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一百五十七章 吴书生的下巴都要掉了

带着仓库回古代 兔子的刀 3784 2024-01-30 12:55

  黄致听了吴书生的惋惜之言,道:“贤弟是北方人,大约不知道咱们这里秋收本就比燕州早二三十天。虽则今年秋收提前了,倒也不是提前了四五十天……算算往年,也就是七月中下旬的样子。”</p>

  吴书生有点诧异,王得春捻着胡子,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南方冷得慢,太阳给的热量多一些,故而成熟期本来就早一点儿。等勘校完了字典,先生听我们老爷说几堂地理课就知道缘故了。”</p>

  吴书生便想起从《杂学》上看来的那点日地关系的学说,不免有些恍然悟了的感觉。</p>

  李咎亦道:“按今年的水热光合来看,即便拖够了日子,粮产依然比不得正常年份。索性收了来看看减产年份与正常年份的比较也罢,收得多一些,总归会更准确一些。再者,这田里、荒山上,种的都是我从家中带来的种子,少收一颗都是损失。”</p>

  吴书生默然无语,等李咎开了镰,他便蹲在大秤杆子边等着看计数。</p>

  去年的玉米一个**就有六七两重,因此才有了亩产神话。今年的玉米穗看着就比去年的小一圈,李咎估摸着产量能有去年的七成就不错了。</p>

  吴管家倒是建议李咎从看着最大的一穗开始,李咎没听,随手从地头最近的一株苗上掰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递给幺娘上秤,果然只得五两一钱。</p>

  吴管家心下一沉,道:“比照去年的折算,去年二分地玉米产得五百多斤,今年恐怕只有三百斤了。”</p>

  吴书生愣了一下。</p>

  他当然知道稻子的亩产大约是四百多斤的样子,因此在他心里,李园良种的减产起码也得减到二百斤以下,才够的上让人担忧。</p>

  但是他听到了什么?二分地“只得”三百斤,换算成亩产可得一千五百斤了,几乎达到了上等田稻子亩产的四倍,如果是薄田,那就更多了。</p>

  如果天下的粮食能多收一倍……恐怕活人能多一倍,但是米价也得跌一倍吧。</p>

  李园人这么狂妄,就连比平常粮食高出三四倍产粮的粮种,都要被挑剔成“退化”种了么?</p>

  吴书生听说过去年李园的粮食产量,不过他按照地方官员一向喜欢虚报政绩、好放空话的秉性揣度,猜测那高得恐怖的数据必有猫腻。京城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才会围绕李园争论不休。</p>

  倘若李咎真的把亩产三千斤的粮食拍在朝中官员的脸上,那还有什么可争论的?给李咎下旨封赏送个“大雍农神”的匾额给他人供在功臣祠里才行啊!</p>

  李园人没空理会一脸呆滞的吴书生,李咎开了镰,他们赶紧跟上收割。</p>

  玉米穗被收来一筐筐地送去称重,并按单穗的大小再次分拣。尤复带着学生物和农学的学生在一旁虎视眈眈。根据优势遗传理论,大规格的种子总是更容易产生大规格的后代,而逆转种子退化的第一步就是把符合需求的性状挑出来。</p>

  土豆、红薯、花生……包括本土产的粳稻,也是如此。</p>

  玉米最先被收割完毕,果然不出所料,二分地总计产出了三百三十六斤,情况比李咎预估的减产一半要好许多,并且没有瘪粒空包的情况。</p>

  没有退化到完全绝产就好……至于亲本数量不足的情况,那仓库里还有那么多种玉米呢,总能提供足够多的基因样本,只要避免基因污染出现绝收的情况,一切总还有希望的。</p>

  吴书生亲眼看着玉米收上来、过秤、计数的,眼见为实,不信也不行了。他见其他人都拿着个玉米捧在手里,也大着胆子拿了一个,轻手轻脚地转着观察,仿佛手里捧的不是粮食而是金娃娃一般。</p>

  一时土豆和红薯也陆陆续续收了上来,土豆的亩产比玉米还要好一点,出产了四百二十多斤,红薯的情况又要差一些,土地的肥力着实跟不上趟了,只得四百斤出头。</p>

  大白板子上高高地写着五种农作物的产量,普遍只有去年的亩产的六七成,和李咎估算的不差。</p>

  大家依然很高兴,这种程度的退化不算什么,况且还有今年年成不好的缘故在,倘若今年的气候和去年差不离,怎么都能再多个一成收成。</p>

  只有李咎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假如不加人工干预,每年跌两成,三年就只剩一半了,他实在是乐观不起来。就这种跌幅,他还没算上地力退化的问题呢。</p>

  尤复对“退化”的问题最为敏感,他察觉到李咎的情绪,安慰似的拍拍他的肩膀:“都在意料之中,是好事。接下来就看我们的努力了。”</p>

  黄致也从“亩产”很高的喜悦中清醒过来,道:“对,师兄说得很是。前辈既然已经培养了这般高产的作物,吾辈应当更加努力才是。岂有躺在前人的功劳上不思进取的道理!”</p>

  李咎勉强笑笑:“嗯……我就低落这一时,等下照样会继续想办法尽量维持种子的活性和优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几种作物都不是大雍本土的产物,我手上的种子本身种类也不算太多,基因来源太少了。”</p>

  尤复道:“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我们需要更多的亲本。你说它们原产不在大雍,那么在哪?我们早晚要出去找寻它们的近亲。既然李家的祖先能获得初代种子,我相信我们也一定有办法拿到它们。”</p>

  李咎叹道:“当时也是侥幸……那地方很远,大约有十几个大雍的最南端到最北端那么远吧,并且绝大多数路程都是海路。我们需要更发达的楼船……收起夸张的表情,地理白学了,海洋的彼岸是另一片大陆,我上课说过的。”</p>

  一万公里以上的距离显然超出了尤复的想象,他无法凭空猜测这是一段怎样的路程,张了张嘴又闭口不言了。</p>

  反倒是一旁赶来参与李园最重要的日子的染织陈说道:“哎哎,你们咋沮丧上了?遇事多问问人,知道不?多问问说不定就有惊喜。比如你说的这个大洋彼端,嘿,那我可不困了。老弟呀,你还记不记得老刘他把雀儿钟、玻璃碗卖到关外去了?”</p>

  </p>

  </p>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