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占据平壤西城楼后,阿敏兵分三路:一路往北直指平壤的西北角楼,一路往南逼向平壤的西南角楼;最后,主帅阿敏亲率镶蓝旗的六千余精锐骑士,直插平壤城内的北片区域。阿敏知道,毛文龙就在北片区域。
磅!
在金兵到达前,平壤西北角楼发生了大爆炸,冲天的烈火瞬间映红了平壤城上方的漆黑夜空。奉阿敏之命围攻西北角楼的贝勒杜度、贝子尼堪2人,随即停住了一千余镶黄旗骑士的进攻脚步,火光映亮了他们身上的胄甲。对于空气中弥漫着大剂量黑火药燃烧的浓烈而刺鼻的味道,17岁的尼堪选择用湿布捂住了自己的鼻嘴,他的咽喉感到不适。
炸掉平壤西北角楼的人,是李九成的部众。奉东江总兵毛文龙之命,据守平壤西北角楼的东江镇代理指挥佥事李九成,并没有在兵荒马乱中忘记毛文龙此前给所有人下达的帅令:
“炮在人在,红夷大炮绝不能落入金兵之手!你们作为我手下的将领,若不能把你们所负责的红夷大炮带回皮岛,那就把它们全部原地炸掉!”
在东江明军把平壤西北角楼炸个粉碎之时,西南角楼区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奉东江总兵毛文龙之命据守平壤西南角楼的明军将领不是别人,而是孔有德的丈人,老将王辅。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王辅手下的两百名东洋倭枪手,凭据平壤西南角楼那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利,用密集的枪弹凶狠地狙杀不断逼近角楼的蒙古骑士。顷刻间,平壤城内那条直接通往西南角楼的“登城马道”死尸相积、鲜血淋漓,被明军火枪打死的除了上百名蒙古兵,还有膘体壮的蒙古战马。
登城马道,是古代城池内的一种特殊的马道。马道,属于古代城池里面的重要附属设施,它在战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时的守城战中,城内的守城兵马可以通过马道,及时地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相互增援。而登城古道,故名思议,是专门用于古代骑兵登上城楼的马道,它呈“砖砌滚坡式建筑”,像小孩玩的“滑滑梯”。登城马道与城楼的“海墁”齐高,紧贴于城墙的内壁,大部分为“双阶梯左右坡设计”。
王辅领着三百余人据守平壤城西南角楼,既不撤退、也不炸楼。王辅认为,他守得住角楼;皆因,相对于已经被自己人炸得粉碎的的西北角楼,西南角楼有一项很明显、很重要的防御优势:
平壤城外那条宽广的南护城河,就在西南角楼的旁边,密集的东江明军水师战船遍布于该条护城河上,船上的预备队停锚休整、相机而动。
“不要走那条被堵住的登城马道!全部人从海墁发起进攻!”
奉阿敏之命围攻平壤城西南角楼的扎鲁特蒙古旗主色本,向手忙脚乱的部众下令。除了原有的一千余名扎鲁特旗蒙古骑士外,色本手下还有几百名在浿水之战中侥幸活下来的巴林旗蒙古骑士。奉主帅阿敏之命,色本兼领巴林旗蒙古残部。
海墁,城墙顶部的平面行走区域,用石砖铺平,一般设有专门的用于排雨水的流水槽。
磅!
西南角楼的那一门由老将王辅专管的红夷大炮,打出了一发威力强大的“开花弹”,东江明军的开发弹直接落在了平壤古城西城楼的海墁上。火光中,年轻的色本除了看见满天乱飞的青砖碎石外,还有扎鲁特蒙古骑士的残肢断腿、血肉脑浆。
嘶——
一匹被炸断后腿的蒙古战马从八米余高的西城墙上重重地摔落到城内,其临死前的惨叫长嘶之声,痛彻心扉,动摇了蒙古骑兵队的军心。海墁上的巴林旗蒙古骑士很恐惧,他们在“浿水之战”被明军的红夷大炮打怕了,开始出现退却。
“杀——杀——杀——”
在老将王辅的召唤下,平壤南护城河上的东江明军战船陆陆续续地靠岸。船上那头缠红巾的东江水师士卒,原本留守船上的赤足水手,甚至在铁山大战中负了轻伤、仍然缠着绷带的陆军伤兵,纷纷操起了竹弓、竹枪、船桨、船橹、短刀、木棒。他们舍舟登陆,从平壤南城的“含毬门”冲进了平壤城。已经退守含毬门的陈继盛,立即联合从含毬门突入的“王家军”主要将领李梅、王嘉(王辅之子)2人,共同率领六千余东江明军扑向了平壤西南角楼的方向。
身处平壤西城楼海墁的色本,把胯下的红棕色战马紧紧地勒停在了明军开花弹所打穿的大窟窿前,他在夜光中看见了舍舟登陆的东江明军预备队正向其涌来。色本充分吸取了已故巴林旗旗主阿玉石客死异乡的惨痛教训,遂明智地率领一众蒙古骑士迅速撤往平壤城的北片区域,与阿敏的主力部队汇合。
王辅、陈继盛2人保住了平壤西南角楼以及那门在此次战斗中大显神威的红夷大炮。
与此同时,破城后的阿敏率领武装到牙齿的六千余镶蓝旗主力部队,不受阻拦地直插平壤城内北片区域。与陈继盛的部众跟随指挥佥事陈继盛撤至南面的含毬门不同,跑得比兔子还快的沈冬豹头也不回地往平壤城的北片区域撤退,超过300名追不上沈冬豹、在跟随沈冬豹撤退时落单的沈家军东洋倭枪手,死于镶蓝旗的马刀之下。
多亏于陈继盛部众此前在西城楼的拼死抵抗,平壤城中的平辽将军毛文龙利用短暂的时间差,用凶猛的火炮攻势打退了平壤北城墙外的李永芳、佟盛年2人手下之汉军部队;然后,在阿敏的主力杀至前,毛文龙、沈世奎、陈有时为首的东江明军将领匆匆忙忙地带领五千余人的东江明军主力部队,撤至城内的“风月楼”区域布防,尤景和、李九成2人则带领2000余名“尤家军”留守平壤北城楼。
风月楼,始建于公元1592年,位于平壤城北片区域内,距离的北大门“七星门”之直线距离一里有余。风月楼度超过30米,平面区域占地2亩余,易守难攻,为平壤城内的最高点,由大名鼎鼎的已故日本大名小西行长所亲自设计,由“壬辰之乱”中的日本兵以及被小西行长所奴役的朝鲜军民共同建成,前后历时大半年完工。
风月楼具有鲜明的日本堡垒特点,它以“天守阁”为蓝本所构筑。所谓天守阁,亦称“殿守”,它是日本境内一众依山而建的本土城堡当中的最高点,具有瞭望、指挥之功能,是山城封建领主权威的象征。
壬辰倭乱后,构筑精妙、易守难攻的风月楼因其出众的防御价值,被李氏朝鲜保留下来,并且作为平壤城的朝军指挥总部;后来,在公元1624年爆发的“李适之乱”中,平壤古城遭到了洗劫,风月楼亦在兵祸中局部受损;耿仲明、孔有德为首的“耿家军”收复平壤后,耿仲明之弟、东江明军千总耿仲裕,奉其哥哥之命,对风月楼进行了简单的修复;毛文龙进驻平壤后,风月楼成了毛文龙的帅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年过半百、白发丛生的毛文龙拒绝了沈世奎提出的往东面“大同门”撤退的军事建议,亲自进驻“风月楼”,迎战阿敏。
推荐:<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