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第199章 高产粮,亩产超千斤

  长乐终于忍耐不住,瞪眼,"好了,好了,你都对我说了好几次同样的话,我都会背啦;

  还给豫章也说了几次。小小的人儿,哪来这么徐,话唠精。"

  李世民笑了,话唠精终于住嘴。

  "父皇知道了,宫门口要留人接孙神医,父皇记住了。

  你这小子也有点本事,竟然把孙神医留住了。朕都留不住。"

  长孙皇后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李治当然要不断提醒了。

  因为按照原历史记录,就在贞观九年,长孙皇后一直虚弱的身体病倒了,李治身体也很羸弱,但仍然时常伴皇后左右,侍奉汤药,按摩擦面一类事也常躬亲。

  长孙皇后这一病,就没好过,直到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刚刚过完八岁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母亲,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

  你说李治好奶爸李盛唐如何不重视?如何不紧张?

  所以,奶爸李盛唐专门给李治说了两次,要他在贞观九年一定要注意他母后身体。

  李治现在的身体健康着呢,早上跑步、早晚都练张果老的吐纳功,再练练特战队的现代擒拿格斗术。

  小小的孩儿就要如此操心,王生也难啊!

  "父皇,你明天散朝后,能否带着几位宰相一起来李庄啊,儿臣给你们瞧瞧一年两熟的稻子、麦子,还有高产玉米、土豆、红薯。"

  "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朕就知道小九子肯定有秘密瞒着朕,为甚么不早说?

  你知道一年两熟,对我大唐意味着甚么?"李世民道。

  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一年两熟的稻种,那每年得多产多少粮食?

  虽然不知道玉米是甚么,但是高产这两字,他还是明白的。

  "父皇,儿臣明白,粮食很重要、很珍贵,一年两熟也就是说我大唐的国力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你知道还藏着掖着?"

  "父皇,种子都是奶爸给我的,但是他也不知道适不适合长安种植,一年两熟只适合在长江以南。

  不过儿臣在皇庄里,倒是试验出了一季稻子和一季麦子这样的两熟,但是这样的轮种也不好。

  需要水田转旱地,旱地再转水田,中间付出劳动成本太高。

  虽然皇庄有驱动机床之后流下来的水,但是仍然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并且,两熟的稻子不如一熟的米好吃。"

  "好,明天散朝后朕带几位宰相去瞧瞧。

  另外,再准备好红烧肉。嘿嘿,朕请几位宰相一起吃猪肉。

  你那一稻一麦的两熟,产量如何?"

  "平均亩产才斤。这种子好,是我奶爸专门给长安附近种植挑选出的优质种子,再加上我们的灌溉条件好。

  但还不行,奶爸说他们有化肥,亩产都是二千多斤,我这用的肥料,主要是猪、鸡、鸭粪。"

  "败家子,败家子,斤,还才斤,你知道我大唐的正常亩产是多少?"

  李治摇头,他那知道这个。

  "斤,你这斤基本上是四倍了,败家子,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父皇,我这可是绿色农庄,是师父给我的连环画介绍的。

  鸡和柚子树共生,用饲养的蚯蚓来养鸡,柚子有了肥料,鸡有了蚯蚓,无需依赖肥料,叫‘鸡、蚓、果、草’绿色生态链。"

  长孙皇后温言道,"陛下,稚奴也是好心,先做个试验,看合不合适,这不是合适了吗?

  他那种子,明年开春,就可以大规模种植了。"

  "也是,那要多造些水车,多开挖些水渠,正好冬天农闲开工正好!"

  "那玉米呢?还有土豆、甚么薯?"

  "玉米,是一种金黄色的米,很大,产量极高,亩产斤左右;

  土豆亩产在~~斤左右;红薯亩产~~斤左右。

  这都是奶爸给我的好种子,这三样作物还特别好种,山地都行。"

  "嗯!你有没有弄错?"李世民很怀疑。

  比一亩地多十成以上的产量,对于农户来说意味着甚么?

  意味着农户会多出八成以上的口粮,意味着他们能过的更富足,甚至在遇到不好的年景更有可能挺过去。

  对于朝廷而言就更重要了!

  一年两熟的水稻产量虽高,但是只适用于南方,对于北方粮食增产没有大的改善。

  北方适合种甚么?

  谷子、高粱,产量都很低,如果能把玉米推广开来,那粮食能增产多少?

  能养活多少百姓?

  这意义太重大,由不得李世民不得不慎重!

  "没有,不会错,绝对不会错!"李治保证道。

  "呀,稚奴绝对是我们老李家的宝,是陛下的大福星!是全大唐最大的宝贝!太利害了。"长孙皇后激动喊着。

  她怎么能不激动,这亩产动辙都是以千斤计数的。

  长乐立马拉着李治小手不断摇晃,"九弟,你又立大功了,天大的功!"

  李世民两眼放光,"卧槽,卧槽,卧槽!都是上千斤啊!

  如果明年大面积推广种植,那我大唐就再也饿不死人,饿不死人了!

  哈、哈、哈,明年秋收后,朕就东征辽东。"

  笑了一阵,李世民蓦然回过味来,两眼烔烔有神地盯着李治。

  "朕明白了,怪不得你不怕夺爵,只怕挨板子,怪不得你与太上皇打机峰,原来父皇也是早就知道了,就是朕不知道,你不孝顺啊!"

  李治小脸又变成皱巴巴、委屈的苦瓜相,低头挟一块排骨吃。

  长孙皇后看着李治的小脸变化之快,咯咯地笑了。

  长乐也笑了。

  "哈、哈。"李世民畅快大笑。

  只有李治不笑,遇到这样的一个老爹,命苦哇!

  他现在已经是亲王,在爵位上可以说封无可封,难道现在就让他做太子,根本不可能。

  那就只有赏了,可他李治缺钱吗?

  缺钱的是李世民才对。

  你说他命苦不苦吧?

  李世民吃了一阵,对李治说,"你拔点火~炮给候君集。"

  "没问题,现在只有门长炮,出征日期怎么还得有一个月左右,还能再生产出门,那就全给他,门吧。"

  "不需要这么多吧,高昌国都是土墙、矮墙,就给他二十门攻城炮,足够他用的了。"

  "好的父皇,是儿臣不知道高昌国情况。再给他一些手~雷和没良心炮吧,装备给骑兵用,那炸起敌军才过瘾呢。

  关键是这样一炸,能把敌军炸懵,再拿刀上去砍,我军将士就减少伤亡了。"

  "可以。手~雷,只需简单训练半个时辰,就能熟练使用。

  没良心炮还真是没良心,太狠,全靠炸~药震死人,这名取得名符其实。

  你奶爸真是神人,居然能造出这么容易使用的火器,威力还不小。"

  "父皇,儿臣觉得这次平定吐谷浑当不在话下,但善后事宜如何处理,您有没想过?"

  "哦,小九儿还有高见,讲来。"

  "是,儿臣觉得,吐谷浑所处位置很重要,是中原内地联系西域的要冲。

  吐谷浑境内,伏俟城东的青海湖,即西海,占地极广,四周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是牧马的良好场所,也可以耕作。

  且吐谷浑境内许多地方适合筑城居住,特别是河湟地区,就在青海湖的东南方向。

  所以儿臣觉得,若得此地,须想尽一切办法站住脚跟,派重兵筑城把守,并且让他们军垦、牧马,这样牢固统治下来,不可再交还与鲜卑人。"

  "好!非常好!小九儿很好,这事朕已与李靖讨论过了。"李世民说完,哈哈大笑。

  "父皇,儿臣认为我大唐兵马应该采取募兵制、并且加大开发江南力度,广种稻米。"

  "好,很好,朕已经与李靖和房玄龄谈论过此二事,想不到你也提出来了。是你师父教你的吧。"

  "是。募兵就先从神策军做起吧。

  开发江南,也是我为甚么向太原王氏要江南良田的原因,儿臣明年要在那种植两熟稻。

  因为我要西征,师父这两天就会再给我送来些稻种,都放到皇庄里。如果父皇需要就去皇庄拉走。"

  "哈,英雄所见略同。好,除了留下明年种子和部分食用外,朕都要拉走。"

  "父皇,这次李庄学堂中的进士,儿臣要留几个,教书育人,主要教格物,父皇,格物也叫科学,科学是师父那边的叫法。"

  见识了凡人飞天奇迹的李世民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准了!"

  李世民又想起以前的一个念头

  朕的徒孙,可以为心腹,亦或者,以徒孙而制衡大族。

  而今天这几个徒孙再教出更多的进士,那朕的徒孙孙不就更多了吗,以后朝庭官员都是朕的徒孙孙,卧槽,……!

  李世民心中火热!

  此法,甚好!

  这些人也都比较靠谱,因为这些人都算晋王府出身了,到那儿他身上都是盖着晋王府的,大印呢。

  长孙皇后也明白了,哑然失笑。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