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下重药
于是,著名的十八条斩罪,就在他的亲自主持制订:
临阵进退不候号令及战后不归伍者斩;
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语者斩;
临阵探报不实诈功冒赏者斩;
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
守卡不严,敌得偷过,及禀报迟误,先自惊走者斩;
临阵奉命怠慢,有误戌机者斩;
长官阵殁,首领属官援护不力,无一伤亡,及头目战死,本棚兵丁并无伤亡者,悉斩以殉;
临阵失火误事者斩;
行队遗失军械及临阵未经受伤抛弃军器者斩;
泄露密令,有新增减传谕及窃听密议者斩;
骚扰居民,抢劫财物,奸**女者斩;
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
黒夜惊呼,疾走乱伍者斩;
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
有意违抗军令及**本管官长者斩;
夤夜窃出,离营浪游者斩;
官弁有意纵兵扰民者并斩;
在军营吸食洋烟者斩。
最后还有两条:夜深聚语,私留闲人,酗酒赌博,不遵约束,及有寻常过犯者,均由该管官酌量情节轻重,分别插箭责罚;
凡兵丁犯法情节重大者,该管官及头目失察,均分别轻重参革、责罚、记过。
另外,在行军、住宿、操练均有及其详细的规范,严格执行的奖赏或提拔,违者则给予处罚。
光有严酷的斩刑当然不行,还需要有劝人向善的行为规劝。为此,袁世凯编了个顺口溜的《劝兵歌》。要求每个士兵都能背诵,记在心中。
这劝兵歌这样写着:“谕尔兵,仔细听,为子当尽孝,为国当尽忠。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
“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当兵自看轻。
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军装是尔护身物,时常擦洗要干净。
二要打仗真勇敢,命该不死自然生;如果退缩干军令,一刀两段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耕;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妇女,哪个不是父母生;尔家也有妻与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见财生歹念,强盗终究有报应,纵得多少金银宝,拿住杀了一场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份违令罪不轻;要紧不要说谎话,老实做事必然成。
七戒赌博吃大烟,官长查出当重刑;安分守己把钱剩,养活家口多光荣。
你若常记此等语,必然就把头目升;如果全然不经意,轻打重杀不容情。”
这劝兵歌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看出袁世凯的苦口婆心和用心之良苦。
管理好一个七千人的队伍,又要除旧立新,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伙人,一个团队的齐心合力。
要找志同道合的管事之人。其一,要可靠;其二,必须要能力强。
首先,他想到了自己的挚友徐世昌。
多方打听,得知徐世昌正因为丧母,在老家丁忧。费些周折,调到了身边。
徐世昌虽是文人,不懂军事,但足智多谋,官场经验老道,办事可靠。
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是充当袁世凯的参谋长角色。
他又请他的朋友荫昌为他举荐人材。因为,他知道荫昌曾经担任过天津武备学堂总办。荫昌推荐了高材生梁华殿和王士珍二人。
接着,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物色了冯国璋和段祺瑞。
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没让袁世凯失望,成为他小站练兵的重要帮手。
由袁世凯署名的《训练操法详唽图说》一书,就是出自这三人之手。
这三人后来被称为北洋三杰,也成为了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袁世凯确实是在把全部心思,用在新军的训练和缔造上了。在腐.败的晚清的官员中,像他这样认真做事的人,还真不多见。
在别的军中,克扣军饷几乎是惯例,但在他这里,在新建陆军,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他几乎是亲手把军饷发到士兵手中。
朝廷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建起的这支新军,按说军饷应该不成问题,但无奈清廷的国库太空虚,他们的军饷也常不能保障。
为了拿到军饷,他要到处磕头作揖,多方奔走。
他知道欠军饷对士兵和士气的影响。即便是费尽心思搞到的差事,他为了讨要军饷,实在无路可走,也不惜以辞职给上头施加压力。
有据可查,他曾经几次“一度力辞不干,未得允许”。
每个军队应该都有军纪,这些军纪单纯地看条文,写的也都不错。
最重要的是这些纪律能不能得到执行。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恐比谁都清楚。
刚入伍的新兵还好些,已经养成了很多坏毛病的老兵,要他们改起来就难了。
矫往很难不过正,肯定地说,在执行军纪的过程中,袁世凯也确实有一些过头之处。
有些话传来传去就走了样,传到李鸿藻耳中就成了袁世凯嗜杀成性、滥杀无辜。
清流顾名思义,李鸿藻是很看重自己的名声的。袁世凯是他力主推荐的,保举这样一个残暴、跋扈的人多有损于自己的名声呀!
李鸿藻很恼火,长此下去还了得吗?于是授意御史胡景桂参劾袁世凯克扣军饷,诛戮无辜,用人“论情面之大小,馈遗之多寡”。
袁世凯得知消息后,当时就懵了。
是的,他是请辞过几次,但那不是不想干了,而是想把事情做好。
如果他真的不想干了,他干嘛去管欠不欠军饷?他所以敢理直气壮的去请辞,是因为自己明知道会被“未得允许”。
这次不一样了,一看来头,就知道事态有多严重。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同样一件事,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谈是一回事,离开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再谈就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的事,可大可小,看怎么说?看来自己不但要把这个位置丟了,弄得不好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官位也保不住了。
袁世凯当时的状况有明文记载:“心神恍惚,志气昏惰,所有夙志,竟至一冷如冰。”
有御史参劾,就要派人去查,派人去核实。
袁世凯听说,朝廷是派荣禄牵头来查,心情稍稍安定了一点。
一方面,自己和荣禄关系不错。
另一方面,荣禄是武官,好沟通一些。
碰上个不管三七二十一,认死理的酸文人,那可就惨了。
袁世凯觉得自己总这样的消沉可不行,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时候,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贵等人走进了了他的营帐。
“袁大人,这还讲不讲理了?别的咱先不说,咱就说一件事,说咱们克扣军饷?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头脑简单的段芝贵,有话憋不住,一进帐就大嚷大叫。
看来,这几个人也都听说了,是来关心自己的。患难见真情,袁世凯很感动,赶紧招呼大家坐。
“其实,这到是件好事。”徐世昌看着段芝贵。
“世昌兄,您说什么是好事?”
都知道徐世昌是个懂事理的人,怎么说出这样的话?不但段芝贵,几个人都不解的看着徐世昌,包括袁世凯。
“我说克扣军饷呀!”徐世昌言到。
“无中生有怎么会是好事?”冯国璋问。
“是呀!世昌兄,您没病吧?”段芝贵睁大了眼睛。
“这说明,参劾咱袁大人的奏折是望风扑影,没有什么根据。”徐世昌说。
“世昌兄,我明白了。除了咱们这里,好像没有不克扣军饷的,所以写上这条,一抓一个准。”
段祺瑞总是比别人反应快些。其他几个人也回过味来,都不住地点头。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