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第78章:观众笑声

  随着字幕网上滚动以及旁边的声音,《地雷战》一开始就交代了本部影片的发生地、发生背景。

  当字幕隐退之后,没有惯常导演、主演等等字幕,而是一幅朝阳从远处地平线出现、近处一颗硕大树冠形成一幅辽阔景象随之而来。

  虽然是朝阳从地平线出现,但是整个画面却是暗淡阴霾的。

  这就直接进入正片了吗?刘一笔心中暗道,这开场画面倒也符合京影出身的导演风格:都喜欢用一些寓意性特别强的镜头。他们的院爱上书屋生也是这样。

  刘一笔并不反感这种寓意性的镜头,但是这种寓意性的镜头用好了,自然加深影片深度;用差了,就只能让观众觉得不知所谓了。就像当初京影表演学院的那位院长不甘寂寞亲自下场拍出的《假结婚》,用了那么多寓意性的镜头,可效果呢,扑到姥姥家了。

  荧幕上,树冠在风中抖动时,旁白声音响起:“1942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年月......”

  嗯?用这个风吹树冠动、朝阳阴云斜的画面来寓意那个艰难的峥嵘岁月,倒也贴切。

  旁边声音落下,正片随即开始。

  刘一笔彻底将自己的视角拉到旁边着的角色,站在专业影评人角度开始一边审视电影本身。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出场之时,叉腰前探的这个举动,刘一笔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须。

  不得不承认,英雄叉腰这个动作,体现出来的时代质感太好了。

  开篇就是一个小**,在军区学了地雷使用本领的赵虎,在路上跟扫荡的鬼子展开了一场机智勇敢的搏斗。

  山野之间随着爆炸掀起了一层土浪,村民前拥后夹拖家带口的往山上撤离,硝烟滚滚中,赵虎同志手脚麻利的在一颗歪脖子小树旁安置一枚挂在身上的地雷,挂弦拉绳,动作那是相当流畅。

  扫荡的鬼子一部分在开阔地架上“野鸡脖子”和掷弹筒,另一部分循着村民足迹一路往山上追。

  机枪和掷弹筒压制,步兵负责前冲,“野鸡脖子”后还有主副射手,“鬼子”的持枪进攻姿势也很自然......

  刘一笔暗暗叫好,什么是专业?这就是专业!

  荧幕上,鬼子从山路上进击上来,石头旁边,两腿作弓步状的赵虎两手拉绳,只待鬼子溜上来,双手猛的一拉绳,“嘭”的一声响,地雷周遭鬼子顿时从山崖上旋转滚落下来。

  就这一个开篇小**,就让刘一笔满篇看到两个字:专业!

  想到剧宣会那天,打个照面的那个年轻人,咝!京影的新一代人都这么厉害了?

  人物动作设计充满时代质感不说,于平凡之处见细节,虽然只看了开头,刘一笔已预感这部片子,在口碑上定然差不了。一部片子能把属于的时代质感和专业做好,口碑怎么可能扑?

  尽管心中有了一点定论,但刘一笔依旧饶有兴趣的看下去。

  剧宣会那个年轻人在采访的时候,可是说过“抗战历史深度的呈现不一定要拘束死板,严肃和诙谐两者也能融合”这句话的。

  现在,严肃他看见了。

  开篇体现的专业和细节把控,已经体现了那个年轻人对待抗战历史的严肃,不再同于《小兵张嘎》那个剧本里的嬉笑,但是这部电影的诙谐会如何体现呢?

  刘一笔想要在接下来的播映中找到诙谐这个元素。

  他倒要看看,这个京影年轻人是在放空炮,还是真能将这两种极端冲突的元素给结合起来。

  刘一笔没想到诙谐的元素来的这么快!

  雷主任、赵虎等人在山里探讨赵家庄该如何面对鬼子的机枪大炮时,赵虎搬出了地雷。

  旁边幼童惊喜的一声“铁西瓜”,让播映厅内的观众都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尤其是这个小孩被自己老爹训斥不要乱动之后,歪头在膝盖前的委屈表情让人看着只想乐呵。

  观众席的边角位置。

  “喀次!喀次!喀次!”姜苗苗嘴里嚼着爆米花,转头漆亮的眸子看向李南池说,“拍摄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坐在观众席上再看这部片子,你可以嘛。”

  “一句话评价一下这部片子?”

  姜苗苗看着眼前播映的画面,想了想说,“不虚浮,真实感十足!”

  “哈哈,那就行了。”

  姜苗苗翻了一个白眼,“瞧你得意的,真不知道你脑子里哪来这么多门道的。”

  “看电影吧,该是央音录制的【民兵都是英雄汉】这首歌上场了。”

  大屏幕上,配合着剧情来到赵家庄民兵自给自足、自己造地雷配火药的场面,【民兵都是英雄汉】这首在央音现场录制的歌,在这一刻激昂向上的响起在这座演播厅内。

  在这首歌响起之前,刘一笔就在关注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因为李南池本身在音乐上的造诣就经过春晚舞台的验证。

  贯穿电影的背景音乐果然没让自己失望,这些背景音或紧张或轻快,跟片子本身情节走向相当契合。

  而【民兵都是英雄汉】这首歌随着赵家庄集体造地雷的场面响起时,刘一笔心中感叹:后浪真特么高。

  歌曲之后,地雷实战说来就来。

  旁边声音再次响起,交代黄村鬼子出动目的:想要消灭赵家庄民兵,以此打开通往根据地的路。纠集了很多鬼子伪军便衣后,鬼子小队长龟田带队负责侧面迂回,中队长中野则是带队从大路正面进攻,两个鬼子兵分两路合击赵家庄。

  看着鬼子工兵用探雷器扫出地下的地雷,又是插旗又是用白灰画圈的,坐在李南池左上角隔一排座位的朋友就下意识的抱怨说,“这地雷不都被鬼子扫雷器探出来了嘛?这还有什么用!”

  似是回应他的质疑,山坡上的赵虎就说道:“狐狸看不见鸡毛,怎么能往陷坑里跳呢......”

  当鬼子将所谓的“地雷”拉出来,不过是铁帽、水缸时,引起了观众的痛快笑声。

  除了这种情节反差的效果外,还有鬼子引爆“地雷”前躲在石头后面的脸上神情,眉头一皱眼睛躲闪的样子,表情让人感觉到好笑。

  随着影片中赵家庄民兵的见状大笑,刘一笔也和观众一道笑出声来,同时他还在观察底下观众的反应。

  坐在旁边不远处的几个年轻人已经认真的盯着屏幕,眼神已经预示着他们的注意力进入了这部抗战剧故事中。

  笑声从这一刻开始开始,就时不时的响起。

  侧面迂回的龟田小队长带着队伍,伪警察狗狗祟祟在前面探路的样子,自带一股让人好笑的感觉。

  当山风吹来,龟田头上三角军帽垂下来的布条迎风招展时,明明是紧张激烈的山间追逐,但这一刻,画面过于喜感,观众席又是忍俊不禁的笑了。

  尤其是龟田双手作出一副钳形攻势的样子,边做动作边说道,“......土八路的,你的这,我的这,明白?”

  而伪警察点头哈腰的“明白!明白!”时,这段硬核中文对话,让观众席笑声响成了一片。

  刘一笔猛然意识到,这还是自己印象中的抗战片么?

  抗战片不应该是场面宏大,炮火连天,妻离子散么?

  但要说此刻播映在眼前的片子不是抗战片,他第一个不同意,能把细节做得如此专业、能将时代感塑造得身临其境,国内怕是没多少抗战片做到过。

  可之前也没有哪部抗战电影,让观众不时就笑出声来啊!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