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声东击西
到了此时此刻,张武的威望已经是无人能及了,不论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大族,不论文武官员还是军中将士,都对张武极其拥护。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张武此时要称帝,手下之人大部分都会支持,就算原刘备一派的人有意见,也阻止不了张武,但会产生动荡,造成一些损失,有可能耽误统一大业的进程。
此时不是称帝的好时机,张武也从未想过在天下统一之前称帝上位,在曹操未灭之前,统一战线还是有必要存在的。
因此张武说道:“曹操昔日讨董卓、救天子,还算是大汉之能臣,只不过后来大权在握,野心渐起,把持朝政,欺压天子。如今曹操已然称公,吾料其称王亦不远矣,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前不久,曹贼刚杀死了伏皇后,朝堂之上皆是魏臣,只怕天子危在旦夕啊!吾受朝廷重恩,大汉朝存在一天,吾就是汉臣一天,唯盼诸位齐心协力,打败曹操,解救天子!”
“吾等誓死追随楚侯,打败曹操,解救天子!”
在场的众人齐声说道,张武的这番话是在向在场的所有人表明,只要大汉朝还存在,自己就不会自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放心,打败曹操解救天子也将一直是自己的政治口号和目标。
至于打败曹操之后怎么办,如果大汉朝还存在,天子还在,张武自然是拥护天子的;如果大汉朝不存在了,那就只好另说了。相信到时候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张武为什么要再次重申自己的政治口号呢?主要是因为他现在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占据了半壁江山,连曹操也拿他没办法,这样的实力足以自立了。
当年的袁术只有淮南一地都敢称帝,后来的孙权和刘备都比现在的张武差得远了,他们都敢称帝,因此现在也有不少人开始揣测张武的心思。
说实话,走到这一步,谁没有点想法?何况张武所取得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拼来的,天子和朝廷给过他什么?
张武常说自己身受朝廷重恩,其实也不过是说说而已,那曹操才算是身受朝廷重恩,否则哪能升官那么快。但曹操走到今天的地步后,已经是骑虎难下了,自古权臣要么篡位自立,要么被灭九族。
曹操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良心发现,把大权交给天子,自己甘愿告老还家,就算他愿意,他手下的一大群人也不愿意。
而且曹操称王后,有一次陈群劝曹操称帝,曹操笑道:“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虽然我不篡位,但我曹家肯定要取代刘家称帝的。
张武现在就是明确的告诉所有人,自己不会自立为王,更不会称帝,假如以后打败曹操,一统天下之后,大汉朝还存在的话,自已还是大汉的臣子。
这样一来,像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人就可以放下顾虑,专心做自己的事就行了,免得到时候左右为难。
而徐庶、庞统、祢衡这些人也不希望张武现在就称王称帝,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会带来内部的动荡。
张武作为穿越党,当然知道这名存实亡的大汉朝马上就要连名都保不住了。按照历史上的发展进程,曹操活着的时候是没有篡位,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本来没有的他,也不知道曹操会不会有所改变。
即使曹操活着的时候没篡位,但张武敢肯定,曹丕继位后是肯定要篡位的,到时候张武既有了讨伐曹丕的借口,又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张武说道:“诸位,如今我们虽然占据了益、荆、扬、交四州之地,但论实力比之曹操还有差距。曹操固然无法派大军渡过长江,但我们也没有实力进行北伐。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实力,等待时机。至于近期的行动计划呢,我觉得应当声东击西。”
这个声东击西的战略其实也是张武与几个军师商讨了很久才定下来的。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寻找合适的时机,在东线建业一带营造出一副大军集结,准备攻打淮南的假象,将曹军主力吸引过来后,再从西线采取行动,出其不意夺取汉中。
打汉中除了前面说的那些理由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曹军在西线汉中的主帅是夏侯渊,而在东线合肥的主帅是曹仁,南线宛城的主帅是夏侯惇。
夏侯渊虽然也算是一位名将,但其最擅长的是率领骑兵千里奔袭,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员猛将,缺少智谋,也没战略眼光,做一军主帅实在有些不合适。
曹操也知道夏侯渊的缺点,曾告诫过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意思就是让夏侯渊打仗的时候不要那么拼,要多动动脑子,尤其是作为一军的主将,要多注意全局。
但夏侯渊就不是当主帅的那块料,统兵作战那么多年,还被士兵戏称为“白地将军”,白地差不多就是白痴的意思,连士兵们都知道夏侯渊是个白痴,曹操为啥还将西线战事交给夏侯渊?
当然了,这也许是因为曹操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才这么说夏侯渊的,因为曹操为了牢牢控制兵权,一般都是让宗族大将做统帅,比如驻守合肥抵御诸葛亮的曹仁,驻守宛城防范关羽的夏侯惇。
一直到了后期,宗族大将相继死去,曹操也觉得宗族中无人能用了,才逐渐让外姓大将掌握了军权。
除了曹仁和夏侯惇之外,宗族大将就要数着夏侯渊和曹洪了。其实曹洪跟夏侯渊一样,是个只能当打手的武将,没有带兵的能力。
当初马超起兵的时候,曹操令曹洪和徐晃守潼关,也是让曹洪当主将,结果曹洪受不得马超手下士兵的辱骂,冲动之下主动出击,结果丢了潼关。如果主将是徐晃,潼关肯定丢不了。
算来算去,曹操觉得还是用夏侯渊稍微放心点,因为夏侯渊镇守长安多年,对西线比较熟悉一些。结果就是因为夏侯渊临战太靠前了,身边的兵力又少,结果被黄忠一个突击给斩首,整个西线就全崩了。
如果西线的主帅是张郃,或者派徐晃、于禁等大将前来,结果都可能要好得多。但曹操这个时候是不会将军权交给外姓大将的,因为身为权臣的曹操太清楚军权的重要性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