

  大个子说:“草民姓张名俭。”

  “张俭,”萧绰看了一眼王继忠,说,“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王继忠正欲回话,耶律隆绪笑道:“张俭张俭,朕看你衣冠朴素,不事修饰,的确俭朴得很。”

  张俭说:“皇上也不奢华,草民钦佩。”

  萧绰说:“朕对你们说,你们的皇帝很抠门,想从他那里捞到什么油水,很难哟。”

  一句话说得所有人都笑了。

  萧绰接着说:“朕还有一句话对你们说,朕不能给诸位高官厚禄,诸位若是诚心归我契丹,必须从底层做起,然后,再依政绩擢升,诸位愿意不愿意?”

  又有一人走上前说:“草民既不是投富贵而来,何嫌官职大小,即为平民也无怨言。”

  萧绰看说话者是个瘦瘦弱弱的年轻人,一副书生打扮,举止雅儒,说话轻声细语,顿生好感,问:“贤士姓甚名何?”

  回答:“草民叫杨佶,涿州人氏。”

  萧绰说:“涿州是我契丹之地呀,贤士这是回家了。”

  杨佶说:“是的,太后,草民确实是回家了。前者,草民的祖父为躲避战火,举家南迁,近年来,祖父年迈思乡心切,一心想回到故土,现在,老人家终于得逞所愿,”

  萧绰说:“好,很好,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老人家能了此心愿,也是人生之大幸。”

  杨佶说:“还是太后盛德感召,草民祖父才能安回故里。”

  萧绰说:“朕惟愿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

  耶律隆绪说:“既然诸位贤士真心归附契丹,朕也坦诚相待,如今,契丹外表看似强盛,其实民贫国弱,朕甚忧虑,诸位有何高见富民强国?”

  有一人随口答道:“息兵养民。”

  萧绰说:“息兵养民?”

  那人说:“不错,草民知道契丹上下一直有一成见,认为靠劫掠可以富国,其实,大错特错了,以劫掠所得与耗费相比,劫掠远不及耗费的多。虽然,一时夺得了牲口,物资乃至金银珠宝,但战损也很大,人员伤亡,物资损失,而且,耽误农时和牲畜繁衍,竭全国之力供战争之需,举全国之民千里辗转,输送物资。战端一开,人人提心吊胆,一心只为战争,哪有心思放牧耕耘?损失自然巨大。如果战事不顺,旷日持久,非但劫掠不到财物,反而徒添损失,如此连年征战,如何能富民强国?最后。闹得天怒人怨,甚是不值。”

  萧绰沉吟不语。

  那人接着说:“汉立国之初,大战不息,民生凋敝,国力虚弱,以致汉高祖有白登之围。文景之时,偃兵息武,休养生息,薄赋轻徭,国力因此昌盛,为汉武北讨匈奴奠定坚实之基础。望皇上效文景之治,息兵养民,国之昌盛不远矣。”

  萧绰点头说:“有见识,朕记住了,贤士叫什么名字?”

  那人说:“草民叫王载熙。”

  萧绰说:“好,你就留在皇上身边做一个起居郎吧。”

  王载熙叩头谢恩。

  这一下点燃了众人的情绪,大家踊跃进言,引经据典,针砭时弊,或论仁德以治天下,或议法制而束民,或以为欲治天下,必先肃清吏治,正本清源,吵吵嚷嚷,朝堂上如开了一场辩论会。

  萧绰笑道:“各位贤士先停下争吵,你们每个人都说得很有道理,都是有益于国家的良策,但凡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朕以为当务之急,就是整肃吏治,吏治不清,必生蠹虫,这是败坏朝纲的源头,必须清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意不得,因此,朕想请各位到各地去替朕巡查,对那些贪污受贿,懈怠渎职,不体恤民情,徇私枉法,飞扬跋扈的官吏进行整顿,该罢免的罢免,该惩罚的惩罚,绝不姑息。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十分高兴,人人都意气风发,表示要干一番大事业来。

  萧绰说:“朕再给你们派几个能人,你们随他们一起,务必要秉公执法,不负朕望。”

  于是,萧绰便任命邢抱朴为南京道巡查官,李嗣为东京道巡查官,张干为西京道巡查官,吴浩为上京道巡查官,来投奔的进士依次分配,即日启程奔赴各地。

  最后,萧绰说:“好了,诸位贤士就要出发了,朕望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