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避而不见
平和城沿着洳河建城,一水中流,而城中的太守府就建在整个城最中心的位置,边上是原本的洳河,不过连年的大旱和断流,现在也干得差不多了,沿河的垂柳枯黄干瘦的。
燕宁和韩柱先去见了平和城的太守宋云祯。
听到下人禀报,还没等他们进门,里头的宋云祯就急忙冲了出来,在几人跟前勉强稳住身形。
身上的官服大概是有些旧了,隐隐泛白,见到燕宁也来了,急忙行了个大礼,整个人匍匐地很低,满脸的惶恐,虽是竭力稳住,脚下依旧不住的颤抖。
只是一眼,燕宁就知道,韩柱说的大概是对的,这个人,不是能让大旱之下的平和城有眼下光景的人。
“宋大人无需多礼,我来平和,不是为了兴师问罪的。天灾难料,平和城连年大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听她这样宽慰,宋云祯心下稍安,长长地舒了口气,还好,小郡主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他还是第一次见这样尊贵的人,没想到竟是这样平易近人。
“不知宋大人可知道蓝昭公子现下在城中哪处落脚?”
宋云祯微微一愣,所以,这小郡主是为了蓝公子来的吗?可是这蓝公子再三吩咐了不要让人打扰,这
“哈哈哈下官不知道郡主在说什么”,宋云祯挣扎了一下,还是摇着头向燕宁回道,嘴角装着笑,一副满心粉饰太平的样子。
出现这个情况她倒不是很意外,“我若什么都不知道,就不会问宋大人了,老实说,我也不希望满城搜寻,一时间惊扰了蓝公子,我只是求见他,他见不见,是他的选择”
见他还是有些犹豫的样子,燕宁笑了笑,指了指前方说道“前面带路吧”
她径直走在前头,宋云祯眉头紧锁,轻咬着唇,跺了跺脚,低声和身边的人说道,“你先行一步,快去通报蓝公子,燕宁郡主想要拜访他”
他也只能做到这里了,蓝昭愿不愿意见她就是他自己的选择了,希望一切都来得及。
沿着二道街往左,在往中门街一拐,不起眼的南门巷子,看着没有什么特别的,却让燕宁在一户人家面前停了下来。
“这就是蓝公子的住所了吧”,她抬头看了一眼门口的两盏灯,因是白天,里头并未点灯。
“郡主怎么知道的?”,宋云祯言语间带了些不可置信的意味,这里头一共四户人家,他都还没开口介绍,怎么燕宁就已经知道蓝昭住在这里了。
一旁的人笑而不答,只是抬手指了指上头的灯,上头并没有什么装饰,甚至连蓝府的蓝字都没有,可用的纸却不一般,‘水纹花韵’,岭南特有的一种花草纸,遇热隐有花草香,这种纸制作极其繁琐,当得一个有价无市。
说句有些托大的话,这平和城里头,能够认识这种纸的,蓝昭是一个,她算一个。
“蓝公子,在下燕宁,求见公子”
燕宁亲自扣了门扉,叫了门。
只一会儿工夫,里头就出来了一个小厮模样的人。
大门被打开,里头是一个干净的小院,虽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摆件,但目之所及的东西,包括桌椅板凳都整整齐齐的,秩序井然。
他环视了几眼众人,有些心疼地弹了弹刚刚燕宁叩过的门环上头的灰,一脸嫌弃地看着几人,不耐烦地福了福礼,说道,“燕宁郡主,我家公子说,平和连年大旱,今年更是滴雨未下,家中没有好的茶水待客,就不见您了,他代平和百姓感激郡主亲自前来探视,请您先回吧”
后头探出个脑袋,燕圆月很是不悦,阿姐都亲自过来了,只是求见一下,这个蓝公子连门都不开一下,也太过分了吧。
小厮行了个礼就转过身去,燕圆月见大门将要被带上,忍不住从后面冲出来,提着鞭子就要上前。
燕宁死死按住她,对着即将进去的小厮点头回道,“那请你回禀你家公子,我对茶水没有讲究,不过既然蓝公子觉得没有茶水无法待客,明日,我自当带着香茗登门拜见,请他稍候”
言罢,就带着张牙舞爪的燕圆月回了马车上。
直到落座的时候,燕圆月还是气鼓鼓地,往坐垫上重重一坐,恨恨地看着燕宁,满脸怒气地说道,“阿姐为什么一定要见这个蓝昭,就因为他是蓝家人吗?我镇北王府的面子是那么的好驳的吗!你都亲自登门了,他都不见!”
“也就你觉得镇北王府是个人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蓝家,那是世代帝师,百年相宰之府,连着出了三位帝师,两位相宰,六位入阁,可以说是为天下问道侍君的人。
再说,就凭蓝家曾经出了一个蓝正衍,就值得她三顾茅庐,屡次登门。
而且,蓝昭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
燕圆月撇了撇嘴,蓝正衍的事迹是被记录在《燕北实录》里头的,那是燕家人开蒙的书,对于蓝家,她自是有自己的尊敬在里头,但是刚刚那小厮的样子真的太让人生气了,她就是不想让任何人欺负她的阿姐!
“你进了平和城感觉如何?”
见她依旧是气鼓鼓由很委屈的样子,燕宁拍了拍她的头顶说道。
“虽不能说安居乐业,但城中秩序井然,比我想象的安稳多了”
她如实答了,燕宁笑着随着她的回答点了点头。
虽然只观察到了一点,但好在该看到的地方都看到了,城中何止是秩序井然,是超乎她想象和认知的安稳。
见微知著,刚刚看到的米店,上头的粮价写着陈米十五文一斗,幽州城中粗粮十五文一斗,虽贵了五文钱,但在大旱的地方,却是极为难得,史籍记载,前朝河中道大旱,米价飙升,八倍数于常。
他能稳定米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里头的学问大着呢。
------题外话------
宋云祯大概是真的傻人有傻福吧,毕竟,还是第一次有人夸我女儿平易近人的,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