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和王承恩频频点头,“好,朕下一次科举就只取行政人员,明年加一科恩科,专取三法司的官员。”
刘慧明心想你能不能熬到下一次科举还两说呢,先把你哄开心了再说。
三人又细化了一下科举改革之事,刘慧明道,“陛下,科举就是一个风向标,科举考什么,士子就学什么。现在的朝中大臣争做诤臣、直臣就是因为科举考的就是这些东西,如果陛下想让他们多做实事,就要在科举里面加一些实务。倘若某一天陛下觉得大明这个天下太小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可以出一道考题,相信那些士子就会跋山涉水、扬帆出海去探索世界了。”
崇祯哈哈大笑,“爱卿说得有理。”
休息了一会儿,刘慧明又把话题拉回到了本届科举上面,今年的科举本来应该在二月举行,但那时候鞑子入关,北京宵禁了,一直拖到现在都还没决定下来。
刘慧明道,“陛下,我建议这一次科考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来,下一次科考就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了。我们可以先出一套题作为参考题和礼部的塘报一起发下去,士子们也可以提前温习演算。”
崇祯点头,“不错,否则事到临头突然改弦易辙,生员们又要闹事了。”
刘慧明现场出了一套算学题试卷,并标明了每一道题的分值,道,“算学不像其他学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因此臣采取的是评分制,每个考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成绩,一目了然,减少了考官的作弊空间。”
“这就是评分制?”崇祯满脸狐疑,“科举考试也可以这样吗?”
前文已提到当今的科举考试要靠三场,总共十七道题。不过现在的考官比较懒,一般只看第一场的七篇八股文,而且以第一场为主,一些极端的考官往甚至就看第一篇,要是第一篇做得不好,直接接黜落了,后面做得再好都没用。
这样的骚操作无疑对考生很公平,何欢就曾因此被黜落,导致现在还是个秀才。
刘慧明决定为何欢出把力,解释道,“理论上讲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先规定每篇文章的满分值,再规定扣分项,哪里出错就扣哪里,剩下的就是得分了。这样孰优孰劣,再也不用争论了。而且可以杜绝考官只看第一篇文章的现象,让考生有一个公平的应试环境。”
“此法不错!”崇祯赞道。
三人便闭门造车,规定首场七篇八股文每篇一百分,第二场的论文也是一百分,诏、诰、表各五十分,判词三十分,五道判词总共一百五十分。第三场的三道策论的满分也是一百分。算学一百分,六科和三法司的试卷也是一百分,总共一千五百分。
刘慧明觉得文科的分值还是太高了,崇祯就砍掉了四篇八股文,和一篇策论,如此满分就是一千分了。
王承恩首先赞道,“如此甚好,一千分正是整数,意为团团圆圆,十全十美。”
“哈哈,甚好!”崇祯心情不错,他解决了一个连太祖都没法解决的问题,看着刘慧明那套试题,道,“承恩,不妨咱们比试一下,看谁得分高?”
王承恩忙推辞道,“奴婢不敢。”
“你这老狗,少废话!”崇祯瞪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刘慧明,“就请先生做裁判如何?”
刘慧明哈哈一笑,道,“臣在夷陵也出过一套这样的试题,当时有夷陵知州荆国光、通判张达中和一个夷陵的秀才一起比试,最高的人才得了四十五分,荆国光考得最差,只得了二十一分。”
崇祯一怔,握笔的手顿时僵住了,王承恩见状忙插话道,“要不还是不比了吧,老奴恐连二十分都得不到。”
崇祯问道,“德华这一题与夷陵那一题孰难孰易?”
刘慧明本想说他用的是同一套试题,想想还是给他留个面子吧,“陛下乃是天子,王公公也是大才子,臣自然要用难一些的考题了。”
崇祯的脸瞬间就垮了,颤声道,“那难了多少?”
刘慧明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会儿,才郑重其事地道,“估计难了三至四成。”
崇祯都快哭了,但很快就把钢牙一咬,决绝道,“朕势要考得比他们好。”
“那臣就不打扰陛下和王公公了。”
考试很快就开始了,崇祯的算学水平还可以,至少前面几道题没有难住他,到了第四题的时候就要用算盘了。
刘慧明默默地坐着,见二人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摇头不已,一会儿又如释重负,心中不禁想笑。
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刘慧明见二人已经没有进展了,便叫停了考试。
崇祯无奈地放下笔,又揉了揉额头,道,“先生这些题的确颇有难度,朕已经尽力了。”
王承恩忙拍马屁道,“陛下天资聪颖,定能考得高分。”
崇祯瞪了他一眼,又把目光转向刘慧明,道,“请先生写判词。”
刘慧明拿过二人的答题纸,很快就核算出来了成绩,崇祯考了三十九分,王承恩考了五十一分,嗯,果然是个才子啊。
成绩一公布,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磕头道,“陛下,老奴有罪啊。老奴僭越了。”
崇祯的脸上很复杂,气愤地看了王承恩一眼,又瞪了刘慧明一眼,见他并没多少害怕的样子,只得收回了目光,颓然道,“为何朕才得了这么点儿分?”
刘慧明早已想好了说辞,“想必是陛下登基以来太过忙于国事,荒废了学业所致吧。”
王承恩忙附和道,“啊,对对对,陛下宵衣旰食,整日为国事操劳,以至荒废了学业,是老奴的过错啊。”
“起来吧!”刘慧明看了他一眼,“你这老狗,当真不负内府三大才子之名啊。”
王承恩如蒙大赦,忙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站了起来。
崇祯盯着自己的答题纸,问道,“不妨请先生讲解,这些题当如何解答?”
刘慧明只得答应下来。崇祯见他写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不禁问道,“先生写的是什么?”
刘慧明只得给他们普及了一下代数知识,由于时间紧张,他只算出了结果,并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解法。
崇祯对此颇为不满,刘慧明道,“陛下勿忧,臣已经把这种算学知识变成书籍刊印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普及开来。”
崇祯这才满意地笑了,“那你下次进宫时给朕也带一本来。”
刘慧明忙点头称是。
崇祯看了一眼正确答案,就想继续研究一番,但刘慧明可没有时间来教他,他现在饥肠辘辘,早就像结束这场会谈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